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六堡茶”的由来

时间:2023-08-30来源:杂谈黑茶 作者:四味居士:项广胜先生浏览:
为什么是六堡? 六堡茶之名,起于何时? 行内人流行说六堡茶有1500年历史,今天的话题就从这个1500年开始。 我想,如果说梧州产茶的历史有1500年,就茶的采、用(也指采摘野生)而言,这个年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六堡茶,作为梧州区域茶叶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梧州区域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为什么是六堡?
“六堡茶”之名,起于何时?
行内人流行说六堡茶有1500年历史,今天的话题就从这个1500年开始。
我想,如果说梧州产茶的历史有1500年,就茶的采、用(也指采摘野生)而言,这个年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六堡茶,作为梧州区域茶叶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梧州区域茶开始称之为“六堡茶”的历史,则肯定没有1500年。
我这个商人也吊吊书袋子,跟大家一起看看有关记载。
我找到的,明确记载梧州茶业有关的史料,有清代同治版《梧州府志》和《苍梧县志》,从志书记载看,当时梧州产茶品种丰富,产茶地域比今天宽广,茶品从名字上看,有多样性,茶叶产销出现兴盛繁荣的局面。
《苍梧县志》成书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其中卷十《食货志·物产》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产长行虾斗冲者名虾斗茶,色、香、味具佳,惟稍薄耳。”
而成书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梧州府志》卷三《舆地志·风俗物产》“货”编属的‘茶’条目则记载:
“茶,梧属山间皆产,种者少。岑溪大岗山巅有之,叶粗味厚,故有岗茶之名。今各乡近山处皆植。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多。远近贩鬻,民资以为利。粉泥可作饼饵。”
据此看,其时,梧州茶品种就有多贤乡六堡茶、长行虾斗茶、岑溪岗茶。产茶地域有今六堡镇(多贤乡)、广平镇(长行乡)、岑溪大岗及谢孟堡;其时,茶叶销售出现过“远近贩鬻,民资以为利”的兴盛局面。
尽管能找到的梧州开发、利用茶的史载历史晚(我推测有因历史上岭南苍梧开发与发展时间较晚的因素),但它作为名茶之乡的历史地位素受世人公认。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一月由行政院新闻局印行的《茶叶产销》一书记载:广西“浔江茶区:本区位于桂东一带,包括桂平、藤县、苍梧与岑溪分布较多,品质之优者为岑溪之岑茶,苍梧之六堡茶与虾斗茶。”可见梧州名茶凸显之优势地位。
以上资料可见,梧州区域茶叶名称和中国很多茶类的名称一样,是以产地命名的;梧州区域茶叶名称总体代以“六堡茶”之名,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建国之后梧州区域茶叶名称总体为什么是“六堡”,而不是“虾斗”或“岗茶(岑茶)”?
我没有找到民国乃至清朝梧州区域内,这几种茶每一种年销售或产量的统计数字,下面就我能知道的信息,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广生祥老茶
这是广生祥当年总号和分号的茶票,从茶票上看,广生祥总号的“虾斗茶”曾经也是在六堡选料的。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曾经的“虾斗茶”、“岗茶”和“六堡茶”按目前的六大茶类来分,是一类茶吗?广生祥当年为什么去六堡选料做“虾斗茶”?
我没有查到明确的文字资料,提供两个经历,跟大家交流这个问题:
一是2016年6月20日,受广州作家、苍梧广平乡(古长行)人李庆林先生之邀,和香港陈克伦先生(梧州人)等,到广平乡李传武先生(现镇民政干部)家。从李传武先生的太太口里得知,她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广平茶厂的工人,询问当时做茶的工艺,和我掌握的“虾斗茶”工艺近似,广平的茶厂七十年代关停了。当天,李传武先生带领我们大家,去到一处当地人称之为“虾斗冲”的地方,看了当地的茶树,也特意和李传武先生攀到山顶的“茶岭”(其一侧属广西,一侧属广东)看老茶树,也专门看了当地目前栽种的茶树,询问了山的另一面广东的茶树,得出的结论是:茶树是原种六堡茶树。但是,时人做茶的工艺早已面目全非了。
 
茶岭”老茶
以下几张图片是当地目前种植的茶树,实地查看,当属原种六堡茶树
李庆林先生介绍这里说我们“吃饭的那个村叫旺洞,爬的那个山叫旺洞界(茶岭)。但在300年前这个村还是荒芜人烟的,而在它前面的小村庄——下冲己有人居住,并开始采摘旺洞岭原生茶制茶”,李庆林先生说:“我估计,旺洞岭也属下冲范围,因当时旺洞尚未有人居住,现今下冲还有200多亩山地在旺洞界上。”
二是从苍梧文化学者、也是土生土长的广平人黎军先生处得知:“广平还有另一处叫“虾斗冲”的山冲,该冲极深长,有梯级水塘从冲口叠连至冲笃,共72张,清末以来一直养鱼,产虾极多,当地人群汇该冲以竹蔑织成的虾狗(又称斗)装虾,故得名。冲两面坡岭过去多野生茶,亦或人工种植过。但因世纪沧桑,……茶业亦沉落了。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造田造地,茶资源更毁了。”
从以上信息推测(期待苍梧及梧州政府有关部门的后续调查信息),广平乡规模化加工制作“虾斗茶”,应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断掉啦,有点可惜!
古长行即今日的广平乡,产“虾斗茶”推测应该属实,从苍梧县志和当年广生祥茶票看,“虾斗茶”亦当属上品茶
“虾斗茶”、“岗茶”和“六堡茶”一样是目前的六大茶类黑茶类吗?
“虾斗茶”肯定是的。前面已经提到,李传武先生的太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广平茶厂的工人,她叙述当时茶厂做茶的工艺,和我掌握的“虾斗茶”工艺近似,与目前六堡茶的地标和国标基本一致,只存在制程细节的个性化差异。“岗茶”我本人没有见过,也没有什么资料,但按照梧州区域的气候特点推测,应该也是黑茶类,因为这一带按照目前六堡茶的地标和国标加工制作茶叶,才最合天地之道,法阴阳之理:北回归线横贯梧州区域,常年温度高、湿度大、多雨,山里人最方便的加工茶叶的方法,就是目前六堡茶地标和国标里的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 479—2014》的《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第2-3页
那么,广生祥当年为什么从六堡选料做“虾斗茶”呢?(这个弯子绕的有点远,但愿大家没有被绕晕!)
我推测起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志书上记载的六堡的料“味厚”,这一点我本人也有切实的感受;二是六堡当年外运(主要往港澳东南亚)茶叶比这一带的长行和岑溪更便利。
茶船古道图
方便的水上交通,优良的原料和丰富多彩的工艺,成就了一代茗品六堡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梧州区域弃“虾斗”、“岗茶”而用“六堡”,是有彼时六堡茶比其它两个影响更大之故,抑或还有其它因素?比如计划经济的需要?仅仅就我了解的“虾斗茶”做个分析:当年长行虾斗冲的“虾斗茶”,选料精细,一般只选春社时令的“茶谷”,先萎凋后罨堆,汤红味甘,故志书有“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之载,是当年主要供销社会上流的茶品;而多贤乡六堡区域内,则是一年四季的“茶谷”、“中茶”、“老茶婆”各种料都选用,工艺亦丰富多彩,普罗大众市场其中特别是港澳东南亚市场,对六堡这个茶区的茶认知更多;六堡茶区,因料内质好、量大,适宜各种工艺,加上有便利的水路交通,广生祥在六堡选料做“虾斗茶”当有其必然。
再推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施行计划经济,梧州区域内的“虾斗茶”、“岗茶”和“六堡茶”都属于黑茶工艺类,随着1953年国有茶厂的建立,规范工艺和统一名称当是当时国家的统一安排。加上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封锁和港澳、东南亚各国普罗大众普遍认知也普遍需要“六堡茶”,那么综合出口和统一规范管理等因素,影响力较大的“六堡茶”最终成了梧州区域内黑茶类工艺茶的统一名称,当属必然。
结 语
历史的存在,启迪人思考存在的历史。“六堡茶”最终成为梧州茶区黑茶类工艺茶的代名词,经过了数百年的历程,说是历史选择了“六堡茶”倒不如说是“六堡茶”靠自身的优良内质、丰富工艺而最终站在了历史的天平上。是否1500年不重要、是否历史茗茶不重要…,保证自身优良内质、博大工艺、强劲进取才是关键。一个茶品如此,一个茶企也是如此。悠久的历史让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出身”抑或好的名字,只是一个可以借力的助缘,而决定高度和长度的是自我的修炼和成长。——我愿和所有六堡茶同行一起,砥砺操行,自强不息,远博己爱,广大茗品。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六大茶类  制作茶叶  茶的历史  加工制作  野生茶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老年人该喝什么茶
老年人该喝什么茶
黑茶冲泡茶具有讲究
黑茶冲泡茶具有讲究
陈年老普洱茶的醒茶技巧
陈年老普洱茶的醒茶技巧
黑茶和牛奶一起泡的调饮法
黑茶和牛奶一起泡的调饮法
如何选茶不伤胃
如何选茶不伤胃
黑茶五种冲泡通用方法
黑茶五种冲泡通用方法
普洱熟茶的最佳品饮期
普洱熟茶的最佳品饮期
普洱熟茶不愉悦滋味及成因
普洱熟茶不愉悦滋味及成因
好熟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好熟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到了时候再来喝茶
到了时候再来喝茶
如何挑选一款好熟茶
如何挑选一款好熟茶
爱茶怎能不懂盖碗
爱茶怎能不懂盖碗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