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到1970年代末期下关茶厂在顺宁、缅宁、景谷、佛海等四个茶区的茶菁均有调拨,至1990年代中期仍有少量西双版纳自治州的茶菁调拨。目前所谓下关茶区为早期顺宁及景谷茶区,也就是现今思茅地区、保山与临沧地区北部,涵盖保山、昌宁、云县、景东、景谷、墨江、镇沅、思茅等县市,此茶区的共通点为高纬度与高海拔,气温低、雨量较少,质重、水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微酸,是此茶区茶菁的特色。
2、勐海茶区
清代以前普洱茶的集散地以普洱为主,清朝末年普洱茶的制作技术向南传递,由普洱、思茅到倚邦、易武、勐海等地区。至民国初年,因种种政经因素、交通问题,加之瘟疫肆虐,茶叶的贸易重心完全由勐海地区所取代。1950年代初期勐海茶厂除在本县茶区设站收购毛茶外,并在景洪、勐腊等县设站收购毛茶。且1952年开始,勐海茶厂及所属南糯山分厂开始收购部分鲜叶直接在场内加工,成为初、精制合一的最早典范。目前孟力海茶区涵盖在西双版那地区澜沧江以南的范围,包括景洪、巴达、布朗山、班章、南糯山、勐龙、勐宋、勐遮等地区。纬度与海拔较低,气温稍高、雨量较多,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是此茶区茶菁主要特色。
临沧是云南第一产茶大市,是普洱茶原料的最大产地、勐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还是闻名中外的“滇红之乡”。临沧茶园大都分布在海拔1500-2000m之间, 目前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25万亩,有机茶园3.5万亩,茶叶总产量3.5万吨,出口的滇红茶8千多吨,生产普洱茶成品1万多吨、普洱毛茶1.4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亿多元。产品结构从过去红茶为主转变为以普洱茶为主;全市已注册的茶叶商标达86件,还有60多件茶叶商标正在申请注册中,涉茶人口众多,全市230TY人,其中农业人口190万,与茶产业有关的就有160万人。2005年茶农来自茶叶的收人人均增收达150元。
普洱茶市场的繁茶,给临沧茶产业的发展带起了生机和活力,临沧作为普洱茶主要产区,其品牌形象相对滞后,制约了临沧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提升临沧普洱茶产业,研究发展具有临沧茶叶产品特性和民族特色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3、临沧茶区
临沧是地处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中下游之间,年平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400mm,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全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低纬度、高海拔,水资源丰富,土壤红壤PH值偏酸,最适宜茶树生长。同时,海拔高的地区,茶叶的生长周期较长,茶叶的品质也就相对较好,正是所谓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这里的茶园大多在温暖湿润、云雾缭绕的茶树原产地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中,远离污染源,是天然优质的无公害茶,土层深,落叶层厚,土壤有机成分含量高,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空气湿热,十分有利于茶叶的生长,茶树资源非常丰富。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十分卓越。早在1982年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曾提出在临沧建世界一流的大茶园。临沧是云南第一产茶大市,是普洱茶原料的最大产地、勐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还是闻名中外的“滇红之乡”。临沧茶园大都分布在海拔1500-2000m之间, 目前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25万亩,有机茶园3.5万亩,茶叶总产量3.5万吨,出口的滇红茶8千多吨,生产普洱茶成品1万多吨、普洱毛茶1.4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亿多元。产品结构从过去红茶为主转变为以普洱茶为主;全市已注册的茶叶商标达86件,还有60多件茶叶商标正在申请注册中,涉茶人口众多,全市230TY人,其中农业人口190万,与茶产业有关的就有160万人。2005年茶农来自茶叶的收人人均增收达150元。
普洱茶市场的繁茶,给临沧茶产业的发展带起了生机和活力,临沧作为普洱茶主要产区,其品牌形象相对滞后,制约了临沧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提升临沧普洱茶产业,研究发展具有临沧茶叶产品特性和民族特色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4、一个老而著名的茶区之易武茶区
清朝普洱茶极盛时期即以普洱为集散地,所依赖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就是所谓的澜沧江以北的江内茶,涵盖当时六大茶山。现今涵盖范围包刮易武、基诺山、攸乐、倚邦、江城等茶区。目前易武茶区并无大型制茶厂,然因有古老历史制茶传统与神话,茶区中还有许多野生型与栽培型野生茶、大量野放茶园及少数民族栽培茶园,目前坊间仍有大量标榜易武茶区的茶品为消费者所喜爱。此茶区因人工栽培茶园历史悠久,目前尚有许多百年左右之古茶园;
也因此许多古茶园变异茶种甚多,在茶种与茶性茶质上的特色较难分辨,只能以地理气候环境造成的特质加以分析。纬度与低海拔最低,气温最高、雨量最多,古老原始茶种种类多、茶质厚重、各种茶种香气特异、苦涩度高,是此茶区茶菁特色。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