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原文——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於戏!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茶经》认为茶区别于其他任何饮品,是一种可以为人体提供养分的很好的饮料,是一种“荡昏寐”,一种起着生理、药理作用的修身养性的佳饮。
《茶经》对于茶极其推崇,首先将茶定义为“嘉木”。并从古往今来的古书中摘取有关茶的起源、疗效与典故,更将茶叶的选取难度与人参的选用相提并论。陆羽倡导的“精行俭德”的“精”就体现在他将从采摘到煮饮列出“九难”,并要求各个都力求其精。他把唐代当时民间的一种“疮茶”(加佐料,沸腾着煮透的茶)看做是沟渠中的废水,非常不赞同人们习惯于用此方法煮制茶。在他的煎茶法中,他力求茶汤滋味做到“珍鲜馥烈”(鲜爽、甘醇、浓烈),将第一舀的茶汤称为“隽水”(茶汤滋味深长)。如果煮茶时加了一“则”茶末,煮出的茶汤最好只有3碗,最多不能超5碗。并说“茶性俭,不益广”,反对多加水煮茶,那样会使茶味清淡,就品不出好茶汤来了。可见,他煮茶、饮茶的最终目的是品。何谓“品”?意指重在意境,以鉴别茶叶香气、滋味,欣赏茶汤、茶姿为目的,自娱自乐。他倡导凡品茶者,得细品慢啜,“三品方知真味,三番才能动心”。
《茶经》把茶事升华 为一种艺术,将茶人的精神和自然统一起来,从炙茶、碾末、取火、选水,到煮茶、斟茶等,每一个环节都反映了茶人利用自然服务于自己的内涵,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无为茶、 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茶作为上天赐予的琼浆玉露,饮茶,乃是忘却红尘烦恼、逍遥遁世的一大乐事。这一茶理与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亦完美融合。
品茶,尤为品心——“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当你有了这样一颗“茶心”,就会觉得茶是有灵性的,泡开的茶舒张如落落君子,蜷缩似山中隐士,收如新月一勾,放似恣意不羁……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