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首届东莞茶仓国际论坛在第八届东莞国际茶博会现场举行。由中国贸促会东莞市委员会、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天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老茶鬼微刊共同编著的《东莞茶仓白皮书(2015)》举行了首发式。时隔两年,老茶鬼平台刊出这本白皮书的全文,希望对业界研究东莞藏茶现象的同人有所帮助。以下正文: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东莞市委员会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
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
东莞市天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老茶鬼微刊
联合主编
目 录
第1章 东莞茶仓概述
1.茶仓起源
爱喝茶的东莞人,带动了茶市的兴起与繁荣
2.茶仓形态及规模
3.茶仓技术条件
4.东莞存茶流通问题
第2章 规模化存茶实践
1.天得茶业
领衔打造茶业仓储行业标杆
2.双陈普洱
探索普洱茶专业仓储之路
3.昌兴存茶
三旧物业改造仓储典范
4.七彩云南东莞酝化中心
会员制存茶新模式
5.岁月知味东莞仓储基地
“销老存新”良性循环格局
6.龙门茶仓
由囤茶到渠道品牌转型
第3章 存茶与市场
1.普洱茶:民间存茶传奇与辛酸
2.湖南黑茶:以旧带新迫在眉睫
3.“东莞茶仓”到底藏给谁喝?
4.东莞存茶类金融化操作
第4章 政府及部门支持
1. “东莞茶仓”将成东莞新名片
2.部门动作:做强东莞茶叶品牌
3.行业建议:可试点标准化“官仓”
4.“东莞茶仓”标准化,天得茶业率先探路
第5章 东莞存茶研究
东莞存茶模式剖析
第6章 东莞存茶相关提案及会议材料
1.政协委员梁海潜提案
关于着力打造“东莞贮存”陈茶地域品牌的建议
2.市政协关于我市茶叶行业状况的调研报告
3.“关于我市茶叶行业状况及如何扶持东莞茶仓经济”研讨会纪要
4.“关于当前茶叶经济的状况及未来走势的看法”研讨会纪要
后记
东莞茶仓,是时候扬名立万了
(代序)
□ 徐盛伟
“藏茶之都”东莞,终于要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将于2015年5月15日开幕的第八届东莞茶博会上,首届东莞茶仓国际论坛同期举行。主办方介绍,作为本届茶博会的重头戏,论坛将特邀数十位全球著名茶人齐聚东莞,围绕“东莞仓、年份茶、品牌化”主题,共同探讨东莞茶仓的核心价值与未来出路。在2015年普洱茶市拐点来临、中期茶放量与新茶滞销矛盾加剧的宏观背景下,举办这样一场“高大上”的国际论坛,可谓意义深远。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藏茶”之风渐起,东莞的茶仓多年来囤积了不计其数的普洱茶、黑茶,后发酵茶类拥趸众多,民间品茶、论茶、藏茶氛围浓厚。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地域特征鲜明的经济结构与消费习惯,结构紧密且分布广泛的高端玩家圈子……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东莞茶仓的地位无可代替。
在2013-2014年“山头茶”概念炒作巅峰期,东莞成为各大品牌厂商首选秀场,足以印证行业对东莞在消费终端所处地位的高度重视。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东莞茶仓的强大吸纳能力,造就了今天普洱茶、黑茶投资理念的盛行,也主导着上游厂商的运营方向。随着近年来普洱茶终端需求日益多元化,新茶消费格局“由藏到饮”的变化,消费者、投资者如何选择茶品并进行科学贮藏、流通变现,东莞茶仓都将发挥重要枢纽作用;而在整个茶类产业链当中,东莞茶仓调蓄原料、新品价格波动的“蓄水池”作用日益突出,并承担着规范引导老茶合理增值、流通与消费的历史使命。
经过多年实践,东莞的天得茶业、双陈普洱、昌兴存茶等专业茶仓“三剑客”,以及散落于民间的众多茶庄仓、家庭仓,积累了各自成熟的存茶经验,对行业有着显著示范与指导意义。但茶仓间缺乏有效交流沟通,存茶方式各异,亟待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东莞茶仓标准体系。在之前已被业界广泛认可的“昆明仓”、“香港仓”、“大马仓”基础上,东莞茶仓的地域特征、仓储环境、藏品价值等内容亟待发掘,这也是东莞茶仓能成其为地域品牌的根基所在。
可以预见的是,当前,东莞民间藏家手上大量接近或已达到最佳品饮期的藏品放量需求迫切,建立东莞茶仓地域品牌,将有助于客观衡量老茶真实价值,规范老茶交易秩序,打开老茶流通渠道。在政府层面,东莞茶仓的地位已经受到应有重视。2014年底,针对东莞市政协关于茶叶行业状况的调研报告,市长袁宝成曾做出专门批示,要求“巩固我市茶叶贸易地位”。相关部门业已组织多场研讨会,协力勾画东莞茶仓发展路线图。作为东莞茶仓的领头羊,天得茶业目前正加紧草拟仓贮标准体系,探索仓储标准化建设迈出第一步。
东莞茶仓,是时候扬名立万了。打响东莞茶仓区域品牌,这不仅是行业之幸,也将是无数爱好老茶的藏家、玩家的福音。
(作者系南方都市报高级记者。本文刊登于南方都市报·东莞读本2015.5.6)
第1章 东莞茶仓概述
东莞,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东莞是全球闻名的“世界工厂”、“国际制造业基地”。而今,东莞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号——“藏茶之都”。
在东莞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型专业茶叶批发市场达11个之多,茶店、茶庄达七千余家。其中,万江石美茶叶市场是国内仅次于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的第二大茶叶市场,有商铺800多家,年交易额达5亿元以上。位于东莞市区及周边的万江阳光海岸茶叶市场、道滘华南茶叶交易中心、东城鼎好茶叶市场等专业茶叶市场,设施先进,营商环境一流,在业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东莞每年茶叶交易金额高达约30亿元,年交易量仅次于广州。民间囤茶量超过30万吨,其中,普洱茶每年囤茶量占据云南普洱茶的五分之一产量,黑茶每年囤茶量也是约占据湖南黑茶的六分之一产量。
茶叶消费方面,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统计,东莞市人均消费茶叶每年约为5公斤,以黑茶、青茶、红茶为主。在东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监督下,从 2006 年开始至今,每年举办茶博会四场,分别是由东莞市贸促委主办的“东莞市春季国际茶业博览会”、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主办的“东莞市秋季茶业博览会”、“东莞市常平茶博会”、“东莞市厚街茶博会”等。随着茶博会的带动作用,东莞市茶文化氛围日渐浓厚,喝茶、赏茶、藏茶成为东莞市的一大文化现象和亮点。
东莞作为中国收藏普洱茶、黑茶最早最集中的地方,茶产业近年发展迅速,交易流通市场活跃,诞生了多家茶企总部。在实现批量陈化,产品从投资市场进入消费市场,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未来十年市场超过50%的老茶将出自东莞。东莞在收藏仓储普洱茶方面的商业探索超过了原产地,东莞仓特别是“大仓”存放出来的普洱茶将会是市场的主流产品。东莞这块热土滋养了众多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得不承认,东莞已成为普洱、黑茶大品牌茶企的必争之地,茶界“得东莞得天下”的战略高地。
东莞茶仓 时间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2000年:伴随着大量台资企业到东莞投资,台湾人喜欢喝普洱茶,收藏普洱茶的风气也传到了东莞,拉开了全国收藏普洱茶的序幕。当时民间藏茶的量其实很小,很多人藏茶只是对普洱茶的滋味及后陈化产生了兴趣,仅限于个人爱好。
2000年-2007年:藏茶开始成为一种目的明确的投资行为。2004年后,藏茶之风日盛。当时普洱茶紧随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从2006年初一路猛涨,直至2007年夏末普洱茶市场崩盘。
2008年-今:东莞的收藏者和经营者开始理性地对待普洱茶投资,普洱茶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有些先知先觉的茶商,从2008年开始重视品质,进行品牌化运营,普洱市场在看似萧条的表面,孕育着更大的生机。东莞民间涌现出天得茶业、双陈普洱、昌兴存茶等一批大型专业茶仓,以及众多茶庄仓、家庭仓,在业界确立了“藏茶之都”地位。
1.茶仓起源
爱喝茶的东莞人,带动了茶市的兴起与繁荣
无论是全国或是东莞,如今一股“好茶”之风正悄然兴起。饮茶,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有着独特的情调。随着东莞商贸的发展,喝茶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生活方式,云南普洱、安化黑茶、安溪铁观音等名茶都已成为东莞人的杯中物。爱喝茶的东莞人,带动了这个区域茶庄的兴起与繁荣。
茶本身作为一种饮品,一种历史文化,相对于其他饮料带有着不可或缺的健康元素,如今当代社会开始走着健康饮食习惯,茶本身伴有健康之味,人们为健康而喝茶,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宁可一日无食,也不可一日无茶”。东莞爱茶人士数不胜数,他们共同营造着东莞茶氛围。
物业过剩,投资茶叶稳涨
如果仅仅只是爱茶,当然成就不了东莞藏茶之都的美誉。藏茶需要大量的仓储,东莞的物业过剩为藏茶提供了契机。东莞人多数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物业,一方面他们靠着物业转售出租每月收取一定租金,光坐着就有钱收,手握每月固定资金流再加上个人喜好之后,投资者观看着这个投资市场的动态,就会发觉,近年来兴起的茶叶收藏与投资,而且有些人由于投资茶叶而身价翻了几番,从而引起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另一方面,物业停滞不租,亦可以作为藏茶大仓,加上东莞这得天独厚的藏茶环境,不少藏茶前辈都会预留一些物业作为囤放茶叶之用。
不论在投资者眼中还是在爱茶人士眼里,茶叶即使有着市场价格波动,但是如果有一定时间的沉淀,茶叶自身价值是不会下降的,更多的在人们眼中这是一笔财富,不做买卖留给后代也是不错的选择。
天时地利,东莞是藏茶陈化宝地
再言近多年来,活跃的茶叶行情催生了为数众多的茶叶市场、茶行、茶庄、茶楼,传播着良好的茶文化。东莞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雄厚资本,拥有数量众多的普洱茶藏家,东莞普洱收藏家们的藏茶经验更是国内首屈一指。
同时特殊的气候成为收藏陈化普洱茶的优先条件,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小,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仓存,有利于加速普洱茶的自然陈化过程,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东莞藏茶数量惊人,藏品丰富而又具有历史纵深感。以丰富的藏茶经验和专业化的仓储基础,决定了东莞藏茶的预期品质,莞藏靓茶一说由此而来。
本土各路巨头渗透茶行业
除此之外东莞历年来的经济发展,让多种投资市场鱼龙混杂,不少手握大量金钱的富豪们没有很好地理财,茶业不断推出新茶新产品,并且请来名人代言,一方面推动了茶文化传播进程,另一方面也抬高了茶叶价格,让爱茶富豪们一有新茶推出立刻大笔收入,争先购得新茶开市的最低价。
对于东莞的藏茶,有人用“深不可测”来形容,仅在东莞长安就有被誉为“中国藏茶第一人”某企业领导,藏茶数量已达6700多吨。一位茶界资深人士分析原因时说,东莞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地方,有钱的隐形富豪多,动辄以百万资金藏茶的人不在少数。
在越来越多的本土资金注入茶市,本土房地产各大巨头、汽车行业也开始把手延伸到茶行业,据悉,东莞高尚住宅社区星河传说已有几所高级茶业会所,集各类茶叶品牌,打造全新茶业品茶体验馆,正以传统时尚相结合的姿态走向当今社会,渲染着更多更好茶文化。
角色不可替,“莞藏靓茶”大舞台已成型
东莞普洱藏茶多,陈化气候条件好,这是茶界公认的客观事实。东莞作为中国收藏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在实现批量普洱茶陈化,产品从投资市场进入消费市场,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东莞在收藏仓储普洱茶方面的商业探索超过了原产地,东莞仓特别是“大仓”存放出来的普洱茶将会是市场的主流产品。
如今,“莞藏靓茶”口号已出,离开东莞我们去哪里找陈年老茶?有人说:“流经东莞的茶叶会成为好茶叶”,“南茶北调”现象早已成为主流,在中国北方、中国台湾以及中国香港等地每年都有不少爱茶者投资者来东莞寻茶,寻的就是一款“莞藏靓茶”。
“莞藏靓茶”早已成为东莞一张茶名片,一直以来,全国各种茶叶首发会、茶博会等大型活动都选在东莞举办,东莞有着今天一切,离不开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的鼎力支持,他们所做的努力都只为广大茶友、茶人和专家打造一个全国际性茶叶交流贸易的舞台,不断促进东莞市茶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所以有人常言,要做大品牌先来大东莞,这句话准没错。
上半场藏茶,下半场通路
预计到2015年,东莞藏茶家手中的陈茶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供应给消费市场,届时,普洱市场将迎来新的竞争态势。十年以上的具有品饮价值的普洱茶稀缺程度逐年降低。而东莞作为老茶生产基地,在普洱茶界的影响将愈加重要。存量茶的销售也给东莞藏家带来新的课题,现在东莞有些藏家手中的茶有市场价值,但藏家并没有兑现相应价值的能力和通路。东莞茶商和藏家必须有足够的投入和相应的布局,才能引领东莞藏茶,继续往前。
东莞作为中国收藏普洱茶最早最集中的地方,在实现批量普洱茶陈化,产品从投资市场进入消费市场,促进行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未来十年市场超过50%的老茶将出自东莞。东莞在收藏仓储普洱茶方面的商业探索超过了原产地,“东莞仓”特别是“大仓”存放出来的普洱茶将会是市场的主流产品。
2. 茶仓形态及规模
自清朝末期到2000年以前,大陆的普洱茶几乎没有仓储概念。当时仓储的概念更多是由香港传过来,内地的仓储停留在私人存储和企业的仓库摆放上。随着普洱茶整个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普洱茶越陈越香有了认识,仓储才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并且从私人的收藏发展到企业专门设立存储仓库,最后演变为设立专门存储的茶仓,并由最初的存储功能不断发展到交易、展示、发现潜在价值、传播茶文化等功能。仓储现在已经成为普洱茶流通环节中必要的一环,并将成为继种植、生产、销售后的一个新兴行业,甚至可以通过由仓储而完善的行业体系,达到整合资源,树立品牌,带动普洱茶发展的作用。
现代仓储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依仓储地域分
依照茶仓所处地理位置,当前已经被市场接受并逐渐形成规模的大致有以下几个:
云南仓
选取云南最利于普洱茶陈化的地方而提出仓储概念,并建立茶叶存储仓库。作为发源地的云南似乎更占尽了天时地利的优势,除了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作为在普洱茶发酵陈化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菌群的独特性更是其他地方不能模仿的。云南仓的提出较之有存茶历史的港台少了些时间的验证,但是作为原产地主动站出来完善仓储这一环节,对于整个云南茶业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码云南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老茶,并可以从种植、生产再到存储由本地监控,做出真正具有云南特色的普洱茶。
港仓
港指香港,市场上常把港仓等同于湿仓,但对于湿仓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优劣更无从去证明。从普洱茶的发展上来说,我们要感谢香港的茶人们,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将普洱茶推至奢侈品的那些百年老茶。较之云南仓,港仓的历史更长,近几年新起的广东、珠三角部分地区普洱茶仓储概念多少都得力于香港多年存储普洱茶的习惯和历史。
广东仓
广东省向来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消费地,受到港台地区的影响,从市井百姓到专业茶店再到大型茶企业都有存储普洱茶的习惯。至于存储后的口感如何,从他们每天早晚茶上各式各样的点心可以看出,这样美味讲究的小点所配之茶也必定不差。广东仓最大的优势在于既有港仓模式可以参照,其便利发达的交通和成熟的城市配套更为今后仓储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上的强大支持,优良的仓储基地尤其以广州、东莞为代表。
大马仓
早在1990年代末,一些台湾茶人就把普洱茶带到了马来西亚,经过数年培育,到了2005年在大马华人社区吹起了一股普洱茶旋风,直至2006—2007年达到顶峰。以此观之,大陆与马来西亚的普洱茶热,其实都是一根藤蔓上结的两个瓜,都是台湾普洱茶市场于2000年崩盘后,台湾茶商被迫突围转战造成的。2000年前后,一些台商借道香港、广东,深入云南产区,通过数年潜伏最终点燃了2003年以来的普洱茶狂潮。与此同时,台商还南下南洋,进入了中国茶叶的传统侨销市场——马来西亚。
解放后,中国特种茶港销的主要是普洱茶,侨销大马的主要是广西产的六堡茶。普洱熟茶与六堡茶是近亲,工艺与口感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说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替代品的关系,这无疑为港台商人南下推广普洱茶奠定了优良的先天基础。加上马来西亚的茶文化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期,各种茶艺馆遍地开花,是传播茶文化的主要阵地,拥有丰厚茶文化传承的台商的到来无疑极受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欢迎,台湾茶人一时独领大马茶文化的风骚,也带动了品饮收藏普洱茶的热潮。
马来西亚真正为大陆所熟知,还是2006年以后的事,其标志性的事件无疑就是2007年“大马仓”的横空出世。普洱茶热起来后,引起了以海鸥集团为代表的财团的关注,在资本的介入下,继香港仓、广东仓之后,收藏普洱茶的第三极——“大马仓”高调诞生了。
在普洱茶的功效逐步得到肯定和发掘的时候,普洱茶也将被推广到更多的地方,除了以上几个存储仓概念的提出,相信还有很多适宜普洱茶存储的地方。对于一个喜爱普洱茶的人来说,最希望看到的是一饼普洱茶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变化,这才是普洱茶令人最为着迷的。
2)依仓储功能分
较之依地域划分仓储概念,依功能来划分的仓储则是以存储为基础,并拓展开的其余功能。有实体的存储和虚拟的存储之分。
实体仓储
强调的是以存储为主要服务功能,以展示、交易流通功能为辅。对于这类型的存储一般要求具备有大批量存储普洱茶的仓库,仓库存储条件专业、严格,服务主要体现在为顾客提供存储普洱茶的场地和存储条件,同时以此为基础提供一个交易展示平台,品质由顾客和存储方共同保证。
虚拟仓储
更偏重于交易流通、展示宣传和发掘潜在价值的功能上,存储的是其交易流通的普洱茶的数据,而非真正的实体仓库。曾有人把这类型存储比喻为期货的交易大厅,它扩展了传统的普洱茶流通渠道,将实物的交易变为可以数字化的交易。同时令普洱茶交易更贴近市场,促进了普洱茶的价值提升。
普洱茶行业的发展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和制度,存储在今后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仓储的定义也将从传统的存放储备功能转变为贴近市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普洱茶行业体系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更有甚,有一天当仓储变为一个类似期货、股票的交易厅时,整个普洱茶的市场资源也将得到整合,企业的品牌也在不断的资源整合中树立起来。企业的做强做大才能带动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
3)依仓储性质分
民间仓储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仓储形态五花八门,简单可归纳为:湿仓、干仓、技术仓等。
湿仓
早年,在香港、广东等地,一些厂商为加速生茶陈化过程,人为将茶品置放于高温高湿的地窖、防空洞、溶洞等环境。如此存放的茶品泛指湿仓茶。
干仓、纯干仓
“纯干仓”普洱茶品的出现,约在1995年左右,主要是当时香港茶商的茶品主导普洱茶市场,市场都认同普洱茶需要经过茶商仓储,而“纯干仓”普洱茶品是由一些普洱茶收藏家流出,一般为个人家庭仓储,所以相较与当时香港仓的“干仓”(即仓位较好)、“湿仓”(即仓位较低)而言的“纯干仓”。
在香港普洱茶市场的“入仓”茶品包围下的普洱茶市场,为什么有“干仓”出现呢?应该有以下的因素:
第一,新兴消费者的加入。国内大多数茶叶消费市场,多是以绿茶、乌龙茶类的传统消费区域。随着普洱茶热潮的出现,原来的陈年普洱茶供应量因为仓储方式的不同,供应量严重不足,所以出现“干仓”概念,把存储茶品的过程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自己存放,而限于消费者的仓储条件,创造出“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第二,新入市茶商的加入。随着热潮渐起,许多原先的茶商也兼做普洱茶品,还有更多刚从其他行业转入茶行业的茶商的加入,限于资金、存茶技术的限制,还有对普洱茶理解的深浅程度不同,而出现“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在接下来的普洱茶市场变革里,来自上游茶企的冲击,将打破普洱茶商原有的经营环境,茶商除了应对同行竞争,还要应对有优势实力的茶企竞争,市场因此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1)普洱老茶有一定的价格上升空间。
(2)市场将可能出现仓储品牌。
(3)大量囤积的新普洱茶成为“仓储试验品”。因而有一个普洱茶消耗的新途径(不排除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仓储试验品”流入市场的可能)。
技术仓
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加速普洱茶发酵过程或刻意掩盖湿仓茶缺陷,统称为“技术仓”。
据2010年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元培科大生物技术系研究发现,茶叶中加入特选麴菌,自然发酵2个月,就能做出相当于发酵25年的普洱茶,里面含的健康成分还高出一般普洱茶2至3倍,这一成果引起茶界注意。报道称,10年前开始,生技系副教授侯建维与团队开始研究普洱茶,从各种普洱茶中,筛选出140多种菌种,花6年时间,找到其中两种与发酵有关的麴菌菌种实验。研究发现,用台茶8号的大叶种红茶,清洗、灭菌后,在无菌空间加入纯化麴菌菌种,在37摄氏度中放2个月,再高温干燥,就可饮用。
而在珠三角,有不法从业者通过使用化学喷剂,可以快速去除湿仓茶的霉斑、霉味,达到掩盖湿仓茶缺陷、缩短“退仓”时间的目的,令湿仓茶看上去更像是存放干净的干仓茶。
4)依仓储所有者分
以东莞现有茶仓为例,可分为专业仓、茶商仓、家庭仓等几种类型。
专业仓
如天得茶业、双陈普洱、昌兴存茶等大型专业茶仓。茶仓所有者依据个人对后陈化的理解,目前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存茶方式。同时,专业仓也在探索集仓储、物料、品牌运营及展示、品检、老茶价值评估及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运营模式。
茶商仓
普洱茶、黑茶传统经营者“前店后仓”的体现。在东莞,上规模的茶商都具备一定的库存量,存茶的空间形态各异,但基本上都遵循生熟茶分开、“干仓”陈放的理念。
家庭仓
在东莞的普洱茶、黑茶玩家群体中,家庭囤茶占据了相当比例。家庭仓一般为独立房间或地下室,茶类存放注重防潮、防虫蚁、避光,茶类堆放随意性较强。
3.茶仓技术条件
目前业界关于东莞茶仓的讨论很多。普洱茶、黑茶的后陈化是需要一定的温湿环境的,并非越干燥越好。存茶的温度最好保证在30℃-35℃,太低了氧化的速度会变慢;湿度最好保持在75%左右,太干了不利于酶促发酵。
梅雨时节,必须做好茶仓防潮措施,否则会有霉变的可能。如果是大仓茶(仓库面积300平米以上,存茶空间占70%以上),在梅雨天只要紧闭门窗,室内的湿度一般都不会超过80%。如果是家庭和小仓存茶的话,就需要密封或借助抽湿设备。市场上现在有的打着南方自然仓而带有仓味的茶,实际上可能要么是入仓茶“退仓”后,给茶找个“非入仓”的名号,要么是没注意防潮,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霉变。由于普洱茶吸湿性很强,在北方不注意防潮同样会产生霉变。根据大仓存茶经验,基本不用借助抽湿设备的,更没有霉变的现象。只要是晒青茶,在东莞大仓储存,七年就能获得干仓陈茶的效果,苦涩基本退尽,汤色红亮,滋味甘醇顺滑。具有陈茶的口感特征。
4.东莞存茶流通问题
2015年2月,东莞市贸促会、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在东莞市文学艺术院会议室联合举办“东莞市茶行业‘走出去’战略研讨会”,与茶界专家、学者、茶叶市场代表、茶企代表、茶媒体以及资深茶人共同就如何促进东莞茶行业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和如何推动“东莞茶仓”整体概念抱团“走出去”进行了深入研讨。
“卖老存新”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东莞藏茶群体数以万计,私人藏茶达数千吨也不是个别,几百吨计的极为普遍,不少藏家仓储面积几千方至上万方,经营普洱茶的茶庄达几千家。随着市场更理性地看待普洱投资及原有存量消化缓慢,目前市场也出现了流通不畅的忧虑。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认为,当前东莞存茶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
其一,对普洱茶的投资,应该先完成后陈化,变成消费品。优质的普洱茶一般要十年才能走完这一过程,东莞大量的普洱茶是2004年以后的产品,陈化不完全,必须耐心走完这一过程。
其二,由于早期藏茶者不专业,所藏的有些产品原料不好,部分不是用晒青工艺制成的,对这类品质较低的茶品,有的真的很难实现预期的投资报甚至不能陈化为老茶,这是一个行业在成熟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其三,对于经营者,必须明白现在东莞的存量已较大,而东莞本地的消费市场太小,东莞的藏茶必须流入更大的市场才能卖老存新。形成良好的投资循环。当然东莞有规模的藏茶始于2004年,还不够十年,卖老存新的循环还没真正形成。所以,如果用一场比赛来形容的话,我们还处在上半场。
政企联手、抱团“走出去”时机已成熟
东莞市贸促会会长李文峰认为,根据市政协办公室发布的《关于我市茶叶行业状况的调研报告》、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及《关于研究茶叶行业扶持政策的工作方案》,市贸促会着重通过会展业引导和推动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市贸促会已向市政府提请关于会展业的扶持政策措施报告,建议包括:
一是有效监管我市茶业展会的数量和质量,规范“茶博会”的使用规则,扶优扶强,重点塑造5月和9月“东莞茶博会”的品牌;
二是结合“东莞茶博会”打造“东莞茶文化旅游周”活动;
三是以“东莞茶仓”为主题概念,鼓励和组织我市茶叶企业抱团“走出去”,以打破区域代理经营权的地域限制,整体宣传东莞茶叶行业品牌形象;
四是建议研究设立东莞市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资金扶持政策。
广东省茶促会会长、东莞市茶促会会长蔡金华表示,这是三会首次合办类似研讨会,也是政企首次坐下来研究“东莞茶仓”抱团走出去的战略及布局。经过这些年的验证,东莞地理环境对茶叶发酵的正面影响也得到了证明。“可以负责任地说,东莞有好茶,有老年份的好茶,有各种品牌的老年份的好茶。”蔡金华认为,政企联手,推广“东莞茶仓”整体概念,行业企业抱团走出去的条件已经成熟。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认为,“东莞茶仓”是时候走出去了。他表示,东莞茶展很多,但不能局限于销售茶叶,要避免东莞茶业展会的“乱”象,应该重点打造5月的“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和9月的“东莞秋季茶叶博览会”品牌,重点地、高规格地研究和引导外地茶商走进来,留住匆匆而过的外地买家。这样,“走出去”之后才能更好地把“引进来”的拳头收回来。
尽快打响“东莞茶仓”地域品牌
东莞存茶如何走出去?业界资深人士在2015年初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东莞茶仓”标准,打造专业仓储品牌
在东莞的加工、贮存经营的茶企中建议推行标准化战略,并将茶叶标准化分类,建立东莞仓ERP(进销存),打造“东莞茶仓”联盟品牌,让大小茶庄的存茶流动起来,让大家都拥有“大茶仓”;同时,建立“东莞茶仓”准入与筛选标准,并对外公布,营造一个准入标准高的行业形象,扩大东莞品牌影响力。
二、制定东莞茶行业公约,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东莞茶企应避免恶性的同行竞争,需肯定同行、寻求合作点,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制定高于全国茶行业标准的东莞茶叶行业公约,并引导和鼓励我市企业的产品标准高于公约水平,全面提高东莞茶行业水平,扩大“东莞茶”在全国市场上的影响力,实现企业互利互赢。
三、发挥展会点带面效应,实现全方位“走出去”
“东莞茶仓”只在展会方面“走出去”的形式过于单一,还应该要在多源地实现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对接企业,拓宽市场渠道。通过参展,与当地政府、商协会、茶企对接,举行推介活动、论坛/峰会、采购洽谈会、参观茶产区/专业市场等活动,同时建立“东莞茶仓”官网/微信/微博、发挥媒体宣传效应、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开拓ATA单证册服务,寻求多方资源合作,实现全方位“走出去”。
四、加强政企沟通,争取政府多方面支持
政府与茶行业,及茶行业内应加强沟通,多组织交流会、座谈会,及时更新和反馈行业信息,使“走出去”步骤流程具体化;同时,争取得到政府在资金上,以及在服务、媒体宣传、对接机构等方面的支持,打造“东莞茶仓”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整体形象。
五、打破区域代理限制,形成独有“莞仓”特色
东莞茶企抱团 “走出去”将通过以下三方面解决区域代理限制这一瓶颈问题:
1、 东莞茶企抱团“走出去”应以整体形式参与国内外重点展会,设计“东莞茶仓”形象品牌馆,同时应注重文化输出,将东莞的特色文化提炼并推广,打造真正意义上“东莞茶仓”配套服务、茶艺文化等极具独特性的莞式服务;在“走出去”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把外商外资的“引进来”;
2、“走出去”时,应精心设计并统一“东莞茶仓”标识,如专用logo、展位形象等,建立莞式“东莞仓”标志性主题文化,形成强大的极具东莞特色的文化形象;
3、“走出去”时应以在东莞仓储5-10年的优质“年份老茶”作为销售、宣传的主体,这既能打造“东莞茶仓”提高了自身特色及保护门槛,也能在不打乱其他省市茶业市场的基础上站稳脚步。
为进行持续性的深入调研,巩固会议成果,东莞市贸促会、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将会继续联手,以品茶会形式组织茶企定期开展小组专题讨论,收集和整理数据,尽快汇编成专题调研报告,一方面为市政府制定扶持茶叶行业发展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另一方面希望此报告能反馈给本市茶叶企业作为市场的参考信息,为形成东莞茶企“走出去”的具体方案提供准则参考。
本章资料来源:
1)郑少烘 高飞 《我所知道的莞藏普洱》
2)谢度元《关于普洱茶仓储的几点想法》
3)白马非马《普洱茶产业10年变迁史(2001—2011)》
4)老茶鬼《恐怖的普洱老茶翻新“技术仓”》
5)高飞 《2013年东莞茶业消费走势、市场情况介绍及展望》
6)东莞市贸促会《联手两大茶协会 推动“东莞茶仓”品牌走出去》
7)华夏茶博汇 陈菲儿《“莞藏靓茶”早已成为东莞一张茶名片》
第2章 规模化存茶实践
目前,东莞茶仓除了为数众多的家庭仓、茶庄仓外,占主流地位的则为大型专业仓。多年来,这些茶仓通过积极探索、研究,在规模化存茶及品牌运营、渠道拓展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1.天得茶业
领衔打造茶业仓储行业标杆
仓储规模:8万余立方米
囤茶量:市值30亿元
囤茶种类:黑茶、普洱茶等六大茶类
所在地:东莞长安
东莞市天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东莞市长实集团投资兴建,东莞市天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茶叶评审、鉴定、买卖、连锁、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收藏、典当、质押融资、拍卖、期货、行情发布、宣传展示及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天得茶业董事长、广东茶促会会长蔡金华被业界奉为“中国藏茶第一人”。
蔡金华早年就创办了天得茶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功能分区为茶叶交易中心、名优茶厂展示区、茶博物馆、茶文化体验区。2013年,该博物馆被正式授牌为东莞市天得茶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藏品广博,拥有一批普洱印级茶、清代普洱茶膏、湖南白沙溪1953年生产目前全世界仅存三条的第一代千两茶。天得对茶文化的演绎还有一种动态的展现,那就是茶艺的年代秀,天得根据唐宋明清不同朝代的茶艺特色,建造了风格各异的茶艺室,记录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轨迹。天得茶博物馆还拥有天得茶叶交易中心,天得交易中心通过拍卖交易、订单交易、仓单交易、专场交易、网上交易等多种模式。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茶叶交易中心。2013年,天得茶文化博物馆邀请了国内茶叶专家举办茶知识茶健康讲座几十场,为普及茶知识推广茶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天得茶文化博物馆接待省市领导、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海外友人等2万多人次,国内游客8万人次,赢得了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东莞日报等数十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天得茶文化博物馆已成为东莞的名片,一个名符其实的茶文化及茶科学知识教育传播基地。
蔡金华为了打造茶业存储的行业标杆,在东莞市沙头358省道五点梅水库旁建造了天得茶业干仓陈储物流中心。仓库位置建在山水环绕的风水宝地,三面环山的,绿树围绕的自然环境净化了空气、保障茶业储存和陈化过程的安全性和品质。天得所有茶业产品运送到仓库,先进入检验仓,检验合格后,运送入保洁区进行清理,确保没有任何杂质灰尘附在茶叶包装上,然后进入陈化仓,最后进入流通仓,在整个陈化和储存过程中,严格控制仓库的温度和湿度,仓库内有先进的通风温控设备,而且加装了紫外线杀菌设备,杜绝产生污染,整个环节科学严谨,可控可视,为茶叶的陈化储存建立了标杆,为茶叶陈储的健康安全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天得海纳百川,天得茶叶顾问团队来自海内外的六大茶系的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家,其中不乏世界茶叶行业界的顶级大师。团队以茶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天得战略合作机构万亩天然无公害茶园为依托,国家高级制茶、评审、鉴定、仓储专家团队,传承制茶、流通领域专家数十年积累之经验,发扬传统工艺,运用科技创新,奉献优质茶品,倡导诚信经营,严格执行国家的生产加工标准及卫生标准,已获得广大合作伙伴的欢迎和好评。
天得拥有100多员工,职员8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天得茶业平台云集了全球顶级管理人才精英。运营团队拥有特许经营管理理论及实操专家,汇集一批全国知名企业操盘经验的管理团队;借助云计算平台,天得汇集电商技术精英,他们正打造天得茶业线上销售王国;花巨资引进国际先进ERP系统,为天得连锁运营提供强大信息保障;同时,与国家级茶业仓储研究机构合作,培养了一批仓储领域专业人才,努力将天得仓储打造茶业仓储新标杆;来自全国各大银行金融专家,为天得茶业银行奠定基石,正编织着茶业金融流通的大网。
天得茶业投入百万巨资建设天得茶业质量检测鉴定研究中心。中心拥有生化培养箱、生化振荡器、离心机、可见光分光光度计、nc-800农残快速检测仪、旋转蒸发仪、恒温水浴锅、浊度检测仪、水份快速检测仪、雷滋酸度计、雷滋酸度计、电导率检测仪、电导率检测仪、超声波清洗仪、Agilent气相色谱仪、均质器、原子吸收仪等国际先进检测仪器设备,检验能力覆盖全国六大茶类的茶叶产品标准,能够满足国内茶叶标准农残项目和日本、欧盟等茶叶进口国常规农残项目的检测要求。
天得茶业按照上市企业标准进行打造,专注流通服务领域,以打造3000家终端连锁销售服务实体店为战略目标,同时建设规模化的天得茶叶交易服务平台,天得茶叶银行、天得茶叶拍卖中心以及天得茶文化博物馆,还有几万多立方的天得专业干仓陈储及物流配送中心,自有藏茶已超过了5000吨。
随着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单纯的网络和单纯的实体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了实现规模和模式上的创新上,天得率先不惜重金建设“产业链网、电子商务网、实体终端网”。 24小时无障碍跨界营销,打造全球营销网。建设3000家终端连锁销售服务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个性体验服务。与茶业同行建立长期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倡导茶为国饮,共同打造民族茶产业。通过集结众多厂商的优质产品,重塑茶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互动式茶叶交易服务平台,实现资源集结,降低供应商销售成本和采购商采购成本,增强茶行业的竞争力,推动茶业整体进步。
2.双陈普洱
探索普洱茶专业仓储之路
仓储规模:10万平方米
囤茶量:近万吨
囤茶种类:普洱茶
所在地:东莞常平
1995年由东莞人陈永堂创立的双陈普洱,以普洱茶“陈化时间、陈化质量”为品牌定位,号称“普洱茶专业仓储的开创者”。2000年,双陈普洱在东莞建立第一个大型普洱茶专业茶仓,迄今茶仓总规模已达十万平方米,为双陈未来市场的拓展储存了充足的优质成品普洱茶货源。
双陈普洱是春福润茶叶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高端普洱茶品牌。早在1992年,当双陈的创始人品尝到同一年份、同一配方、同一品牌的普洱,在味道上却有着极大的差别之后,于是引发了对普洱茶极大的兴趣,在多方请教行业专家之后方知,同一茶品,保管方式的不同,味道就会有天壤之别。这是双陈最初关注普洱茶仓储的起源。
普洱是时间与品质完美融合的产物,而普洱仓储的环境对其陈化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双陈深刻理解此中含义,所以双陈自创立之初便开始在普洱茶专业仓储方面不遗余力地进行探索。后经不断实践证明,营造一种顺应普洱茶生命规律的陈化环境,是孕育普洱茶高贵品质的关键。
1992年至1994年,双陈分别在三个不同的仓储环境下进行普洱茶仓储实验,探寻普洱茶专业仓储之路。逐渐发现了普洱茶在后期陈化过程当中的特点,只有自然、干净、空气质量好的空间环境且能保障温度和湿度不过高的前提下,储藏出来的普洱茶口感品质是最优越的。
双陈于1995年建立起第一个由传统概念演变而来的自然干仓理念的普洱茶专业茶仓,在茶仓内温度始终控制在32℃以下、湿度控制在75%以下,确保茶仓通风干爽的仓储环境。CC1D——双陈第一代专业茶仓正式诞生。
普洱茶的自然后发酵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空气质量、温湿度、通风系统、微生物菌群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把握的。双陈持续关注每一款普洱茶的健康成长,依据生物与仓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设立了五大仓储系统,五大仓储系统之间互通有无共同构成整个生态仓储系统。
五大系统分别针对普洱茶在不同陈化阶段的品质特性所设立,包括净化系统、稳定系统、调节系统、陈化系统和苏醒系统,各个系统都有与之对应的专业茶仓。
新入库的茶品,都会进入净化仓净化1—2年,需让刚入仓的茶品适应新的仓储环境,去除新品在运输或制作过程中所附带的其他杂质。新品需进入独立的净化茶仓,运用其自然原理来去除不利的气息,稳定品质,适应环境。净化仓库在整体仓储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初生茶品的保护仓,是优质成品茶孕育的摇篮。
在未来双陈仓储还将致力于推广普洱茶仓储文化,将中国普洱茶真正的仓储文化传播更为广阔的群体,树立普洱茶仓储自然生态、绿色健康的形象。
3.昌兴存茶
三旧物业改造仓储典范
仓储规模:3万平方米
囤茶量:不详
囤茶种类:普洱茶
所在地:东莞高埗
东莞市昌兴茶叶仓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公司总投资数千万。公司主营茶叶仓储业务,位于普洱收藏大市东莞,公司驻地位于高埗镇振兴东二横路,占地总面积达40亩,其中第一期普洱专业陈化仓库面积达30000平方米,是东莞首批大型普洱陈化基地,全国范围内属占地面积同仓储面积较大者。
昌兴存茶致力于打造茶行业服务第一品牌,茶叶仓储项目不仅具备物流与仓储的功能,还加入了新颖的普洱茶专业陈化仓储概念,公司不惜花巨资引进了当前最先进的仓储设备,仓库外观及办公大楼设计均按五星级酒店标准设计施工。专业的仓储管理系统、科学的仓储方位布局、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定能为茶叶的存放、陈化提供最佳的环境同最安心的保障。
昌兴存茶的大型仓库及时尚展厅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由旧厂房华丽转型而来的茶服务平台。穿过高埗桥,昌兴存茶与万江石美茶叶市场仅是一公里的距离,随着存茶平台的搭建,两者将形成更为紧密的联动,不仅提升这一带的商业氛围,同时助力于高埗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高埗大道边上,下江城村的厂区中,数栋装修高雅的建筑有别于周边的厂房,眼前气势恢宏的建筑,便是昌兴存茶的茶文化体验馆。这里设有展厅,定期推出系列茶文化活动,包括一些名茶、古董茶、藏茶的文化展示,这里设有东莞茶行业规模较大的会议大厅,并设有清新雅丽的品茗室。备受外界赞誉的是,这里早在半年前还是旧厂房,有生产车间、办公楼、员工宿舍等,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精心谋划与琢磨,这里建成了环境优美、配套齐全、格调典雅的茶服务平台。
茶文化体验馆不仅是品茶爱好者的好去处,而且是高埗镇推进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的载体。昌兴存茶的定位与格调,紧扣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成为了高埗镇又一休闲文化建设的平台,成为了休闲经济的组成内容。在茶文化体验馆,舒朗的空间构造、别致的装饰、浓郁的氛围,市民可以在这里品尝到不同厂家、不同茶系、不同口味的茶品,也可以以茶会友,享受一种优质、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与茶文化体验馆的慢节奏相比,一公里外的石美茶叶市场显得喧哗热闹。这里是东莞市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有近2000个茶叶铺位,聚集了大量的人气。由于该市场使用时间早,多为个体门面经营,缺乏了仓储、展示等规划布局。随着茶叶交易数量日益增加,茶叶的品牌化日益强化,茶商对环境配套的要求日益提高,一体化的茶服务平台呼之欲出。在高埗桥一边的昌兴存茶,由东莞市昌兴茶叶仓储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茶叶仓储中心,总占地面积40亩,其中仓库面积达2万平方米,于全国范围内属规模较大的茶叶仓储平台。项目以存储茶叶为主线,以茶文化体验馆、展厅、品牌店铺等为产业配套,打造一体化的综合性茶服务平台。
高埗镇正在加快“三旧”改造,盘活土地及旧厂区资源,大力打造第三产业,推动休闲经济的发展。昌兴存茶正符合高埗镇打造休闲经济的定位,不仅将提升了旧厂区的价值,同时增加了项目的文化元素,聚集更多的人气。
作为一处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仓储,昌兴存茶的做法对东莞大量闲置物业如何开发利用一定的启示意义。项目一期开发的仓储规模达2万平方米,茶仓主要依据茶叶中的微生物与仓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结合本地特有的气候条件,利用一年四季自然变化规律进行茶叶的存放及陈化,“共同构成整个生态仓储系统”。除了新改造完成的专业茶仓外,昌兴存茶还配套有微生物实验室、茶叶感官审评室、综合实验室等部门,可以随时对茶叶在仓储过程中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
4.七彩云南东莞酝化中心
会员制存茶新模式
仓储规模:1900平方米
囤茶种类:普洱茶
囤茶量:不详
所在地:东莞道滘
七彩云南普洱茶酝化中心位于东莞道滘华南茶叶交易中心,是全国首家集陈化、茶研所、文化体验、交易平台、物流为一体大型综合性服务平台,也是茶产业首个“功能化综合体”。中心占地总面积2600平方米,仓储面积1900平方米,可存放1500余吨普洱茶,集高品质茶品、高效管理、高规格接待、高档次服务等多重优势为一体。
七彩云南普洱茶东莞酝化中心作为全国首个普洱茶酝化中心项目落户普洱茶陈化地盛誉之称的东莞,如此大规模的普洱茶酝化中心,不仅仅开创了普洱茶市场的先河,更加为我国茶行业的整体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七彩云南普洱茶东莞酝化中心将打造一个集中高品质茶品、高效管理、高规格接待、高档次服务等多重优势于一体的普洱茶品升级项目,倾力于向所有爱茶人提供具备完美茶色、至高茶香、幸福茶感的顶级普洱茶“茶馆家”服务。
七彩云南东莞酝化中心配套设施齐全,可为普洱茶爱好者提供普洱茶酝化整体服务。针对普洱茶冲调、饮用、收藏、定制等多个方面的特殊性,七彩云南将为普洱爱好者提供完美的仓储、陈化等服务,以及24小时×360°茶管家式的增值服务。根据七彩云南会员的特殊要求,七彩云南东莞酝化中心可以帮助会员进行专业保存、代客交易、代客寻茶、礼赠、定制等服务,甚至还提供茶道定制培训、茶艺师上门服务、收藏沙龙、采茶体验等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酝化中心仓储环境控制极为严格,温度、湿度、通风、噪音等均控制在最适宜普洱茶陈化的指标之下,同时拥有空气净化系统和严格的监控系统。除了具有仓储陈化之外,还包括茶研所、文化体验、茶交易、物流等多项功能化的服务平台。此外,酝化中心还提供诸多服务项目:不定期举办品茗会;提供茶艺师上门服务;构建最具公信力、公平、透明的普洱茶交易网络;举办普洱茶专业收藏交流活动,为会员提供专业的收藏、投资意见;供多种茶道培训课程;提供茶源找寻服务与个性茶饼订制服务;组织会员参加春、秋采茶活动,亲身体验天然原生态。
七彩云南酝化中心负责人表示,选择普洱茶收藏之都——东莞来打造多功能的普洱茶酝化中心,一方面是出于对茶行业发展的探索,另一方面意在对普洱茶市场服务的升级与革新。
5.岁月知味东莞仓储基地
“销老存新”良性循环格局
仓储规模:7000余平方米
囤茶量:700吨
囤茶种类:普洱茶
所在地:东莞莞城
岁月知味茶业总部设在广东省东莞市,下属配套千亩茶园基地、初制所、古法生产车间及专业陈化仓库。作为东莞早期的普洱茶收藏投资者,岁月知味2005年转为经营企业,并在东莞建起规模化专业茶仓,利用科学合理的仓储构建优质陈年普洱茶强大库存体系,是目前国内易武茶区年份茶储存量最大的企业。
从2005年起,岁月知味确定了易武茶新品开发与规模化仓储的独特发展模式,每年有计划地入库新茶、销售库存老茶。经过十年的运营,已实现了易武茶“销老存新”的良性循环,每年销售额中老茶占比已超过60%。
6.龙门茶仓
由囤茶到渠道品牌转型
仓储规模:8000平方米
囤茶量:500吨
囤茶种类:普洱茶
所在地:东莞道滘
龙门茶仓是一家集生产、加工、收藏、交易、茶文化传播及加盟连锁等为一体的专业普洱茶运营机构,旗下拥有“纯臻号”品牌,并同多个高端普洱茶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龙门茶仓现在西双版纳勐海县设有茶叶初制及加工基地,在东莞、惠州等地设有大型仓储基地。
龙门茶仓多年前从囤茶起步。在2007、2008年市场低谷期,先后抄底了古云山、大益等品牌的大批拼配茶。随着古树纯料概念被高端玩家热捧,龙门茶仓又先后开发了多款自主品牌纯料产品。通过销售囤积的老茶,龙门茶仓获得了充裕的现金流,实现了新茶开发、渠道扩张与库存销售的良性循环。近年来,龙门茶仓先后在东北的沈阳、鞍山、营口等三座城市设立4个体验中心,在乌鲁木齐建起一座600平方米的茶仓。
龙门茶仓负责人谭文辉介绍,从专业囤茶的仓储,到今天的渠道品牌,龙门茶仓闯出了一条颇具本土特色的发展之路。在上游,龙门茶仓已同云南各个著名山头的茶农建立了紧密、互信的合作关系,为自有品牌产品提供可靠的原料保证;而数百吨的新老茶仓储量,使龙门茶仓有能力为合作对象提供完善的配货体系,实现共赢。对于合作伙伴,龙门茶仓采取“供货挂牌”操作模式,合作商使用龙门茶仓标识,统一由龙门茶仓配货,除了进货价格优势突出外,货品可退可换,真正实现了“零风险”合作。
本章资料来源:
1)厂商官网、对外宣传材料
2)南方都市报《东莞茶仓 一路向北》2013.7.8
3)老茶鬼《微访谈》
第3章 存茶与市场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仅仅藏茶而不推动普洱茶的消费,最终会导致行业的不健康发展。
1.普洱茶:民间存茶传奇与辛酸
普洱茶,被誉为“能喝的古董”。“藏茶之都”东莞,民间囤茶之风盛行。东莞不产茶,但是头上却顶着一个巨大的光环:非产茶地区中藏茶最多的城市之一。云南省所产的三分之一普洱茶基本沉积在东莞,东莞现有的收藏量三代东莞人也喝不完。
茶中有收藏价值的一般指黑茶,即云南普洱、广西六堡茶、安化黑茶、雅安藏茶四大黑茶。每年30个亿的销售额让东莞成为除广州外的广东省第二大茶叶市场,东莞黑茶市场的风吹草动,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力量,东莞民间藏茶曾经有过许多传奇故事,故事总是以财富迅速积累而扣人心弦。但是,光环背后很少人知道东莞茶叶市场发展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业界粗略估计,东莞民间私人藏家大约在两三万人左右。尽管普洱茶现在患上“滞销病”,但是上好的陈年老茶价格一直没有降低过,东莞品茶的消费者数量也正被培养起来。业内人士讲述,东莞有不少茶商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收购普洱茶的市场触角,到了普洱茶大热的时候,是以日进斗金的速度赚钱。
2000年之前,普洱茶还没有大规模在东莞市场上热销,突然一夜之间,普洱茶便成为茶品中的上乘。据《中国茶叶市场》杂志副主编张天民的观察,当时,来自东莞和深圳一些炒家看好普洱市场,决定将其炒热起来,于是产自云南的普洱茶便首先进入他们的视野,接下来的许多茶展上,普洱茶开始大量出现在人们眼前。几个大炒家带动广东市场茶商热炒,普洱茶被人为地赋予了极高的升值空间。
2006年普洱泡沫破灭之前,东莞许多茶商跟风囤积普洱茶,“那时候,整个市场都疯了,几乎没有人不眼红的,很多瞬间发财的例子活生生发生在茶商们眼前,转行做普洱茶生意的人很快都买车买房子。”另外一个现象可以窥见当时东莞普洱市场的疯狂,当时东莞不少茶商到处借款借高利贷囤茶,囤上一屋子的茶商非常普遍,很多茶商从销售绿茶转而贩卖普洱茶,但是对普洱茶的情况并不熟悉,甚至到了见普洱茶就收藏的地步。
非理性囤茶的后果从2006年便开始显现出来,其实现在再回顾当时的疯狂景象,危机泡沫早已暗藏其中。其中泡沫的一个矛盾表现是,以件论量的普洱茶基本都是在茶商和茶商之间、茶商和私人收藏者之前流通,终端消费力还不够强劲,收藏的普洱如果不是被喝到肚子里去,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人们正在大量囤积期望价高转卖。
最终,普洱茶价格越炒越高,一旦热钱抽出,整个市场将无力再流通,而中后期以高价购入的茶商或私人收藏者将面临着资金被冻滞的情况。这个经济分析其实并不复杂,切身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的人们相信对这种炒高模式心有余悸。
目前,东莞的私人藏茶者境况如何呢?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藏家梁先生在2007年入手了十件普洱茶,大约花费3.8万元,他的岳父入手二十件茶,花费多一倍资金。转眼几年过去了,梁先生和岳父的茶叶至今还囤积在家里。
梁先生说,2010年过后,东莞的普洱茶市场开始“正常化”,此“正常化”并非指价格回落至2000年的水平,而是价格维持在高价的水平上稳步增长。梁先生最近联系一家相熟的茶商,想要变现手里的存货。茶商回复,现在他手里所存茶每饼的价格只比入手要高出5元,而且下手还不容易找到。梁先生一计算收益,立即打消了出货的念头,因为这样的价格他实在无法接受,对比近几年上涨的物价,他这批茶的利润几乎不比存定期高出多少。
东莞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认为,目前东莞的私人藏者已经出现明显的分化,一部分人闲钱仍然充足,藏茶不急于出手,而且收藏成瘾,不变现也没有问题。另一部分人则四处托关系卖茶,但是茶商自己都囤积大量茶叶,变现难上加难。
2.湖南黑茶:以旧带新迫在眉睫
数年前发迹于东莞的湖南黑茶,在经历了2010年的爆发期之后,市场已渐趋沉寂。2014年第九届东莞秋季茶博会上,黑茶展位之冷与普洱茶展位之热的鲜明反差,不能不令业界重新审视黑茶的未来走向。
从2007年东莞第二届茶博会首次有湖南黑茶品牌亮相,短短两三年工夫,饥渴的“东莞仓”成为黑茶投资的最强有力推手。
在2009年、2010年湖南黑茶销售最好的年景,东莞一个隐于住宅区的不起眼小店每月就有20多万元的营业额。两年不到,单店销量就冲到了800多万元,某知名黑茶品牌东莞总经销商说。
即使在市场低迷的今天,东莞仍是各大黑茶品牌最重要的目标市场之一。2014年8月,白沙溪黑茶东莞分公司在万江石美茶叶市场揭牌成立。前来参加开业典礼的白沙溪黑茶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双如表示,东莞在白沙溪已布点的各个地市中,每年销量都排第一。公司尤其看重的是东莞的几个实力派藏家,每年定制产品都在数百万元至上千万元左右,而这类订单占了公司年产值的30%以上,并且还在逐年增长。
2012年,时任东莞茶协秘书长(现为会长)的卢树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东莞近年来黑茶收藏量货值已近5个亿。两年过去,黑茶在“东莞仓”的储量更是到了惊人的地步。一位藏家透露,去年,某知名黑茶品牌发行的一批定制黑砖,总量达4万片之多,其中绝大多数都被“东莞仓”吸纳,罕有流向消费终端。
黑茶在“东莞仓”的巨量库存,伴随而来是变现难度的不断加大,不少经典产品“有价无市”现象日益凸显。2014年上半年,东莞春季茶博会现场举行的拍卖会上,一款市场价过万的90年代益阳茶厂黑砖因无人应拍,最终只好被“自己人”以900元的价格拍下。在东莞各大茶叶市场零售终端,2kg规格新茶动辄过千元的标价,也令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前几年,黑茶在东莞以收藏型消费为导向,持有人群高度集中,这对整个行业并不是好事。”一位资深藏家如是说。由于黑茶新茶品饮价值无法与普洱茶相匹敌,品饮型消费者顶多试探性地购买一、两片,仅靠这部分群体根本无法支撑店面生存。而控制大量库存的藏家群体深信“新茶存放3至5年即可拿出来品饮”的说法,并寄望于后续增值,出货积极性不高。相对饱和的收藏市场与后继乏力的品饮消费市场并存,令东莞的黑茶零售陷入短暂“滞涨”的境地。
黑茶产业的未来在何方?怡清源东莞总经销商刘采云认为,“东莞仓”概念造就了湖南黑茶、普洱茶的巨大收藏市场,寄望于藏茶之风能够“南风北渐”,从而影响北方市场的消费习惯,已有一定仓储年份的老茶正是“东莞仓”的核心优势所在。
白沙溪副总经理王双如的观点是,真正的湖南安化黑茶每年产量有限,社会库存量其实并不大。以经典的“千两茶”为例,新茶1kg还不到200元,比起普洱茶要便宜得多。老茶的功效、性价比,每款产品的增值空间都超过100%,空间很大。对于品牌厂商来说,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研发新品、建立规范的销售渠道及权威的老茶流通平台是当务之急,“解决了藏家手上老茶的流通,新茶的销售就不成问题。”
以近两年来普洱茶市作为对照,撬动旧茶流通无非要靠不断开店,或新注入资本托市,而这两项举措都会有个极限。品牌厂商应考虑的是,如何玩转已进入合适品饮期的旧茶,进而带动新茶零售,而非寄望于饮鸩止渴式的藏家囤货。
3.“东莞茶仓”到底藏给谁喝?
普洱到底是用来收藏的,还是用来喝的?这个看似显而易见的问题对于东莞许多普洱投资者而言,并不容易回答。
在普洱茶圈子里,东莞也许是云南普洱市之外最著名的地名了。普洱产于云南,藏于东莞的说法早已不胫而走,并被业界广泛认可。据称,云南省所产的三分之一普洱茶基本沉积到了东莞。
据统计,东莞一年举行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展会约有10场,某东莞知名会展管理公司出于保护已有茶展客户展览效果的角度考虑,每年都要拒绝不少想要在东莞开茶叶展的商人。据称,这些东莞茶叶展览上采购普洱茶的投资者,主要是收藏囤积为主。一家普洱茶品牌负责人表示,东莞被业内誉为“中国茶仓”,在全国茶行业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是全国茶类收藏风向标。
许多公开资料显示,普洱茶被标上了具有抗癌、减肥、美容等功效的标签,但这些功能往往铁观音、黑茶等其他茶种同样也具有,但为什么偏偏普洱茶的价格能够甩开其他茶种几条街呢?抛开见仁见智的口感来看,归根结底还是普洱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具有适宜收藏的升值属性。
珠三角季风气候明显,空气里干湿度适中,是最适宜储存普洱茶的地区。然而,从珠三角的情况来看,真正大量投资普洱茶并建起数以吨计茶仓的投资客,则主要是在东莞。
是投资就有风险。虽然近年来东莞不少普洱茶投资者因普洱茶的爆炒而获得了大笔财富,但随着近年普洱价格的跌落,不少东莞藏茶客也体验到了“套牢”的滋味。东莞水乡一名镇委书记,今年还专门在一次全镇工作会议上批评了一些跟风炒作普洱亏钱、导致工作没有动力的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普洱越陈越香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普洱茶确实存在缓慢持续发酵的过程。一片生普洱茶每一年的颜色和味道都在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味道从开始的生涩、热烈慢慢演变到越来越香醇、温和。但是,并不是普洱储存时间越长,其价值就越高。随着普洱茶储存时间超过一个分界点,其口味就会慢慢变差,最后变成没有品饮价值的“文物”。因此,普洱并不是一种可以随便囤积的投资品。
同样存在风险的是,劣质普洱茶长期囤积并不能变成好茶,买到以次充好的普洱囤积数十年,投资者可能仍然无法摆脱亏损的结局。国内一些普洱茶品饮者还对东莞普洱茶中有不少是湿仓普洱而颇有微辞,这些都构成了东莞普洱茶投资的不安定因素。
更重要的是,在普洱茶连番炒作泡沫涌现之后,一些高定价的普洱茶流动性不足、有价无市的问题。东莞普洱茶囤积量仍在增加,但普洱茶的消费是否能够跟得上就成了一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仅仅藏茶而不推动普洱茶的消费,最终会导致行业的不健康发展。东莞市茶业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说,收藏这么多茶又有什么用,普洱茶最终是用来喝的。东莞普洱茶行业需要从藏茶模式转变为消费模式。
没有人喜欢当“接盘侠”。东莞的普洱茶大玩家们这几辈子都喝不完的茶最终目的还是要把茶卖出去。而只有鼓励和培养普洱茶消费,并调整普洱茶收藏产业与普洱茶消费相适应,才能让东莞普洱茶行业逐步走向健康和正常。只有这样,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和品饮要求不断提高,东莞储存的老普洱才能最终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4.东莞存茶类金融化操作
东莞是业界公认的藏茶之都,据不完全统计,民间收藏茶叶数量高达30多万吨。一个不产茶的东莞,因此而成为非产茶区藏茶量最多的城市。 在东莞海量藏茶的背后,有着传统藏茶方式留下的缺憾,那就是藏茶相对难以流通变现。然而,这同样也留下了商机,因为日渐成熟的藏茶市场促使藏家们不断地尝试并大胆实践新玩法。即将落成的投资数亿的新型茶叶交易中心,将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广大藏家的投资理想,允许茶藏家将藏茶抵押融资,也将启动茶叶的预期投资,加速期茶流通,并把藏茶作为一种可以流通的理财产品。
对这种新兴玩法,东莞南城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茶藏家认为,如果这一新型交易中心运作成功,茶叶的收藏与变现,将成为一种可以预期的经济行为。以前的茶叶收藏往往是在巨额的收购之后,仅限于炒家、投资商、茶藏家之间的流通,变现的渠道非常有限,很难进入大的投资消费市场。
“中国藏茶第一人”、东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2012年注资数亿元建设的天得茶叶交易中心颠覆了传统运营模式,不单可以进行正常的茶叶交易,还可进行茶叶抵押融资。
按照天得茶叶交易中心的定位,为了让茶叶流通、出口有一个统一标准,天得交易中心将成立专业的认证机构,聘请全国权威茶叶专家,制定东莞存茶及流通的统一质量标准,引领东莞存茶有序经营。
本章资料来源:
1)南方日报 《民间藏茶的传奇与辛酸》(2012.7.4)
2)东莞日报《茶商可抵押藏茶融资》(2012.12.17)
3)南方日报《普洱茶“东莞茶仓”到底藏给谁喝》(2014.9.16)
4)南方都市报《黑茶“东莞仓”何处发力? 》(2014.9.25)
(未完待续)
本文版权归《东莞茶仓白皮书(2015)》编委会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