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是谁?简单说吧,沈括是宋代第一“理科男”。此说绝非夸张,看看沈括一生都干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就明白了。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一岁时随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这一带,是 宋朝最为著名的茶类——“建茶”出产地区,懵懂之中,沈括就已开始和茶结缘,虽然此时他还不知道,他长大后将要写下宋代茶史,也是中国茶史中最为朴素,但却极有价值的一篇文章——《本朝茶法》。
沈括学习刻苦,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收藏的所有书籍。后来,他跟随父亲沈周做官游宦的脚步,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镇江)、四川简州(今简阳)和京城开封等地,增长了不少见闻,也显示出过人才智。十八岁到南京,他又对医药产生强烈兴趣,差点立志去做了一位职业郎中。但在古代除了做官,没有任何一个职业是高大上的,所以,为了高大上的前途,他只能放弃做职业郎中的梦想,参加科考。不过,在参加科考之前,沈括其实已经有官做了。1054年,父亲去世,沈括被朝廷以父荫授予海州沭阳县主簿一职,从此步入仕途。但沈括并不满足这么一个小官职,也不愿享受“官二代”给自己带来的特权,他要用自己的努力来证 明自己的能耐。于是,他辞去官职,来到哥哥沈披家中,埋头苦读,全身心投入到了科考准备中。功夫不负有心人,1062年,沈括以苏州府试第一的好成绩,获得进京赶考的“入场券”,并 在第二年顺利通过省试、殿试,考上进士,并被授予扬州司理参军的官职,迎来人生新的起点。此后,他历任集贤校理、右正言、知制诰、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等重要官职,显赫一时,成为北宋名臣。
从他当官的经历中,还看不出他宋代第一理科男的地位,所以,还得看看他的著作。沈括一生著作多达几十种,但是保存到现在的,除《梦溪笔谈》外,仅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和医药著作《良方》等少数几部了。在《梦溪笔谈》这部以笔记体裁形式写成的科学巨著中,内容包括农业、水利、天文、数学、物理、化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绘画以 及财政、经济等等,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应有尽有。《梦溪笔谈》原有二十六卷,后来增加《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计三十卷。全书分成十七类,共六百零九条,十几万字,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被著名汉学家,中国古代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沈括是宋代“理科男”第一人,科学家第一人,如果要给他戴帽子,他可以当之无愧地戴上杰出科学家、政治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气象学家、军事家、医学家、农学家等一大堆帽子。沈括的头脑,代表了宋朝理科的最精微深邃的头脑。而这么一个头脑,对茶的贡献就是一篇《本朝茶法》。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开始,极富创新与实践精神的沈括满怀热情地参与了这一变法运动,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开始担任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等许多重要官职。就在担任三司使(类似今日的财政部长)这一职位期间,习惯记笔记的沈括写了《本朝茶法》这篇文章,把它放在《官政二》这一章节里,收进了《梦溪笔谈》。在这篇一千五百多字的文章中,沈括认真记录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北宋初年到仁宗嘉佑年间与茶叶有关的法律、条例情况。从记载中可知,宋朝从开国之初就对茶叶实行国家专营和征税。北宋实行的征税法最初主要是贴射法,其后又有三分法。沈括没有具体解释这些法律条例,是因为当时人们对这些是熟知的,用不着多说。但从下文中,还是很容易明白这些法门的含义。所谓贴射法是指,民间商人向茶农买茶贸易,必须经过官方验看,官方居中估价,发给凭证,官方收取估价与实际交易价之间的部分差价作为税款。由于这种税款曾经允许用茶叶作价顶替,再加上茶商与茶农有了此种交易,官方茶场征收或低价购进的茶叶往往质量不高,所以后来又改为直接征收茶叶交易税,税款以香料、犀角、象牙等实物与政府发行的一种代金券“茶引”按一定比例缴纳,此种方法称之为 “三分法”。后来又改为全以现钱缴纳或现钱、茶引、香料混合缴纳。从沈括记载中还可知,朝廷对茶叶立法十分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如宋仁宗天圣年间,由于茶叶立法失误,众多官员受到处罚,包括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三司使这些副宰相级的高级官员被降职或罚款,负直接责任的官员甚至受到流放的重罚。
其二,记述朝廷在各地设置的主要茶税征收机构、官茶专卖机构的茶叶经营、收入等情况。从沈括记载中可知,当时宋王朝在首都和各主要产茶区设立六个茶税征收、管理机构,名为“榷货务”;另有十三个官营茶场。“榷货务”和官营茶场都从事官茶的买卖,上缴国库的利润称为“祖额钱”——“祖额钱”本应指国家出的购茶本钱而由经营机构返还者,但后来演变为官茶利润的代称了。文中还开列了各“榷货务”和官营茶场的茶叶买卖数量及收入情况,十分详细。从文中可知,北宋中叶的六个 “榷货务”和十三个官营茶场平均每年卖茶一千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七斤半茶叶,能得“祖额钱”(利润)二百二十五万四千四十七贯(一千文铜钱为一贯)零十七文铜钱。
《本朝茶法》虽然篇幅不大,但沈括以“理科男”的较真精神记下的文字,却是字字珠玑,成为研究宋代茶叶制度的第一参考文献。在沈括之前,无论是蔡襄还是丁谓、周绛、欧阳修、宋子安,还是后来的宋徽宗赵佶、唐寅、曾伉等人,他们写的宋代茶学著作,大都是关于宋代茶叶生活艺术的,极少涉及茶叶贸易、制度等茶法内容。和他们的著作相比,理科男沈括的文字或许缺乏文采,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在看重道德文采和空疏议论,缺乏实证科学精神的中国古代社会里,沈括这种理科男的文字给我们提供了可以从“数目字管理”上了解古代茶叶制度的可能,所以弥足珍贵。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茶法的一手资料细节,也可以从中窥探到许多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许多细节。
(责任编辑: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