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候怪象
虽然每年云南在春茶上市之际都会有下冰雹的现象,但今年连续多次的冰雹实属罕见!导致已发芽头受到损伤。
二:晚发怪象
三:32万的怪象
四:小产区,大产量怪象
现在进寨子买茶,全部是古树茶。寨子里的小树茶与台地茶去哪儿?这个年头买古树茶容易,买小树茶台地茶难!什么世道嘛!
六:茶商守树怪象
只要你的朋友圈有几个做茶的,你不能发现一天总有几条小视频与动态,茶商们都在守自己那片茶树,显得非常的敬业,专业,吃苦耐劳,可是就是茶事业没有做大。作秀大于实干,想营造信用背书。但是效果却无法实现。抱茶树比抱老婆还要亲!
七:茶游客怪象
过去到寨子是看茶收茶,现在去寨子里简直是看人,寨子的观光客比茶都要多。寨子沸腾,茶农开心,茶价格不愁啦!山寨俨然成了度假圣地。
八:市场低谜,价格高涨怪象
整个市场经济低谜,普洱茶终端市场冷清,但茶区的价格仍然乱象,高涨。这是普洱茶的一场病,而且病得不轻,恐怕没有谁能医得好。普洱茶的消费流量已经进入深水区,并且不能良性循环,已经形成了堰塞湖。
九:互联网+普洱茶+金融怪象
最近几年互联网+普洱茶+金融的模式,赢得了行业的青睐与关注。互联网+普洱茶+金融最近两年的确帮助普洱茶企解决了资金流的问题。特别在2016年西双版纳上规模的茶企都依赖于普洱茶+金融模式生存。但这种模式短时解决了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不得而知!难道普洱茶金融属性比消费属性更为重要吗?
十:减产怪象
2017年的春茶严格意义上说刚刚发芽上量,但众多的自媒体,茶商纷纷说大量减产,按气候分析今年虽然节到了气候没有到。(因为今年闰月)说减产无非是想提高价格,造成稀缺的现象,促成意向客户成交。但是我们却伤害了消费者消费积极性与意愿。失去了消费一切归零!
虽为怪象,但不为怪。制造内容,话题引人关注。但任何事情要有一个度,把握度的方向,方可久远。做茶是一项非常容易的事。但想把茶做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要把难事情做好是需要时间,讲故事不能做事,而是陶醉自己。希望一杯茶让我们更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