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红茶变酸了还能喝吗?

时间:2024-04-22 10:01来源:南茗佳人 作者:佚名浏览:
酸味是调节茶汤风味的要素之一,而且茶叶中的酸味成分有部分是鲜叶中固有的,也有部分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尤其在发酵茶这一类茶中,容易有酸味且所占的比重要较其它茶类大一些。
要说春天与什么最配,那一定是红茶啦,红茶滋味香甜,适口性非常好、冲泡方式简单、品饮门槛低、无论是作为调饮还是作为清饮都是最佳选择。
 
最近收到茶友的疑问:“好不容易买到一款好喝的古树红茶,买来的时候特别好喝,但是最近喝起怎么会有股酸涩味,咋回事啊,这茶还能喝吗?”
 
先别急,我们来慢慢分析。
 
实际上,酸味是调节茶汤风味的要素之一,而且茶叶中的酸味成分有部分是鲜叶中固有的,也有部分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尤其在发酵茶这一类茶中,容易有酸味且所占的比重要较其它茶类大一些。
 
茶汤中呈现酸味的物质主要有部分氨基酸、有机酸、抗坏血酸、没食子酸、茶黄酸等。同样,涩味也是茶叶中含有儿茶素等物质所呈现出来的。
 
虽然茶叶本身存在酸、涩味,但这些酸涩味是有一定标准的,过多就不行!
 
而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红茶也有优劣之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红茶品质做出判断。当酸、涩物质在一个什么状态是正常的,反之则不正常。
 
什么情况下红茶有酸味 可以喝
 
在确保茶叶原料工艺、储存都没有问题,且茶叶干燥无异味的情况下:进行冲泡后,茶香茶味中才出现轻微的酸、涩味,这说明冲泡手法不当。
 
这是因为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发酵过程中已经有大量内含物质溢出,如果冲泡过程中采用高温沸水、高冲注水、加盖闷泡等方式冲泡,茶叶受到高温或高力度的水流影响,都会使酸涩物质大量溢出,从而产生类似水果的酸、涩味。
 
如果重新采取降低水温、低冲定点注水、迅速出汤等方式补救,茶汤不再出现酸涩味,说明这样的红茶属于品质正常且可以饮用的范畴。
 
什么情况下红茶有酸味 不能喝
 
如果在品饮时酸涩味过浓,或是茶香、茶味中产生酸馊味,这样的茶品,茶友就需要注意一下了!
 
是什么原因使红茶产生过浓的酸涩味?
 
第一:茶叶发酵过程中,温湿度过低、过高都会使茶叶产生较浓的酸涩味,而发酵过程非常考验发酵师傅的发酵经验,所以如果在发酵时经验不纯熟,则很容易发酵坏。
 
第二:发酵过轻或过度,都会使茶叶产生大量的酸味物质,而且后期冲泡无法规避。
 
第三:茶叶存储过程中,茶叶吸收空气中大量水分受潮或被水浸湿,会引起茶叶二次发酵,因此产生过浓的酸涩味。这在我国很多沿海地区十分常见,其夏季高温高湿且遇到梅雨季节时,空气中温湿度高,茶叶如果没有密封保存,产生酸涩味的可能性非常大。
 
当然,如果茶叶只是轻微受潮,没有引起茶叶质变,烘干晒干后,茶香、茶味没有受到影响,依然可以饮用。
 
但如果茶叶受潮发霉后,不仅茶叶表面能看到霉斑、菌丝,而且有清晰霉味、茶汤浑浊等情况,应该果断弃饮,避免伤害身体。
 
如何存储 能避免红茶产生酸涩味
 
工艺和仓储不当,都会直接导致红茶产生酸涩味,而如果原料、工艺没有问题,我们在家应该怎样存茶才能避免红茶产生酸涩味呢?
 
建议茶叶远离异味,将茶叶摆在通风、干燥、清洁无光线直射的地方,避免高温高湿,雨季时采取必要的密封手段,不可将红茶摆放在冰箱中。
 
总而言之,茶叶品质的好坏,除了跟原料、工艺有直接联系,仓储也十分关键,所以茶友购买茶叶后并不意味着结束,需得好好存放,才能不浪费每一款好茶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全发酵茶 古树红茶 氨基酸 儿茶素 发酵茶 内含物 红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用古树做的红茶可以不惧水温
用古树做的红茶可以不惧水温
太阳晒的红茶更暖更持久
太阳晒的红茶更暖更持久
秋冬暖心喝一杯太阳晒出来的红
秋冬暖心喝一杯太阳晒出来的红
红茶的厚重需要你精心冲泡
红茶的厚重需要你精心冲泡
祁门红茶的五大功效
祁门红茶的五大功效
正山小种红茶的简单及工夫泡法
正山小种红茶的简单及工夫泡法
女性喝红茶的不同好处
女性喝红茶的不同好处
女性喝红茶好处多多
女性喝红茶好处多多
喝冰红茶的坏处
喝冰红茶的坏处
常喝冰红茶要注意
常喝冰红茶要注意
蜂蜜红茶具有减肥的功效
蜂蜜红茶具有减肥的功效
金骏眉红茶的冲泡方法完整步骤
金骏眉红茶的冲泡方法完整步骤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