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大部分普洱茶为什么不能越陈越香?

时间:2024-04-28 10:34来源:初本茶 作者:杨耀辉浏览:
我们就来逐一分析,大部分的普洱茶为什么不能越陈越香。
越陈越香,是指普洱茶随储存年份增加,经岁月沉淀,内质外观发生变化,苦涩渐消、滋味渐醇、陈香渐起,最终形成汤滑水润、厚实绵长、香溶于水、清润身心的迷人品质,是普洱茶核心价值的呈现,也是普洱茶与其他茶类的根本区别。
 
但既然说普洱越陈越香,为什么市场上要找好喝的新容易,要找干净优质的老茶很难?
 
大部分有年份的老茶,入口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异杂味,让人喝到嘴里很不舒服。很多茶放了十年二十年,仍然苦涩刺激,甚至叮喉麻舌。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因为加工的失误和仓储的失败导致的。问题小一些、原料好一些的,泡到中后段,杂味变淡,苦涩减弱,才呈现出一些让人愉悦的香气和滋味,但连干净都做不到的茶,何谈越陈越香?
 
在《普洱茶怎样才能越陈越香》一文中我写过:真正能越陈越香的普洱茶,是优质的原料、正确的工艺、稳定的储存三者平衡的综合呈现,缺一不可。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分析,大部分的普洱茶为什么不能越陈越香。
 
一、好的原料易得
 
原料,特别是优质的原料,主要掌握在茶农手中,茶农的目的是将原料售出变现,而不是自己饮用,所以,只要你肯多花钱、同时具备鉴别品质的能力;或者有耐心、能吃苦、肯上山蹲守茶农采茶,收到好的原料不是太难的事儿。
 
当然,收原料的水也很深,如果鉴茶能力不足,又吃不了茶山蹲守的苦,那还是别来茶山花那个冤枉钱了,找个靠谱的商家从了吧。每年茶季入山收茶者众,下山时有人欢喜有人悲,就不细说了。
 
二、好的加工难寻
 
工艺分两块:一曰初制,一曰精制。
 
初制,就是把树上的茶叶摘下来,再通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加工成毛茶,获得普洱茶的原料。
 
初制,大部分由茶农完成,但茶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缺乏统一的制茶标准和品控意识,一切随性而为,同样的鲜叶做出来的茶,品质千差万别。
 
如果你去过茶山,看过茶农炒茶,就会发现,家家户户,从下锅温度、炒茶手法、火温控制、出锅时机,各不相同。就算是同一家人,父亲和儿子、丈夫和妻子,炒出的茶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上午炒的和下午炒的也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啥叫百花齐放,收一堆这样的大杂烩,工艺是不太谈得上的,品质也没有保障。
 
当然,现在很多茶区的茶农也开始使用机械制茶,相对而言,机械制茶的稳定性和品质的统一性要比茶农手制更高一些,但各有利弊,之后我会专文再写。
 
2007年我上山做茶,带着工人建初制所收鲜叶,按自主工艺加工,当时各大茶山还没什么茶企做初制的,厂家商家都靠收茶农加工好的原料做产品,紧压一下、加个包装就能卖钱。
 
那一年,是普洱茶疯狂的巅峰,收茶靠抢,不讲工艺只讲原料(幸好我只收鲜叶,没啥竞争),老百姓对加工也不注重,反正做成啥样都有人收,都能卖一样的价钱,往往茶农的茶在簸箕里还没晒干就被人要了,所以加工上问题很多,不够苦不够涩、没点焦味糊味烟薰味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普洱茶。
 
当年我做的新茶,就是因为气味纯净、滋味调和、不苦不涩,被很多人质疑是绿茶,断定没有陈化价值,到了现在,13年过去了,品质无庸置疑,充分证明了,优秀的孩子打小就优秀
 
当时很多茶农家没有专门炒茶的锅,家里唯一的大锅是用来煮猪食的,到了炒茶的时候,把锅一洗,就开始炒茶了。而且当时茶农家都没晒棚,是露天晒茶,茶山的鸡都放养、能飞很高,一晒茶,鸡就上去了,所以早期的普洱茶里鸡毛很常见,美其名曰原生态,品质真是一言难尽。
 
2008年,有韩国人看到收鲜叶的好处,跟着上山做初制,之后逐年有人加入,到了近些年,大部分企业都认识到了初制的重要性,纷纷上山收鲜叶做加工,大大小小的初制所已经在茶山遍地开花了,制茶条件较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虽然是收鲜叶加工,但大部分企业和个人缺乏人力和技术,基本上仍是找当地茶农完成加工,只是硬件改良了,加上有人监督,卫生方面要好的多,异杂味也明显少了,品质有所提升。
 
但仅就工艺而言,整个行业仍有待提高。缺乏自主工艺,是大部分生产企业的硬伤,因为普洱茶的工艺难点在于求远不求近,工艺围绕它若干年后的变化进行,而不是求当下的色、香、味、形之好。不能洞悉新茶与陈茶的对应关系,改良工艺就无从下手,而能观新知陈者,万中无一。
 
家传技艺?祖传秘方?不存在的!对中国当代史有点了解的人都该知道,建国后取消民间经营,归并国有,至文革后才逐步恢复,在此期间,传承已经中断,有些个故事听听就好,别当真,当真是要给学费的。
 
精制,主要由大大小小的茶厂完成,内容包括对毛茶进行筛(选)分(级)拣(黄片)剔(杂物),拼配匀堆,然后称量蒸压,烘干包装,就成为了成品。
 
由于国家对精制有相对规范和统一的工艺流程和监管要求,各大小厂总体来说加工技术差距不大,差别主要集中在管理水平、生产规模和硬件设施,只要找规范一点的茶厂,细节上虽不能尽如人意,但总体问题不大。
 
当然,并不是说精制不重要,精制上同样也有很多细节会影响到茶后期的转化,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大部分茶厂在压制成品时,先由称茶工人称茶,称好后把茶倒入蒸筒,放到持续的蒸汽上把茶蒸软,然后揉袋工人再把蒸好的散茶倒入布袋揉制,通过揉袋使散茶均匀分布,然后结好袋尾,加压成形。
 
如果你去很多茶厂参观过,就会发现,在这个过程里,蒸茶环节往往是缺乏控制的,一般而言,是揉茶师傅揉好上一个袋,伸手取下蒸筒,倒茶入袋,进行揉制。一片茶蒸长蒸短,通常取决于揉袋工人揉上一个饼的速度,而不是蒸固定的时间,这样就导致:工人速度快了,蒸的短,茶蒸不透,压制后饼形松散,容易脱面;速度慢了,蒸太久,有损茶质,且茶吸水过多,压制后容易起层。而且大部分厂家将茶压好后是统一入烘(房),统一出烘,如果蒸茶时间不一致,就会导致茶饼含水量不同,出烘后干湿不一,过干影响陈化,过湿烧心发霉。
 
这类会影响后期陈化品质的小细节比比皆是,但往往被人忽略,而若干年后导致你的茶出现某个无法挽回缺陷的,或者就是精制时被忽略的某个细节。
 
三、好的仓储难求
 
储存,是给茶提供一个稳定的储存环境,让茶在恰当的环境下安全可控的进行醇化。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只要把茶存在干燥、通风、阴凉、无异味的环境下,让茶不受潮发霉就行了,实则不然。
 
茶叶储存中的品质变化,实质是茶叶化学成分的变化。水分是化学反应的溶剂,水分含量越高,物质的变化就越显著,所以茶的转化速度跟湿度有关,湿度越高,转化越快,湿度越低,转化越慢。
 
茶不受潮发霉,仅仅是存茶最基础的要求,如何让茶快速高质的醇化,才是我们要做的。
 
因此,我们就要让茶在不受潮的前提下尽量保持相对较高的湿度,找一个两者平衡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是储存中安全的上限,越接近临界点,茶的转化速度越快,醇化品质越好,但同时危险性越高,单位时间内,温湿度持续超过临界点,茶就会受潮发霉,不堪饮用。
 
湿度不够,虽然茶不会发霉,似乎较为安全,但其实茶存放过干后,不仅陈化速度减慢,同时茶逐渐变得粗杂干涩、汤薄水利,干到一定程度,则失去品饮价值,所以,湿度也有安全的下限。
 
在《普洱茶怎样才能越陈越香》一文中,我写过存茶过干对茶的品质带来的损害与过湿是等同的,但关于这一点,大部分人是没有认知的。
 
很多人认为,存茶完全不进行人为干预,才符合自然之道,茶存出来才好,这也是偏颇的。任何地方都有季节交替、阴晴变化和昼夜温差,就算再理想的环境,或许全年大部分时间温湿度适中,可以不加干预,但一年里总有一些极端气候的出现,当温湿度超出安全范围时,茶就处于危险之下,如果不及时干预,短短72时,整库茶可能就毁了。
 
特别是昼夜温差大,温湿度波动频繁的环境,对茶而言绝非善地。因为每一次外部温湿度的剧烈变化,都会导致茶体水份同步变化,引发其内质产生一系列不可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大多是有损品质且不可逆的。
 
存茶,我们不应过度干预,但要创造恰当的环境,对其精心照顾、合理管控,当它遇到危险时,我们要及时帮它渡过难关,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存茶是一门可控的技术,不是靠运气的抽奖。
 
归根结底,市场上缺少能真正体现越陈越香价值的茶,主要是因为形成越陈越香三要素的原料-工艺-储存,分别由不同的群体完成,导致一个完整的体系被人为割裂,品控出现了断层。
 
茶农掌握原料,同时茶农也承担初加工的主要任务,但对茶农来说,茶是经济作物,是养家糊口的生活来源,他们考虑的是如何让茶变现,对茶农而言,市场需要什么茶就做什么茶,客户要求怎样加工就怎样加工,越陈越香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
 
茶厂负责工艺,控制原料挑选、加工制作,并对产品质量负责,按理来说,越陈越香理应由茶厂来实现,但大部分茶厂为了快速回笼资金、赚取利润,急于加工销售新茶,并不主动陈化老茶,从企业生存的角度来说,这无可厚非,但也导致越陈越香不再是必须的考量,当厂家不承担陈化的风险和责任时,风险就留给了藏家和消费者。
 
真正为越陈越香买单的,是藏家(其中大部分是茶商)和消费者。但他们即掌控不了原料,也控制不了工艺,他们只能在自已能接触到的有限范围内,尽量挑选符合自己认知的茶来储存,但挑茶和存茶都是对专业能力要求极高的事儿,这种专业能力不是书本上学来的,也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基于对茶方方面面的深入理解,对初精制加工的长期实践,在充分了解茶品初精制情况的前提下,以稳定的仓储为基础,对大量对照样长期观察、反复对比,通过事实的积累,用时间去验证,最终沉淀出来的,这不是普通藏家与消费者能达到的。同时存茶极其依赖地理环境和硬件设施,普通的储存条件也难以达到要求。
 
而且存茶最大的难点在于时间跨度太长,短时间内把茶存好不出问题,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但时间一旦拉长: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二十年。。。。。。要在漫长的时间跨度内一直保持储存环境的稳定,这不是普通人或一般的企业能做到的,一旦出错,短短二三天,就可让数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这不仅需要细心、耐心、恒心,还需要充分的环境优势和硬件条件配合,专业性更是不可或缺,难之极矣。
 
茶农不需要为越陈越香买单,茶厂不需要为越陈越香买单,消费者为越陈越香买单但缺乏掌控力与专业能力,这就是市场上大部分普洱茶不能越陈越香的真正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生产企业站出来,为普洱茶的越陈越香负责,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也是普洱茶区别于六大茶类的核心竞争力,对普洱茶来说,新茶只是半成品,越陈越香的老茶才是它真正价值的体现,希望能有更多的生产企业承担起普洱茶陈化的风险和责任,用真正干净优质的陈茶来征服消费者,证明普洱茶的价值,而不是把普洱茶打造成股票和古董,靠投机和炒作来维持虚假的高价与繁荣。
 
再次强调:不能越陈越香的普洱茶都是耍流氓。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叶储存 六大茶类 加工制作 越陈越香 普洱茶区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让普洱茶变得越陈越香的方法
让普洱茶变得越陈越香的方法
专家称普洱茶“越陈越香”说法
专家称普洱茶“越陈越香”说法
普洱茶为何会越陈越香呢?
普洱茶为何会越陈越香呢?
越陈越香的理论基础
越陈越香的理论基础
普洱茶投资的价值核心是“越陈
普洱茶投资的价值核心是“越陈
普洱茶会越陈越香吗?
普洱茶会越陈越香吗?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与贮存
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与贮存
普洱茶“越陈越香”争议
普洱茶“越陈越香”争议
“越陈越香”与普洱茶的革命
“越陈越香”与普洱茶的革命
普洱茶的可以长期储存和越陈越
普洱茶的可以长期储存和越陈越
越陈越香造就普洱茶神话
越陈越香造就普洱茶神话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精神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精神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