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山头茶”应该怎么喝?——聊聊山头茶的历史和概念

时间:2024-05-15 09:51来源:一山一味讲茶堂 作者:佚名浏览: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理性、理智、兼爱”的山头茶爱好者,少听故事多喝茶,少贪便宜多搞钱,在更加广阔的普通村寨山头茶中选择适合自己口感偏好的茶品,是更加理智可行的饮茶理念。
如今,但凡喝普洱茶友,在日常饮茶交流中,几乎言必称“山头”和“古树”,似乎不喝点“名山名寨”“山头古树”都不好意思跟其他茶友打招呼。也正是基于这种“普遍心态”,市场则不断推波助澜,将“山头茶”演化到了一个只有小部分人心知肚明,大多数茶友则处于“云深不知处”的迷幻且疯狂的状态。
 
一、山头茶的由来
传统的中国茶,不论何种茶类,大都习惯讲究“原产区”“核心产区”等概念,更有许多地方名茶直接以“地名”命名,如“龙井茶”、“径山茶”、“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六堡茶”、“漳平水仙”、“霍山黄芽”、“六安瓜片”等等,都是以产地命名,而普洱茶的“山头茶”不过是将这个“产地”概念玩到了极致而已,以至于将“茶”这个字都省略了,直接就是赤裸裸的地名代称,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老班章”、“冰岛”、“昔归”等村寨,只说一个村名,我们也都知道实际说的是这个村的普洱茶,而不是其他。与之遥相辉映的莫过于“武夷岩茶”的“坑、涧、岩、窠、洞”等“山场”概念。
 
历史上,普洱茶的产区也被反复提及,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六大茶山”,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山头茶”概念源头,但其时仅代表“产区”而非“茶名”,在当时的“号级茶”外包装上也不会刻意写上“易武”或“倚邦”等地名来强调出身,产地名作为明确的出身标识出现在普洱茶的包装上,至少是公元2000年之后的事情。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千年以前,但直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期,普洱茶的很多概念都还没有完全清晰。比如台地茶古树茶的概念、鲜叶采摘标准的概念、杀青炒制工艺的概念、陈化时间的概念、山头区域的概念等等,在这之前,更多是以芽叶比例为基础的原料分级制度⋯⋯
 
在港台市场的影响下,2000年之后,国内普洱茶市场开始逐步复苏,直到2005年之后,整个行业才开始进入对普洱茶的认知逐步成熟的阶段,很多基础概念包括山头区域的概念也在那个时候逐渐形成。
2010年之后,山头茶概念的逐步成熟,是整个普洱茶市场日渐趋于理性的体现,是从2007市场炒作崩盘之后的价值重塑和回归。
 
原叶茶叶在分类上属于初级农产品,农产品与生俱来便具有独特的产地风格特征,这也是很多“地理保护产品”的价值所在,其背后的理论基础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成分、气候特征、水文分布、光照强度、管养方式、以及制茶工艺习惯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的体现。
中国有句民间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普洱茶领域,同样可以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茶,这应该是对山头茶一山一味这一“核心价值”最朴素的认知基础。
 
除了土壤、气候等外在因素的不同,决定山头普洱茶“一山一味”特征的还有一个因素:茶树品种。
尽管用来制作普洱茶的原料统称为“云南大叶种”,但大叶种并不是植物学上“品种”的概念,而是一个大的“类别”,在云南大叶种中包含了无数的具体品种,每个小茶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品种或主力品种,也有不少茶区拥有多个不同品种混生,相互影响之下也会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关于大叶种的详情可参考下面图片链接。
 
综上,我们可以说,云南山头茶的背后逻辑是“土壤”、“气候”、“树种”这三者的有机组合所呈现出来的多元化风格。如果从香气表现的角度来理解,云南山头茶正是充分发挥了“地域香”、“品种香”和“工艺香”特征的集大成者。
 
二、山头茶的发展
 
01
山头茶概念之春
 
我们现在所说的“山头茶”概念,大致出现在2005年前后。
 
但那时以大产区、大山头为主,比如易武正山景迈正山、布朗正山等。2007年普洱茶热潮遇冷后,古树茶热潮才逐渐兴起。
 
2008年之后,山头茶的概念被越来越细分。
最开始是把“大山头”分解为更小的“村寨”,比如易武被分出了落水洞麻黑弯弓刮风寨等,布朗山被分出了老班章、老曼娥、新班章等,冰岛五寨(冰岛老寨、南迫、地界、坝歪、糯伍)也在“冰岛”的大名头下被更加精确的细分出来,山头的概念越来越“精细化”。(不过老班章属于出名最早的“村寨”山头之一,早在2000-2005年这段时间,就已经被很多人所知晓了)
 
这时期的山头茶,群雄并起,几乎整个普洱茶区内,只要有古树茶且有一定产量、有一定品质的寨子,都被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山头出现在市场上,困鹿山、景迈大寨、老班章、麻黑、落水洞、刮风寨、弯弓、冰岛、昔归等,都是这一时期山头茶热潮的代表。
但这还没完。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之后,大部分产茶的村寨在资深茶友圈子里已经基本都混了个脸熟了,但市场永远需要更新鲜的概念和噱头,于是“茶园地块”成为下一步的开发方向,这一时期的始作俑者是“薄荷塘”。
 
02
小微产区之贵
我们都知道,薄荷塘只是一片林地的名字,既不是自然村寨也不是村民小组,属易武乡曼腊村委会帕扎河村,最初叫草果地,被做茶人发现并改名为薄荷塘后,在高端茶友圈内异军突起,而薄荷塘的崛起,也让比村寨级别更细分的茶地山头概念开始出现。薄荷塘的茶地处于原始森林深处,茶树三三两两,并不连片,百年以上的古树大概只有几十棵或百来棵(说法不一),每年头春茶产量也不过100公斤左右,而全国数十万山头茶发烧友都在盯着这百来公斤茶叶,实在可谓“一泡难求”。
 
继薄荷塘之后,一扇磨、百花潭、铜箐河、多依树等以茶地命名的山头开始依次粉墨登场,一片片茶地被越来越细分地挖掘出来。比如刮风寨,被细分出了茶王树、白沙河、茶坪、黑水梁子四个山头。白茶园本来是丁家寨瑶寨的一片茶地,现在甚至又从白茶园中进一步细分出了凤凰窝。以及勐库茶区近几年的当红新贵大忠山、绿水塘等,也分别是大户赛和下磨烈村寨里的一个茶园地块名称,类似的还有景星的“凤凰窝”、永德忙肺村的“水井头”等。
 
如果我们把诸如景迈山、布朗山、南糯山、无量山等比较大的山头理解为一个大的产区,那么细分后的村寨就是微产区,从村寨里面再细分出来的茶地就是小微产区。如上图中的“无量山”是所有山头茶中范围最广的一个,细分下来,可以分成近百个小微产区。
普洱茶山头概念的不断细分和缩小,是山头茶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
 
03
山头概念之乱
但说回到如今的“山头茶”现状,这些“山头”名称的涵盖范围大小不一,其中又有诸多“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市面上所能见到的“山头茶”名称,有山脉(如无量山)、有山峰(如大雪山、景迈山)、有乡镇(如布朗山、易武)、有村寨(如麻黑、冰岛、老班章)、有茶地茶园(如薄荷塘、凤凰窝),尤其另无数新手茶友茫然无措,如果对云南茶区地理没有详细的认知,在茶友日常交流中恐怕会闹出不少“笑话”。
 
再加上云南的茶区是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文化丰富,而且很多地名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单从地名上普通茶友很难分辨所涵盖的“范围大小”,比如大雪山、布朗山、大忠山、高山、南糯山、哀牢山这六个山头名称,听起来好像都是“山”,但实际上所涵盖范围却可能相差了几十上百倍:
大雪山知名度很高,一般指勐库大雪山这座“山峰”或永德县的“大雪山乡”;
大忠山范围最小,只是临沧双江县勐库镇大户赛村下面的一块茶地名称;
布朗山既是一个范围1000多平方公里的山,同时也是“布朗山乡”的名称;
高山在普洱茶山头中的意思不是“一座很高的山”,而是易武“七村八寨”之一的“高山村”;
南糯山既是一个山头和景点,也是一个下辖30多个自然村的行政村委会“南糯山村”;
哀牢山则是跟无量山一样的一座巨大山脉,其中涵盖数个县几十个知名的村寨山头。
图片
 
04
山头区域之惑
云南山头茶的概念,从大的茶区(如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大茶区)划分到小的村寨之名(如各种名山名寨),几乎都是以“行政区划”来区隔,行政区域的划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人为”的。而山头茶的风味特征则是更多依赖于“自然地理形态及自然资源”的差异化,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普洱茶风味区域”跟茶区划分的“行政区域”会有严重不符合的状况。
 
比如“景迈”和“景东”,两个地方同属普洱茶区,但从地理区域分布上看,两者相距甚远,一个是普洱茶区的最南端,一个是普洱茶区的最北端,一个更靠近西双版纳勐海和缅甸,一个更靠近临沧云县和大理南涧,一个在江左,一个在江右,不论是纬度、海拔、气候、土壤、山川、水文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差异,以及从实际的口感风味上对比,这两者无论如何都不是同一个风格类型。但在市场上,却被同时装入“普洱茶区”的筐里,这就会给人一种不明所以的刻板印象,让不了解的人以为这是同一种风格或风格接近的山头茶。
 
因此,民间也有一些资深的从业者或专业研究者,尝试从更加合理的角度去划分产区,有人按香型表现划分出几个“香型带”,有人按“板块学说”打破行政区割重新梳理产区带和小产区概念,这些都是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山头茶的有益尝试。
 
山头茶的乱象
讲山头茶概念,就离不开“古树茶”,这两个概念可谓是相伴而生,相互成就。
山头古树茶,原本只是一些小规模的茶企/茶厂或者资深的发烧友玩家在玩,产量低,价格高,导致真正的山头茶市场体量也不大,属于“小众产品”。但后来随着市场上山头茶概念的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普洱茶友开始追逐山头茶,越来越多“专注于山头茶”的茶企成立,越来越多的普通茶友被吸引,这个美味的蛋糕终于也让一些传统大厂纷纷跳入山头茶的战场。比如“老同志”的名山系列,“中茶”的茗山系列,“下关”的山头系列、“八角亭”的名山系列,等等。
 
在资深山头茶爱好者的心目中,“山头茶”默认就是“山头古树茶”,而且要是“纯料”的山头古树茶,除非特别标明是大中小树或是混采,而现代速生生态茶园茶(即所谓“台地茶”)是不被列入其中的。
而在市场或茶商/茶企的角度,往往却不这么认为。
在一些品牌茶企生产的所谓“山头茶”,更多是将爱好者心目中的山头茶概念无限放大,古树、大树、小树、台地基本全包含,但却不会言明,隐而不说,借着大多数茶友对茶区不够了解的认知盲区,让你自己猜,甚至连“产区”的概念都会放大,比如棉纸上写着“班章”,却不是“老班章”,而更可能只是“大班章茶区”,至于大班章茶区的范围,恐怕也只有少数资深的爱好者才比较了解了,如果不了解常识的新手茶友将之当成“老班章”来购买品饮,那么毫无疑问是错付了。
当然这还是一些有点脸面的“大厂”,假话尽量不说,但真话也绝不讲透。打着名山头的名号,卖着远低于名山古树的价格(终端渠道价),个中内涵,也只能由我等消费者自行揣度了。
 
至于更多没有偶像包袱的小厂或某些已经放弃脸面的大厂来说,就更加容易放飞自我。包装纸和宣传文案上无所不用其极的夸张表达——千年古树、明前头春、大师手制、森林秘境、国有高杆……在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流量加持下,以高低不定的价格,飞入寻常百姓家,至于棉纸里面包的是什么,恐怕也只有厂家自己心里清楚。
在这里再次重复一遍我之前曾经多次说过的一个概念认知:
大厂,只代表渠道广产销量大,但不等于做好茶的厂。
至于月销几万单的9.9元包邮或99元包邮的老班章或冰岛老寨,早就成为圈内最知名的“梗”。尽管如此,也依然有大量的新手茶友每天在“超低价名山名寨”的面前忍不住手痒难耐。
 
谁在追山头茶?
山头茶是分等级的。
最简单粗暴的分级方法就是“以价定位”,网上也流传着各种版本的所谓一线二线三线普洱茶山头的划分。
众多茶友耳熟能详的冰岛老寨、老班章、昔归忙麓山、曼松、薄荷塘等一线山头的古树纯料茶,动辄数万元一公斤的价格早就脱离了普通茶友的消费能力之外,而购买这类山头茶“金字塔尖”茶品的消费者,几乎都是消费能力极强的高收入群体以及部分“商务礼品”用途,也是少数发烧级茶友追逐的对象。
既然有发烧级茶友,那自然也有“并不那么发烧”的普通茶友。如果我们把喝普洱茶的茶友按爱好程度分为三类,依次可以分为资深发烧友(专业玩家级)、深度爱好者(半专业级)、普通茶友(小白级)。其中“有兴趣无常识”的小白级别的普通茶友占比,可能要到80%-90%以上,对这些占据绝大多数的普通茶友来说,名山名寨的古树茶(仅指真实名山名寨古树茶,市场上流通的大量假冒名山名寨古树茶不在此列),无疑是有距离感的。
幸好,山头茶并非只有“名山名寨”。
在云南几大普洱茶区的广袤区域内,存在着成百上千个拥有古茶树资源的村村寨寨和小众山头,价格也从数万元到数百元不等,在一些偏远且没有市场知名度的小众村寨,古树茶的价格甚至可以低至三五百元一公斤,堪称“白菜价”。在产量上讲,这类中低价位的不知名村寨的山头茶才是大多数(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会被一些不良商家拿去冒充正价的名山名寨)。
 
云南普洱茶的产区包含11个州(市),其中普洱茶的主产区只有三个州/市:
 
1、西双版纳(一市二县):222个村委会,2217个自然村。
 
2、普洱(一区九县):993个村委会,8772个自然村。
 
3、临沧(一区七县):897个村委会,7982个自然村。
 
据统计在普洱茶主产区中有村寨18971个,其中半数都有古茶树资源分布,而我们日常所闻所见的山头茶,也不过一两百个村寨名字而已,相对于这近万多个产茶村寨而言,实在只是九牛之一毛。
 
不过这类无名小产区因为远离市场中心,上山收茶的茶商也鲜有光顾,缺乏市场需求偏好的反馈,再加上价格偏低,制茶师傅们在制茶工艺方面可能会略显粗放,不如勐库、勐海、易武等成熟茶区的制茶工艺那么成熟,但也因此保留了茶叶滋味风格的原生态。这类茶品对一般茶友而言,在价格上几乎可以说是触手可及的。
 
犹记得两年前随友深入普洱地区一个名叫洒次的小村子,吃到一位村里老大爷手制的茶,那是彻彻底底的原生态传统工艺,制茶过程中有独特的工艺环节,市场上也几乎找不到相似口感的茶,滋味是真的重,但回味也是真的好,汹涌而来,缓缓而去,几杯下肚,似乎把全身毛孔都打开了,直喝得我一个香汗淋漓。此去经年,几番梦回,依然偶尔会看到那位扫地僧一样的老大爷坐在破旧的门前,眯着双眼边吸水烟筒边看我们开心吃茶的样子。
 
对于那些发烧级的茶友和常年消费名山名寨茶的“壕”级茶客而言,早就形成了自己熟悉且可靠的山头茶消费和交流圈子,有信得过的茶商或茶农渠道,甚至经常自己组团深入产区收茶买茶,这种玩法对绝大多数普通茶友而言是不现实的。而作为购茶预算较低、也没有大把时间精力耗费在深入研究普洱茶上、却又想感受真正的山头茶一山一味魅力的普通茶友,该如何选购山头茶呢?
这其中,风险最小的,恐怕还是从少数知名品牌中选择所谓的“名山/茗山系列”,但前提是可以接受相对平庸的口感风格和较高的品牌溢价,以及前文所讲的,大概率是中小树甚至台地而非纯粹的古树原料这一隐形事实(所以逢各种节日大促往往会打到骨折价)。
 
其次就是在各大网店或直播间里搜寻筛选可靠的小品牌或茶农卖家,但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和假山头原料的风险,需要购茶者具备相当丰富的山头茶常识储备来参考判断(产地描述、风格描述、价格区间等),不论网店还是直播间,都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莫说普通茶友,即便一些资深茶友也难免会看走眼。
当然,不否认在电商平台和直播平台上肯定存在一定数量的良心商家,但相对而言,不那么守规矩的无良商家数量可能会多出几个数量级,不信的话可以随手在淘宝首页搜一下“老班章”“曼松”“冰岛”便知,相信你能看到各种“神价”名山茶。
 
五、山头茶的冷思考
山头茶,很多时候等同于“高价茶”(相比大宗流通的普通口粮茶而言),尤其是顶级“名山名寨”的山头茶,更是一泡千金的存在。
所以永远有人在质疑:这些顶级山头茶真的值这个价格么?
 
01
天价的顶级山头茶值不值?
 
这其中涉及到两个概念:价值、价格。市场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商品价格是多个因素决定的:成本、价值、供求关系、附加价值,等等,“价值”只是影响价格的众多因素之一而已。只要这个商品在市场上还可以进行正常流通,就说明这个价格的合理性,否则,市场会教他做人,跟“值不值”关系并不大。而且判断一个东西“值不值”也是因每个人的判断依据不同而不同。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奢侈品包包到底值不值呢?相信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顶尖山头茶的价格是否值得,跟每个人的消费能力强弱和消费预期高低是紧密相关的,当然这些茶不适合用“性价比”高或者低的观点去看待,更跟其附带的“稀缺性”和“社交价值”能否给你带来应有的心理满足感紧密相关。
所以,当你开始生出“高价的顶尖山头茶值不值”这种念头的时候,就已经证明,您大概率也不是这类茶的潜在消费用户了。
 
当然,对于如我一样的广大的普通阶层茶友而言,顶尖名山名寨古树茶不适合拿来作为日常饮品,不代表我们没有权利和资格去找合适的机会感受和体验,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在可以确认是真品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按泡购买或者跟朋友一起分享品鉴,用较少的投入获得感受山头茶天花板的机会,还是很“值得”的。
 
02
普通茶友应该追求名山茶么?
 
我的回答是:普通爱好者不要盲目追逐名山名寨茶。
 
其中涉及到几个因素:
1、渠道乱。没有可靠购买渠道的话,有较大概率买到假冒的、以次充好的名山茶;
2、价格高。真正的顶级山头茶往往有价无市,产量少,像薄荷塘一类古树春茶每年只有80来公斤,但你需要跟全国数十万高阶茶友的竞争,有钱也不一定买的到。当然,如果预算充足,可以选择比较稳妥的“专业品牌”当家山头茶,比如陈升号的老班章、则道的曼松等等。
3、品饮门槛较高。名山名寨之所以能够被发烧友追逐,口感品质当然是过硬的,但如果没有一定的普洱茶品饮经验和品饮能力,即便喝到真正的名山古树,也不一定能够获得符合预期的品饮感受。
4、认知壁垒。喝茶没有门槛,但喝高级茶却是有门槛的,购买高级山头茶的门槛尤其高。其一是消费力门槛,二是认知门槛。这个两道门槛,需要足够的“财力”和“阅历”才能跨过去。
但很多认知能力不足的茶友,上来就要购买各种顶级名山名寨的茶,到头来买到手的极大概率都是以次充好的“包皮茶”而已,喝过之后所形成的“名山头”认知也会越发偏离真实。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茶友来说,价格高昂的名山茶实非日常口粮之选,而价格三五百到一两千的三四五六线小山头甚至完全不知名的小众山头茶,则意味着更高的性价比和更低的假冒几率。而且,极度发达的兴趣电商和直播平台,也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只要用心提升自己的常识认知,用心甄选出真正可靠的卖家,买到真正的小众山头好茶也并非难事。
 
03
市场混乱,擦亮双眼
尽管如今全网到处都是低价清仓的“山头茶”,更是不断有人喊出“普洱茶要崩盘”的论调,但实际上真正的优质山头茶价格依然非常坚挺,且依然在逐年上涨,各种打骨折清仓、亏米送福利,或以远低于正常行情价的山头茶,基本也都是印着名山头棉纸的普通低价茶而已。
 
作为普通消费者,需要做的是,认清现实,放弃幻想,更要放弃“捡漏”心态,不要执迷于知名山头茶,用心品饮可靠品牌的口碑口粮茶,即便不是山头茶,不是古树茶,也同样可以感受普洱茶之美。
 
假如你想给家里添置两幅油画作品挂在墙上来提升一下客厅空间的艺术品味,如果预算足够当然可以购买国内外那些知名艺术家的名家名作,去各大拍卖行购买文物都行,或许还有保值增值的效果,但如果预算有限,选购几件深圳大芬村的名画仿品也完全没问题,用作装饰而已,只要不是拿来作为艺术鉴赏,效果几乎是等同的。
 
04
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在普洱茶市场,不论是茶商还是消费者,90%的人都将目光对准所谓的“名山名寨”,哪家店铺不摆几个冰岛老班章昔归薄荷塘都没脸开门营业,哪个茶友没喝过几个顶级名山头古树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喜欢喝普洱茶。
 
这是一种很吊诡的现象,也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现象。但从“传播学”角度去理解却又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这是山头茶领域的“二八定律”。
超过80%的人盯着不到20%的顶尖稀缺资源,而产量超过80%的不知名村寨古树茶却又无人问津,只能被迫披上他人的外衣,将自己打扮成名山名寨的样子,才能顺利出阁。所以,市场上才会有永远卖不完的“名山名寨”。这些超出实际产量之外的名山名寨当然不是凭空冒来的,而是用这些不知名村寨的古树茶甚至是更加廉价的台地茶通过“换脸大法”而来。
 
山头茶的魅力,在于口感香气滋味风格的多样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山一味”,而不是将这数千产茶村寨以黑白二元论的思维简单粗暴的分为“好”和“不好”,现实是在“好”和“不好”之间,还有大量“优秀”的山头茶来供我们选择和感受,这才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茶友真正应该关注的部分,面对那些不知名的山头古树茶更不宜带有“轻慢之心”,尊重善待每一泡真实的茶,才能体会到山头茶的真正魅力。
我想,这是每一个喜爱山头茶的理性茶友所应该真正理解的浅显道理。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理性、理智、兼爱”的山头茶爱好者,少听故事多喝茶,少贪便宜多搞钱,在更加广阔的普通村寨山头茶中选择适合自己口感偏好的茶品,是更加理智可行的饮茶理念。
再此重申一下老衲喝茶饮茶买茶的理念:科学喝茶、理性识茶,正心待茶。
与所有茶友共勉。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山头 普洱茶市场 勐库大雪山 云南山头茶 制作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清明茶的历史发展
清明茶的历史发展
峨眉雪芽茶的历史发展
峨眉雪芽茶的历史发展
定军茗眉茶的历史发展
定军茗眉茶的历史发展
贵定云雾茶的历史发展
贵定云雾茶的历史发展
煎茶的历史
煎茶的历史
普洱茶的历史价值
普洱茶的历史价值
饮茶的历史文化
饮茶的历史文化
碎铜茶的历史发展
碎铜茶的历史发展
五盖山米茶的历史文化发展
五盖山米茶的历史文化发展
梵净山翠峰茶的历史发展
梵净山翠峰茶的历史发展
乌龙茶的历史沿革
乌龙茶的历史沿革
红茶的历史沿革
红茶的历史沿革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