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常说:“日常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今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茶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在当今社会,饮茶养生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甚至还出现了“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的饮茶风潮。
谈到茶,话就多了,这得从茶的发现说起。“自从陆羽生人间,人们相学事春茶。”其实早在茶对陆羽写出《茶经》之前,就有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故事流传。
而谈到《茶经》就一定要将它的内容也进行一下详细的展示。《茶经》的问世,对把茶文化提升为独立的学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陆羽因为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
而在《茶经》中的第一章中就说明了茶的起源。
【原文】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duō]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bīng]榈[lǘ],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lì]壤,下者生黄土。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野者上,园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陰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xiá]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chuò],与醍[tí]醐[hú]、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
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 ,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qí]苨[nǐ],使六疾不瘳[chōu]。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译文】
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种子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 桃。
"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写作"茶"),有的从"木"部(写作"[木荼]"),有的"草""木"兼从(写作"荼")。荼的名称有五种:一称"茶",二称"槚",三称"蔎",四称"茗",五称"荈"。
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种后三年即可采茶。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在向陽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生长在背陰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质不好,不值得采摘。因为它的性质凝滞,喝了会使人腹胀。
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如果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但是,如果采摘的不适时,制造的不精细,夹杂着野草败叶,喝了就会生病。
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上等的人参出产在上党 ,中等的出产在百济、新罗,下等的出产在高丽。出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质最差),作药用,没有疗效,更何况比它们还不如的呢!倘若误把荠苨当人参服用,将使疾病不得痊愈,明白了对于人参的比喻,茶的不良影响,也就可明白了。
在了解了《茶经》的第一部分内容后,可以对当下生活的方式得以回看。在纷繁喧嚣的世事中,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静下心来品品茶。让我们把心变成一壶茶,包容百味,吐故纳新。
茶蕴灵性。名山出名茶。茶或袭了山的灵气,或沾了水的清纯,都使茶脱却尘俗,尽展纯洁淡泊之态。试想,喝了蕴含天地精华之茶,能不让我们世俗的心中增添几许超然的灵气么?
茶中有品位。古时士人相聚,迎宾待客,必以烹茶,举行茶宴、茶会,品茗清谈,吟诗联句,诗词书画,佳作迭出。
茶中有闲韵。文人要求有清、幽、寒、静、雅、淡之品茗环境,诗僧皎然品茶伴以花香琴韵:“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茶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徘徊。”
茶中有禅意。品尝生活滋味,哪能一味浅尝辄止?茶中有禅意,意就在于那种天地大道般高远而空灵的意境。茶的升降浮沉,恰如世事;茶的由浓而淡,恰似人情;茶的滋味各异,犹如旅程。
相逢是份缘,心是一壶茶,皆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手握精致茶杯,轻抿一口,醇和馥郁,让心在茶香里成长到足够面对人世间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