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业书刊 >
从《封氏闻见记》看茶文化的历史形态
普洱茶
《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
“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远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形态一、有此处可以看到,《茶经》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只是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这个也符合古人的风格,很多书本来是没有名字,都是后人赋予的。茶道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广泛发展,始于陆羽时代,那个历史时期,茶已经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普及的饮食文化。
 
常伯熊此人,对于茶道大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为他“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广大的群众基础是必须要在润色之后才可以引起注意的,所以今天的社会,满世界的茶道茶艺培训班,只要是一所学校大多就有茶艺课程,甚至幼儿园都开了这样的课。茶艺的老师满世界都是,也是世俗的需要和必然。文化滥觞需要的是这样推波助澜的人物。当然也就不乏附庸风雅者,和唯利而驱者。
要陆羽老先生这样是做不到的啊!正如下文: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怀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衫、戴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歠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
 
形态二、一个时代文化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华丽的外表,也不能缺少只在于欣赏华丽外表的政客,价值观的取向不同,也会在一定长度上推动文化的产业发展。他们可以完全不在乎文化的本质,在乎的是金钱和权势的表现。所以才有了“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即使如此,文化的本真不会丢失,也不会改变。历史上有多少如陆羽先生一样的人,最终决定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形态三、中华文化的伟大在于朴实的自然,不是你觉得怎么就怎么,她就是她。金钱也好权势也好,只是历史的现象,不是文化的本相,也不是文化人的本相。
请看:“伯熊饮茶过度,遂患风气,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续搜神记》云:“有人因病能饮茗一斛二斗,有客欢饮过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肺。置柈中,以茗浇之,一斛二斗。客云此名茗瘕。”
茶本一药,自然之物必阴阳两性共存,偏颇的认为是茶就好的,那你的思想和认知就是一个“茗瘕”,久将难医了。
 
虽然陆羽已经仙逝,常伯熊之人已故,可是今天的社会不正如同《封氏闻见记中》所记载的历史现象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互为阴阳一体,必须共存。那文化大兴之时就难免会有附庸于金钱名利者,同样也不乏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需求孜孜以求者。当然,其中最大的群体,该是以浅薄之见附庸风雅的盲从之流了。
邱真人《西遊原旨》讲述的三藏西天取经之路,在他的人生中有个既定的目标“取经”,始终不忘初心,时刻路在脚下。不要被华丽的外表迷惑,更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我们能知道自己要取什么样的经吗?如果你走错了路,那是你自己的造化了,怎么能怨恨妖怪呢?
作者:佚名
日期:2016-11-0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