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风花雪月 茶禅一味

时间:2023-11-01 09:54来源:老骥茶 作者:老骥茶浏览:
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小编给大家说说冯唐书里写的一个小故事。 玄机说:我有茶。 庄阳问:好茶? 玄机说:茶。 庄阳说:我只有这一个琥珀杯,听说原来用来喝酒的,我不管,杯子好看,我用来喝茶。 玄机说:我有个杯子。 庄阳问:什么杯子?好杯子? 玄机说:杯子。 茶叶
普洱茶
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小编给大家说说冯唐书里写的一个小故事。
玄机说:"我有。" 庄阳问:"好茶?" 玄机说:"茶。" 庄阳说:"我只有这一个琥珀杯,听说原来用来喝酒的,我不管,杯子好看,我用来喝茶。"
玄机说:"我有个杯子。" 庄阳问:"什么杯子?好杯子?" 玄机说:"杯子。"
茶叶,有了,杯子,也有了。茶和杯子都有了,自然也就能喝茶了。是不是听起来挺简单的?为何上面的故事听起来这么玄乎呢?这就蕴含了茶界中的茶与禅的文化了,后人称之为茶禅文化。
小编接下来要给大家说说茶禅的来由了。
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
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微笑,遂有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南北朝时由达摩传来中国。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其事近诞,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义。嗣后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演至唐代,而禅文化兴起。
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于语言历史而有禅话、禅史、语录、灯录;于文学艺术而有禅文、禅诗、禅乐、禅画;于建筑工艺而有禅寺、禅塔、禅室、禅具;于学术思想而有禅理、禅学、禅道、禅风。禅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之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
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
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
中国茶叶不仅开创了茶界独有的禅文化,也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多矣。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中国茶叶 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铁观音 工夫茶 喝茶 普洱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安化黑茶成“新丝路”明星
安化黑茶成“新丝路”明星
夏日必备单品除了西瓜和海边还
夏日必备单品除了西瓜和海边还
夏季养生四大要诀:神养、行养
夏季养生四大要诀:神养、行养
藏茶与黑茶的区别是什么
藏茶与黑茶的区别是什么
藏茶的特点及对健康的益处
藏茶的特点及对健康的益处
黑茶包括哪些品种
黑茶包括哪些品种
什么是藏茶
什么是藏茶
学茶的路上请带一颗清净的心
学茶的路上请带一颗清净的心
中国好茶香飘世界
中国好茶香飘世界
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安
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安
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蒙
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蒙
世界各地的人们这样喝茶
世界各地的人们这样喝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