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山头古树茶的四大规律!

时间:2024-08-03 09:18来源:山头古树茶半文 作者:半文浏览:
每个山头,甚至是每个茶园之间的小区域气候、树种、树龄都不一样,造就了每个山头风味不同的辨识度。
 
毫无疑问,这是山头古树茶最有魅力的地方。
 
因为每个山头,甚至是每个茶园之间的小区域气候、树种、树龄都不一样,造就了每个山头风味不同的辨识度。
 
然而,这也是山头古树最难搞懂的地方。
 
山头太多,记不住;每个山头风味不同,一是喝不过来,二是喝不懂。
 
但我必须要给大家分享一下,茶城的真实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茶叶市场里做山头茶的大都以小店居多,维系一个小圈子的客户。
 
而一家茶叶店的品控,能在春茶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横跨两三个产区,品控超过10个山头的茶叶。
 
你可能会说,他们每个产区都有稳定的渠道,渠道当然很重要,但绝对不是核心竞争力,渠道就是人,人的变数是最多的,假如有一天渠道反水,是否品控就“断臂”了呢?
 
你可能会说,品控,不就是品质把控吗,他们懂工艺,当然可以做出好茶来。也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工艺很重要,但工艺并不是品控最精髓的地方,选茶园、选地块才是;
 
既然不是渠道、也非工艺,更不是因为深知每一个山头,那问题出自哪里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些人掌握了山头古树茶的规律。
 
一、山头古树茶的规律有哪些?
是的,即便是个人品饮山头古树茶超过10年,也不敢妄谈,已经喝懂了所有的山头,老实说,许多山头,我也连名字都没听过。
 
但是,一款茶放到类似我这种品控面前,起码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
 
1. 这款茶是否是古树;
 
2.工艺有无大的问题;
 
3.茶园的生长环境如何;
 
4.通过品饮体验,判定一款茶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再判断其价值!
 
这四点,几乎是每一个老茶客都必备的技能,而所谓的规律,也就是这四点了:
 
1. 古树茶的树龄在品饮体验中是有规律的;
 
2.工艺的问题是有规律的;
 
3.茶树的生态环境是有规律的;
 
4.判定山头茶的价值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如何掌握山头古树茶的“四大规律”。
1. 如何通过品饮体验掌握树龄的规律。
 
最简单就是控制变量对比法。
 
在买一个山头时,同时向商家要混采或小树的茶样,一般都不会不给。
 
因为是同一个山头,同一个商家,所以不用去考虑地块、树种、工艺等变量,只要专心喝,多对比几次,一定能喝出不一样的地方。
 
而这个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是回甘生津的速度和持久度,可能是茶汤的厚度,入喉感的清晰与否,香气的呈现形势不一样,我们依然不能确定哪些是树龄带来的差距,所以,一定要记录。
 
然后,换产区、换山头,再记录、合并同类项,一定能找到树龄的规律。
 
个人是通过“入喉感“和”茶汤质感“来判定一款茶是否是古树茶的。一般来说,入喉感清晰,茶汤厚实成团,涩感较弱,茶汤稳定性好的茶,个人趋向于将其判定为古树茶。
 
总之,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
 
1.喝懂古树茶的树龄,是山头古树茶品鉴的门槛。
 
2. 古树茶的品饮体验是有规律可循的;
 
3.品饮体验中找到了树龄的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产区;换言之,你找到了勐库山头古树树龄的规律,那这个规律同样可以应用于易武勐海产区;
 
2.如何掌握工艺的规律。
 
山头茶的工艺虽然就这么几个步骤,但谈论其细节来,可能要用一篇或几篇文章来解释,鉴于篇幅不宜过长,这里就一笔带过了。
 
工艺的问题在茶汤中的直接表现就是“气息”,最好的工艺,就是只能在茶汤里喝到山场的气息、原料的气息。
 
理论上,除此之外出现的多有气息都是多余的,也稍作解释:
 
1. 工艺的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当下的品饮,更影响茶叶的后期转化
 
2.有时候,常识比知识重要,喝到令自己不愉悦的气息,都可以判定为有问题;
 
3.掌握一些六大茶类的典型香气,比如绿茶的豆香、红茶香、乌龙香等,对于普洱茶的工艺会有更深的了解,因为这些气息都是不能在普洱茶的加工里出现的气息;
 
4.判断工艺的问题,除了判断气息之外,也要结合叶底来看,叶底的主旨是“鲜活”,看起来有活性,尤其是新茶的叶底颜色,发灰、发暗、发红、发黄都不对,捏起来有柔韧性,闻起来没有过多杂味、异味。
 
3.如何掌握茶树生长环境的规律。
 
这一点其实比较鸡肋,网络这么发达,大家要查到哪个山头茶园里茶树的生长状态是极简单的。
 
至于通过品饮鉴别,还真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只能通过别人的内容和讲解,结合自己的品饮感受去理解。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我对于“森林感”、“山野气韵”的描述。
 
当然,如果茶友们有机会,有条件,可以去喝以下这几个片区的茶叶,大概就能理解了:
 
1. 岩韵典型代表:云南临沧邦东片区;
 
2.森林感典型代表:易武的名微产区:刮风寨、薄荷塘、哆依树、天门山等等;
 
3.勐库山野气韵的典型代表:东半山的小荒田、西半山的大中山、小户赛红土地等等;
 
三、如何掌握一个产区的规律,如何判断一款茶的价值?
第一段中的第四点,我们放到最后一段来说。
 
首先,要喝懂一个产区,前面三点(树龄、工艺和环境)是必须要掌握的,掌握了这三点,你已经具备了判断一款山头茶好坏的能力了。
 
这里的好坏,说的是茶的内质及后期仓储。而喝懂一个产区,你就具备了评判一款茶价值的能力。
 
如何来判断一款茶的价值呢?
 
1. 掌握上面描述的三个点,判断出茶叶的内质好坏即后期转化空间;
 
2.在品饮过程中寻找这款茶的“协调度”和“特征性”,顶级的名山茶,绝对是协调度和特征性共存的。
 
3.协调度比较好理解,不做过多解释。
 
4.寻找特征性,就个人品饮经验来看,在品饮的过程中多关注这三个点:回甘、香气(主要记汤香和水含香)、汤质。
 
山头茶最容易形成规律且拉开差距的的就是这三个点。
 
最重要的是回甘和香气,尤以回甘重要。
 
回甘记忆三个点:1.回甘存留的时间长短;2.回甘的位置;3.回甘后口腔呈现的状态。即回甘后你能联想到东西,比如冰糖、蜂蜜等等。
 
举几个例子:
 
比如勐库西半山几乎所有的山头都处在大雪山的支脉上,但西半山的所有山头,距离大雪山最近那个寨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冰糖甜。
 
比如大户赛(大寨)、大中山、小户赛、坝卡的甲山、上坝卡冰岛地界、冰岛老寨、冰岛南迫等等,但又以冰岛老寨的冰糖甜最清晰(存留时间最久)、且能做到喉咙回甘(回甘的深度足够);
 
香气最容易记,也最容易打脸。
 
茶友们应该最容易通过香气来区分山头,但这种记忆方式也是最容易打脸的,且不说茶汤里是否有工艺香,茶叶随着仓储时间的增加,香气也会变化。
 
山头茶的香气有几个核心主旨:
 
1. 看茶汤与香气的融合度:主要区分是水飘香还是水含香;
 
2.看香气的持续性:是否从贯穿整泡茶
 
3.回甘时是否产生水生香。
 
4.香气以清雅、灵动为上;
 
5.茶出异香必有妖;
 
理论上来讲,通过茶汤的质感来记忆山头,是最稳妥的,关于茶汤的质感,我已经讲过无数次,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比如我是如何来区分易武名微产区的。从大方向来看,麻黑片区的水路没有弯弓片区的细,但茶汤的厚度和劲道要比弯弓片区好;顺着麻黑公路一条线走到刮风寨,刮风寨的水路在麻黑片区里最细,劲道也最足;
 
比如临沧的邦东产区,曼岗、那罕、昔归一条线,后期呈现的香气、回甘呈现的状态都颇为类似,但昔归的水路是最细腻的,这一点几乎不会错;
 
再比如上面说的,一众有冰糖甜的山头,大户赛(大寨)、大中山、小户赛、坝卡的甲山、上坝卡、冰岛地界、冰岛老寨、冰岛南迫等等,如果忘记了记忆回甘,那记忆水路也是比较准的,冰岛老寨的水路在其中最细腻,入喉感最清晰;
 
确定一款茶的价值后,如何来喝懂一个产区呢?很简单: 划分大产区,抓重点山头;
 
许多时候,山头茶的命运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
 
拿勐库产区来说,从地图上看,勐库镇的地图就像一片叶子,南勐河是这片叶子的主脉,河的左边是西半山,河的右边是东半山;那西半山的茶有一个风格,东半山的茶也有一个风格。
 
但这个风格未必都准,比如懂过,就有“西半山里的东半山”之称;这个时候,就必须抓重点山头。
 
目前的山头茶格局,几乎都以村为单位的。几乎每个村委会下,都有品质最高、名气最大的山头,这个山头就是重点山头。
 
比如冰岛村委会里,品质最高的山头就是冰岛老寨;懂过村的磨烈、亥公村的小户赛;大户赛村的大中山等等;
 
再例如易武镇,名微茶园多的数不清,看似纷繁复杂,但其实也是有规律可言的。
 
易武产区的地图像一颗古树的树根,每一条根系上都代表一种风格。
 
比如麻黑片区就包括了曼秀落水洞、帕溪河、麻黑、大漆树、刮风寨等小产区,小产区之下又细分名微茶园,如麻黑村的石门坎、刮风寨的茶王树、冷水河等等;
 
还有比较大的曼腊片区(以弯弓片区为主),多喝重点山头,能形成高端茶的味觉记忆。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古树纯料 一山一味 茶叶市场 六大茶类 回甘生津 山头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易武高杆古树茶竟然长得这么高
易武高杆古树茶竟然长得这么高
古树茶的江湖内幕惊人
古树茶的江湖内幕惊人
为什么古树茶也需要拼配
为什么古树茶也需要拼配
盛产古树茶的坝糯山
盛产古树茶的坝糯山
普洱古树茶的几个基本特点
普洱古树茶的几个基本特点
你需要了解的古树茶知识
你需要了解的古树茶知识
用纯料古树茶做普洱熟茶真是任
用纯料古树茶做普洱熟茶真是任
认识普洱古树茶能少踩一个坑
认识普洱古树茶能少踩一个坑
古树茶的生死悖论:水深稀缺难
古树茶的生死悖论:水深稀缺难
资本当道普洱茶古树茶命系何方
资本当道普洱茶古树茶命系何方
普洱古树茶为什么让众茶友痴迷
普洱古树茶为什么让众茶友痴迷
摆尾箐古树茶:隐居千年的普洱
摆尾箐古树茶:隐居千年的普洱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