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特别是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有所亏缺,因此,采制而成的茶叶,内含物质显得贫乏,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茶叶滋味淡薄,而且香气欠高,叶色较黄。所谓“要好吃,秋白露”,其实,说的是茶叶“味道和淡”罢了。
2、湿看。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古人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
秋茶,是二十四节气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的茶,又叫“谷花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色较黄,芽叶较瘦小,且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张较薄、叶缘锯齿明显;内含物质含量少,滋味平和,水薄甘甜,香气较高。
秋茶,历史记载并不多,大概因为唐代以前,茶农只采春茶,秋冬茶一概留养的缘故!只在晚唐期间,一位和杜甫齐名的诗人许浑的诗里见到“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的句子,另张籍也在《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里提到:“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浆。”寥寥无几的叙述里,虽无法窥见秋茶之全貌,但也见,从晚唐起,民间已有喝秋茶的习惯!
秋茶真正的普及,大约还是从宋朝起,陆游曾在诗里提到:“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及“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深谙养生之道的陆游,一生爱茶、痴茶,想必对秋茶亦是甚为喜爱的,不然,也不会“初到荣州”,就急忙“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了!
秋茶与春茶
秋茶与春茶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味道上,秋茶不涩不苦,叶叶含白露,实为上品。明代许次纾就在《茶疏》里说:“往日无
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也曾写过:“吴人于十月采小春茶,此时不独逗漏花枝,而尤
喜日光晴暖。”
就同一品质而言,春茶耐力更好,更耐泡,秋茶香气更佳,韵味足。“春水秋香”,顾名思义,春茶茶汤滋味浓,韵味强,口感佳,回味久,秋茶香气高,韵味长....哪个好,确实难说得清楚,看茶友的口味喜好了。
(责任编辑:润生)
古人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
秋茶,是二十四节气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的茶,又叫“谷花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色较黄,芽叶较瘦小,且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张较薄、叶缘锯齿明显;内含物质含量少,滋味平和,水薄甘甜,香气较高。
秋茶,历史记载并不多,大概因为唐代以前,茶农只采春茶,秋冬茶一概留养的缘故!只在晚唐期间,一位和杜甫齐名的诗人许浑的诗里见到“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的句子,另张籍也在《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里提到:“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浆。”寥寥无几的叙述里,虽无法窥见秋茶之全貌,但也见,从晚唐起,民间已有喝秋茶的习惯!
秋茶真正的普及,大约还是从宋朝起,陆游曾在诗里提到:“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及“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深谙养生之道的陆游,一生爱茶、痴茶,想必对秋茶亦是甚为喜爱的,不然,也不会“初到荣州”,就急忙“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了!
秋茶与春茶
秋茶与春茶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味道上,秋茶不涩不苦,叶叶含白露,实为上品。明代许次纾就在《茶疏》里说:“往日无
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也曾写过:“吴人于十月采小春茶,此时不独逗漏花枝,而尤
喜日光晴暖。”
就同一品质而言,春茶耐力更好,更耐泡,秋茶香气更佳,韵味足。“春水秋香”,顾名思义,春茶茶汤滋味浓,韵味强,口感佳,回味久,秋茶香气高,韵味长....哪个好,确实难说得清楚,看茶友的口味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