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邓时海作假,大多数人不相信。但是,《普洱传奇,全面解密》说出了一个事实,作者记录到:邓编写《普洱茶》一书之前,到访云南“省茶司”,时任总经理的邹家驹就送了一本《云南省茶业进出口公司志》给他。国营公司的严谨在于,送一本书给人,也必须要登记造册。这是有历史记录的。
邓《普洱茶》一书大量抄录《志》书中的文字,偏偏在年代上故意犯错,这是一句资料来源不清,资源来源不多可以推卸的? 《普洱传奇》一书几乎把邓时海所有的“老茶”打了一遍假,甚至图片直接原图引用。国人都知道,国内的出版法严厉,没有直接的证据,证人,证言,历史记录,有哪个出版社会出版?
急匆匆跳出来组织网络打手的人忘记了这个事实。
并且,我们来看看人员对比:
张宝三,原云南省农工部副部长,省人大常务副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亲到中央接受命令,迎接班禅大师的亲历者;
吴启英,原昆明茶厂厂长,提供亲笔手写证明给邹家驹,证明邓在73厚砖,7562上年代做了假;
卢国龄,原勐海茶厂副厂长;
他们的证据有什么?就是相互举证,用A书来证明B书,用B书来证实C书。难道仅仅是因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就成了大师?我们不知道。可能他们喝茶喝得好。问题喝茶就可以成为大师?喝茶喝得好,就可以编造历史,指导人卖茶、买茶?
云南的亲历者说的事情,被人指斥为胡说八道,那些对历史,对事实枉顾的编写人被奉若神明?
为什么?
无非是制假、售假、护假,已经形成了一条强大的利益链条。一片茶成千上万,无论是老茶的始作俑者,还是接收者,都是不愿意不可能承认的。打死也不会认账的。现在是,做出版的第一个跳了出来,因为别人要做广告的。因为,那些荒唐的广告都无不宣扬自己有红印有铁饼。因为,普洱茶低迷后,老茶一个月卖个两三片就可以保住房租,费用。即使大家知道老茶有问题,对外宣扬,也说我家有红印,有铁饼......
卖老茶的,成了卖高档茶的一个代言人。
其实,卖些不辩真假的老茶无所谓,关键是为了证明这些老茶,所创造的那一套理论体系害人。比如,大家说越陈越香,问题,干仓怎么越陈越香呢?问题又出来了,一味强调越陈越香要干什么?干仓又是什么仓呢?邓说乔木茶好,那乔木茶是什么茶呢?能喝的古董到底啥是能喝的?啥是能古董的......理论包裹的东西里面到底是什么?
而这些荒唐的理论曾经被茶学界权威刘勤晋强烈批判过,然而,谁知道?
荒唐就荒唐在造假的人可以不理会任何证据肆意做假,一旦有人打假,即使提出一大堆证人证言,还是被打手们肆意挑衅,肆意凌辱,肆意诋毁。那些“敬告某人”之类的恐吓言语不断出现,犹如一部台湾黑社会的大片。
这么多人围追堵截,为了什么?卖茶卖到这个份上,卖广告卖到这个份上,你说容易吗?
一片茶,三年做仓做出来,相当于昆明存放二十年。你傻呼呼等二十年,别人可以轻易做到三年,当然了,别人有17年的空间可以运作,这就是相信“年份说”的好处。
他们是“秘密”吗?那就解出来看看......
有人公然地在坛子里宣扬台湾卖茶年份膨胀几年很正常,却不知道这是在犯罪。我们知道卖假烟假酒是犯罪,为什么到了普洱茶身上却是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潜规则呢?
是发誓把造假作为一种事业吗?
谁倡导的这种文化?
谁又利用了这种文化?
那些理论是为整个产业服务?
还是为达到某些目的而为某个群体服务?
这些理论有哪一条不影响着每一个茶友?
吴疆,《普洱傳奇,全面解密》一书作者
简评《普洱傳奇,全面解密》
文/董乐
春风化雨惊醒世间痴茶客,
怒发冲冠重整河山待后生。
如晴天霹雳一般,触动了众多利益集团。
但也存在“大云南主义”的弊端,对陈年老茶的认识过于主观片面,所以会引发众多争议,甚至抹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总的来说此书与市场上某些普洱茶著作相比学术价值还是很高的。
下面我将对此书一些内容与大家分享并且提出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注:加粗部分为引用书中文字
一,序言:茶为大众服务的饮品/张三宝
评:普洱茶长期以来是一个奇怪的茶类,云南人生产了普洱茶,却几乎没有多少人喝它,绝大部分出口给港台人喝,这就造成了普洱茶产于大陆、藏在香港、兴在台湾的尴尬局面。云南仅作为普洱茶基地存在,没有海外力量对普洱茶文化的推广,能有普洱茶今天的辉煌?
二序言:博古镜途/邹家驹
我有时候真的百思不得其解,传统工艺做出的新茶又苦又涩,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从前连云南人都不喝,卖到边疆给牧民解油腻的东西,如今却如此受追捧品饮,而且多数人喝的还是对身体伤害极大的新茶,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怎么了?
也许是因为,解放后高端茶全部出口赚取外汇,中国人几十年都与好茶无缘,改革开放后,市场混乱,尔虞我诈,充斥着假冒伪劣,中国人买的龙井不产在西湖,岩茶不长在武夷山,铁观音变成了毛蟹本山......终于有一天,大家喝到了真正原产地的茶——"普洱茶",虽说是用来解牛羊油腻的粗茶,但也血统纯正,便火爆起来。其实很多原产地的其他茶类审美上完全可以超过新普洱茶,只是市场混乱,普通消费者无缘罢了!
正如人类在“极度性饥渴”情况下所引起的“不正常性冲动”。
吴先生05年开始接触普洱茶。
一个行业,一个学问,没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怎么能深入了解其本质,更何况是有着现存百年实物存在的的古董茶文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