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世界》发表的“普洱茶致癌”原文如下:
作者:方舟子
我从小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但是有一种的茶我是从来不喝,那就是普洱茶。
首先是因为喝不惯,号称很好、很贵的普洱茶在我喝来都有一股发霉的味道。其次是出于健康的考虑。普洱茶的发酵、储存,各种有毒真菌及易生长,所以容易污染黄曲霉素、伏马毒素、呕吐毒素等各种真菌毒素。这些毒素中最著名的是黄曲霉素,它是最强烈的致癌物之一。那么,长期喝普洱茶,是不是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呢?
有这种担忧的当然不只是我一个。网上一直有传言喝普洱茶会致癌,茶业专家也一直在媒体上“辟谣”。有一个茶叶方面的老院士经常说,普洱茶里是不会含有黄曲霉素的,因为只有对人体有益的真菌才会在普洱茶里生长,有害的真菌是不会的。说得好像普洱茶特别智能,能够帮人分辨、选择真菌的好坏似的。
还有个台湾来的茶叶教授,承认所有的普洱茶不管是用什么工艺生产的,通通含有大量的霉菌,但是,只要经过80℃水的浸泡,霉菌数都变为零,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这个台湾茶叶教授是在偷换概念。人们并不是担心喝普洱茶会被霉菌感染,而是担心霉菌毒素对身体的危害。80℃的水可以杀死霉菌,却不可能让霉菌毒素失去毒性,黄曲霉素要280℃的高温才能让其失去毒性。
普洱茶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些利益相关方的说辞都不能轻信。还有的为普洱茶辩护的人,未必有利益在里头,只不过没有科学素养又喜欢想当然。
比如某网站有一个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学顾问,最近在网上发了篇文章,“科普”为什么不用担心普洱茶里的黄曲霉素污染,列举了3条理由:
这些理由貌似有理,其实都经不起推敲。
普洱茶的品质好坏是根据品种、风味、存放时间等因素评出来的,跟有没有黄曲霉素没有关系,普洱茶在上市前并没有做过黄曲霉素的测定,怎么知道品质优良的普洱茶就不含黄曲霉素?
年代久远的普洱茶会被认为品质优良,而这样的茶恰恰是污染黄曲霉素的风险更高。普洱茶每次用量5~10克,这个量是多是少,取决于其中真菌毒素含量的高低,没有任何数据,怎么就能说这个量少到不足为虑?何况茶通常是天天喝的,会积少成多。黄曲霉素不溶于水,但是在冲泡过程中因为细胞脱落等原因,黄曲霉素同样能进入茶汤中被人喝进去,也不能因此就觉得无所谓。
所以这些为普洱茶辩护的说辞都是不足为凭的,关键是要有证据。
有没有证据表明市场上卖的普洱茶含有黄曲霉素呢?有的!
2010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抽查了广州市场上的70份普洱茶样品,
100%被检测出黄曲霉素,100%被检出伏马毒素和呕吐毒素,其中90%呕吐毒素的含量超出了标准规定的限值(1毫克/千克)。
2012年,南昌大学一名食品工程硕士研究生重复了广州疾控中心的研究,结果也和广州疾控中心研究结果一致,从南昌市场采集了60份普洱茶,
100%被检测出黄曲霉素,其中7份超标。100%都查出了伏马毒素和呕吐毒素,其中41份呕吐毒素超标。
可见市场上普洱茶普遍含有黄曲霉素和其他真菌毒素,有的含量还非常高。
那么在喝茶时这些毒素有没有可能被喝下去对人体造成危害呢?能!
201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报道了一个病例,一名患者每天喝10克普洱茶,喝了一个多月后,发生黄曲霉素中毒导致急性肝损害。
这名患者喝的普洱茶中黄曲霉素的含量超过了30微克/千克。仅这个病例就足以说明即使每天只用10克普洱茶,即使黄曲霉素不溶于水,普洱茶中的黄曲霉素同样能够进入人体造成伤害。急性的伤害容易发现,慢性的伤害,例如致癌,就是无形的了,不容易发现。因为不容易发现,就想当然地叫大家不要担心,这样的所谓“健康科普”,是害人的伪科普。
以上发表自中科院主管的《科学世界》杂志
仔细看完这篇文章,突然发现后背一凉,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喝普洱茶致癌。
普洱茶不管熟茶还是生茶,只要是工艺、原料、生产环境、农残等没有问题,在优质仓储下的品饮,是非常安全的,不存在“致癌”一说,方舟子故意用偷梁换柱的方式,所举的案例要么是个例,要么就是特定环境下的实验结果,反而佐证了普洱茶的健康。
当然,与任何茶类,食品一样,发霉的物质当然是赶紧扔了,毫不犹豫!
这又不得不回到茶行业的现状,小农生产的分散化汇种植,小作坊加工,以及营销渠道的分散,信息不对称,消费价格透明度低等导致了茶行业现在一系列的问题。
小编认为;
首先,茶行业本身要加快行业的科技化和标准化建设;
其次,监管部门要做到有效监管;
最后,茶行业要逐步改善信息不对称,消费价格透明度低。
普洱茶行业留给市场的,不应该是这些似是而非的争论,也不是把普洱茶沦为炒作的道具,2006年普洱茶的崩盘是个教训,但历史也会重演。实实在在的产品,让百姓真正的品饮到优质的茶品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