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私人订制》热映,高端普洱茶玩家圈子中的“私人定制”风潮也进入了公众视线。近日,某知名茶人在微信公众平台首次推出茶品私人配送服务,短短48小时即招募到500余名粉丝参与。按3600元/份的年费标准,揽金已超过180万元。暂且不论活动发起者公布的数字是否有水分,仅从茶品“私人定制”的前景来看,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私人定制”,在时尚界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大至私人飞机、顶级跑车,小到晚礼服、手提袋、茶具等应有尽有,富人们以此标榜个性,彰显与众不同。早几年,当山头古树概念在普洱茶界日渐流行,一些追求极致口感的玩家竞相奔赴心仪的山头,悄然开始了“私人定制”的尝试。
坊间偶尔流出的“私人定制”茶,多为“三无”产品:白绵纸一裹,盖上私章,顶多再签上主人的名字,其它产地、用料、QS认证等必要信息则一律不详。作为玩家寓情于物的载体,“私人定制”茶拿来自娱自乐尚可,但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商品,要想在市场上流通并赚取可观的利润,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今,终于有茶人肯站出来,打算把“私人定制”茶做成一门生意。发起者称,配送的茶是“自己选、自己制、自己喝、健康好喝物超所值的好茶”,一年配送六次,省去粉丝们“找茶、选茶、存茶的烦恼”。表面看上去,此举对初入门的玩家很有吸引力,但细细一想,如果每个人的独特审美标准、口味都被按部就班“计划”了,还有什么玩茶的乐趣可言?
发起者希望把自己的“个性口感”打包卖给众口难调的粉丝,事实上已经背离“私人定制”的初衷了。再则,定价不菲的“年费”能够卖得出去,也主要依赖于茶人的个人魅力,与产品本身好像并无太大关系,所以这种模式也不具备可复制性。
笔者以为,既然是“私人定制”,“私人”(即个性需求)当然应该摆在首位。这样的结果是,很难做到产品的标准化和批量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销量不稳定。流通性的缺失,也导致“私人定制”茶难以变现。曾看到东莞不少玩家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私藏茶,一家人几辈子恐怕也喝不完。套用圈内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本来是玩茶的,结果被茶玩了”。
刨去少数品饮型玩家的个性需求、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礼品需求,茶品“私人定制”的市场空间着实有限,贸然进入这一领域的厂商应当三思。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