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高端茶叶掀起的“涨价潮”,很大程度上是受游资炒作的影响,普洱茶更加是代表了。但市场最终还是要靠理性的消费者来支撑的,当普洱茶进入品饮为主的理性消费阶段,也就意味着价格要降下来了。但临近年关,某些图谋不轨的茶商,又出来忽悠消费者了。
特此,小编整理最近的市场信息,与大家一起学习,以防中招。
1、关于黄片的传说:
(1)神农尝百草,是靠黄片解毒的;
(2)各种黄片,都冠以“老”字,吹嘘年份,其实就是叶片老。
小编结论:黄片就是普洱茶加工时出现的残次品,任何吹嘘黄片的行为就是耍流氓。
我只听说过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也许是孤陋寡闻,就知道这点,黄片之说,只能一声叹息。
黄片确实是挑选的边角废料,原来都觉得无价值,后有人偶然发现还不错,尤其是放上几年,黄片也有一番风味,但也只是物尽其用,各有价值,至于有多好,那就见仁见智,我个人觉得是锦上添花,冠以老是因为老的黄片才有魅力,新的还只是边角料,有点年份的才能有点意思,(我手里有些十多年的老黄片就偶尔拿着调味也不错,叶子是06年一茶商给的,说是2000年左右的老叶子,反正至少8年是没问题)至于商家拿此当噱头,不是黄片的错。至于说是残次品这个结论就有待商榷,后面之说更是……
2、关于普洱茶的茶头传说
茶头也是熟茶加工过程中结块造成的,某种意义上说是工艺缺陷,现在也少多了,原也是打碎压到低档熟茶里销售,后发现其也并非一无是处,可以废物利用,也有其优势,茶头年份长的还真是存量不少,就是因为原来出来时不好消化,没发现价值,才有些留存,至于有多好,还真是看各自喜欢,但也改变不了其是副产品的身份,要是遇到存储得当的年份十年以上的老茶头,还是不错的。
3、一些正着说反着说都挺有道理的论调
机器压饼:压得紧,香气不易流失有利于后期陈化;石墨压饼:传统手工,与空气接触多,转化快而均匀,有利于后期陈化。
反正我所接触的一些普友都认为还是要紧一点,有利于后期转化,可以多放放,对于普洱转化,氧气多了还是不好的。所以您说机器紧石磨松本就是站不住脚的。至于第二段话,就当是噱头,农产品,尤其像普洱还多半是看天吃饭,每年品质还是有差别,就跟葡萄酒讲年份一样,是有些道理的。
4、一些听着还蛮有道理的谬论
撒面、包芯茶:拼配合理,细嫩金毫洒面,内为粗壮茶青,口感饱满厚实,兼顾美观。
“不苦不涩不是茶,陈化效果好的茶,新茶时都是又苦又涩的”(又秀智商了,好的东西就是好,新茶好喝的不一定陈化好,但是陈化好的茶,在新茶时表现也一定好)。
小编再论:
越是便宜的茶,选料更粗老,因为粗老的料便宜,自然成品也便宜,至于放白糖之说,您要乐意没人拦着,有好咸口的,还茶里放食盐。
不苦不涩非好茶,我原来也不认可,十来年下来,也有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