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人士曝普洱茶造假内幕
普洱越陈越香,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然而,记者近日在某茶馆看到一饼普洱熟茶,写着光绪年间造。这引起记者的好奇与疑问:古董茶的历史这么悠久吗?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清代普洱生茶保存至今是有可能的,但现存于世的量非常稀少,普洱熟茶更是不可能超过百年,因为它在1973年才面世。
其实,普洱投资收藏多年持续高温,由此催生的造假手段更是逐年升级,花样百出。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资深藏家和卖家,请他们讲讲普洱造假的一些手段和实用的辨识方法。
年份造假 生茶造假
藏家“老饕”告诉记者,普洱越陈越香,因为这个特性,市场上的普洱茶年份越久,价格越高,因此在行内普洱的年份造假非常普遍。“以前是做旧,例如只有5年的,说成10年;近几年则开始仿古,什么清乾隆、清光绪之类的假茶纷纷出现,变成所谓的‘祖上真传’,甚至‘镇店之宝’。”
记者看到的这饼光绪年间普洱就属于年份造假,表面用羊皮纸包着,所贴宣纸写着“晋阳府永顺轩商记、满汉茶食、于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三日”。造假者很用心,羊皮纸和宣纸都刻意做旧,但在常识上露了马脚—这饼茶是熟茶。
目前存世的普洱茶中,生茶有可能追溯至清代,但熟茶绝不可能,因为熟茶在1973年才面世—以1973年为分界点,1973年之前没有熟茶。
用生茶造假的也不少。如今市场上也有一些号称年份为清代的生茶,殊不知一般的茶叶历经百余年早已碳化,能保存下来的微乎其微,例如故宫博物院里150多年的普洱贡茶“万寿龙团”,是1963年在故宫整理库房时发现的,当时一起被发现的其他茶叶都可以说是成灰了。
高温做旧 工艺仿古
比年份造假更恶劣的“仿古”,是在工艺上造假。这样的造假往往对喝茶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今年“3·15”期间,北京市查获一款“鞋油普洱”,震惊全国。为了造出逼真的仿古普洱茶,不法商贩竟用猪肠衣、膀胱包裹晾干,再用胶和鞋油人为做旧处理。
“刚来宁波开茶叶店时,我碰到过一位客人,说店里的茶叶年份不够久,就带来他自己珍藏的茶叶给我们品尝。我一喝—这不是霉变了么!他不相信,说这就是普洱茶应有的‘老味’。原来这位客人经常光顾的一家茶庄老板曾告诉他—这种霉味就是普洱老茶的‘老味’。”宁波“茶马驿站”茶庄总经理、云南人毕卫国告诉记者。
不过,他也表示,如今很多人谈黄曲霉素色变,市场上有关“普洱茶储存过程中极易滋生黄曲霉素”的说法,大家不用太过紧张。
其次,能够保证货源可靠,储存时稍微留意就可避免霉变,因为普洱茶霉变需要同时具备四个条件—高温、潮湿、阴暗和不通风。遇到梅雨天湿度较高的时候,只要保持在通风的环境里就可避免霉变。
以次充好 人工添香
经验丰富的卖家收茶时喜欢倒袋,因为鲜叶真假混杂,真茶被假茶覆盖,都在袋底。
陈怀远在台湾卖了近30年普洱茶,有感于收好茶之难,十多年前在云南易武开了个茶场,从早春开始就到易武的各个山头品茶,收集纯料好茶。“选择易武是因为这里汇集着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福元昌等多个历史悠久的茶庄,茶文化悠久,这是其他普洱名山无法企及的!”
比台地茶或小叶种茶更差的原料是茶渣,有些劣质茶是“夹心茶”—茶饼表面光鲜,但掰开一看,里面都是碎末。
“每年回云南收茶,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一些茶商会回收泡过的茶叶,晒干后再次出售,两三泡就没味了,建议大家一些旅游景区几元、十几元一包的茶叶尽量不要买。”“茶马驿站”总经理毕卫国提醒,“此外,为了增加香味,还有人会往这种茶叶里添加一些化学香料,或者糯米香精、玫瑰香精之类的香料,欲盖弥彰,其实茶叶比拼的就是天然香气,好茶叶是不必刻意加香的。”
劣质茶叶最喜欢冒充名山头的茶叶。现在市面上不少号称老树纯料的普洱茶其实是拼配茶,号称某个山头的纯料,殊不知该山头的茶只有一点点,其余都是其他山头品质较差的茶叶。“一个冰岛寨总共就52户人家,2000多棵大茶树,但现在市场上几乎每个茶室都在卖冰岛茶,怎么可能?班章、易武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高价位的假名茶充斥着茶叶市场。”毕卫国说。
怎样辨别好茶和坏茶?毕卫国表示:最可靠的方法仍是闻液底,劣质茶不香,如果有刺鼻的气味,就是添加了化学原料。
劣质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茶汤浑浊不透明,喝进去舌头发麻,苦涩锁喉,好的茶叶即使初喝有苦味,到喉头也是润滑的,而且会口留余香。
他提醒,试茶的时候要一次性多放点茶叶,这样它的味道就会更浓郁,试茶者也就更容易辨别。
假借名牌 包装造假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包装造假是模仿“中茶”和“大益”这两个名茶品牌—且不论茶叶品质如何,作为普洱茶市场的“硬通货”,它们有一大群稳定的追随者,价格平稳,每年的增幅也比较可靠,因此模仿者最多。“我见过的一件(42饼)2003年大益普洱,当时售价1万多元,如今已涨到300多万元,可见炒作的疯狂。”陈怀远告诉记者。
如何区分真假?
首先,大厂的印刷比较清晰,标准化程度高,而伪造的包装往往印刷比较模糊,标准化程度也低,买家如果有所怀疑,只要前往专卖店,一比较就可辨出真假;
其次,是看茶饼。大厂的茶叶不论是何档次,压进茶饼的茶叶条数匀净,而伪造的就不一定了,茶饼表面的茶叶大小不一,碎茶叶也会压在表面。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包装造假是仿造“外销茶”。内地流通的茶叶包装比较容易找到参照物,一比较就能看出真假,但上世纪80年代以前销往中国香港和台湾,乃至东南亚等地的“外销茶”就很难找到参照物了,因此眼下“外销茶”造假也很常见。
毕卫国拿出一饼写着“中茶牌圆茶”等字样的普洱茶,告诉记者:这饼茶是当初一位客人拿到他店里,让他辨别的,是一款典型的“外销茶”假茶,模仿的是中茶品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销往台湾的一个品种。“虽然大家不熟悉这类茶的包装,但辨别方法很简单,上年份的茶叶都会有时间的痕迹,茶饼随着年份增长,压得紧会开裂,压得松会变蓬松,而这饼茶既紧实,又没开裂,说明年份还是很浅的。”
“名山茶假的多,大品牌也不一定好喝,爱茶者应多喝多学,锻炼自己的舌尖!”陈怀远告诉记者,早年台湾也经历过普洱价格疯长、盲目追求名山茶、品牌茶的阶段,但现在茶客们越来越理性,更不会盲目追品牌,喝茶更多的是为了养生养性。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