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话语霸权”,凭啥你说的就是真理?】
在源头做毛茶的,开口只讲生态、树龄,从来不说山头差异;
擅做拼配的,强调滋味协调丰富、利于后续转化,指摘纯料茶缺乏技术含量,滋味太过单调;
运营老茶的,强调陈香、红汤、稀缺性,指摘新茶寒凉、伤脾胃;
善于炒作的,大谈升值空间与流通变现能力,绝口不谈原料来源与品饮价值;
行走江湖的“大师”,自夸“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将台地茶吹成打通任督二脉、包治百病的良药,边打“假”边售假,指摘质疑者都是不懂茶的傻瓜;
网上吵吵嚷嚷,线下口诛笔伐,“话语霸权”争夺的背后,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专家、炒家、藏家或作家,大师、大湿或者高级评茶师,凭啥你说的就是真理?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只要客观不偏激。即使刚入行的新人,也得给人家说话的机会不是?管窥蠡测,坐井观天,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决非一个真正茶者应有的态度。兼容并蓄,求同存异,求真务实,才是每一位从业者该有的正念。(老茶鬼2016.5.5)
【毁灭你,与你无关】
@吴疆说普洱:一个朋友,曾经是一家跨国企业的营销总监,当年任职之时,意气风发,由于是快消品行业,手下直接管理的部门经理也是几十号人,员工那就是上千人了。每日忙忙碌碌,日子却也过得充实。算个我比较欣赏的才子,有次茶叶协会组织做培训,我也请去讲了一堂课,非常的专业,可惜是2007年低,普洱茶行业最为低迷时期,厂家商家忙着解套,化解库存,无力也无心建立营销体系,规范一点的大益集团做连锁体系,也是2008年之后的企业了。前几天,该君突然打个电话給我,说在勐海买了一块地,准备投资普洱茶,我说情况不好,市场低迷,其举了个例子,都说实体被网店废掉,其实不对,是你自己的实体做不好!国人大多相信眼见为实,何况掏钱买东西。换而言之,经济糟糕与否,与你的个体企业无关,只与你的精细化程度有关。
【没“大师”还真没法喝茶】
@泊园茶人:中华茶界“大师”“大咖”众多,源于茶域有一块特殊的“孕育土壤”,它成长的基因有几点:1、假茶泛滥,真假难辨。2、以小充大,以次充好。3、品种繁多,眼花缭乱。4、陈香喉韵,茶气回肠。5、号级印级,百年千年。6、农残药残,不慎命残。7、宁失里子,不丢面子。如此看来,没“大师”还真没法喝茶。
【茶艺师】
@安子c峰:所谓茶店里的茶艺师,很多的文化和素质水平还是不过关。整个茶行业的茶艺师认证鱼龙混杂,各家行各家之力。本以为经过整顿之后,店面的营收人员和茶艺师水平会有所提升,可惜毫无进展。忙时手中拿着手机,泡茶拿着手机,闲的时候拿着手机,甚至对自家产品不熟悉,这样的店员作用在哪里呢?
【活性因子】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紫娟茶。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分析,紫娟茶含有的花青素含量较高,达到3%左右,而其茶氨酸含量是同样大叶种茶叶的一半。这也是紫娟茶让人喝了容易更兴奋的原因,因为茶氨酸是咖啡碱的主要拮抗物。
【喝茶喝到长城上】
@拙朴工舍_染织坊:到了城墙脚下才惊觉祖先的伟大。就这高度,匈奴和胡马确实翻不过来。半途中摊开茶席,撮上几口,喝茶喝到长城上去的,也就我们了。未开发的长城,爬了才知艰险。烽火台上远眺,却也春风十里。
【如此完满的一辈子】
@人头山之虎:都已是五月,城市炎热喧闹,山里仍是寂静清寒,茶树们正拼命抽芽长叶,生怕错过好时光,而后在师傅们手中重塑,好像又一个生命的开始,茶叶就走上这样的旅程,入了你的茶壶,钻进你的茶碗,待萃取完甘甜鲜香,又入了花钵当花肥,如此完满的一辈子。每个人莫不如是。
【比喻】
【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
@hi郑红:一日,朱元璋微服私访,到一古庙忽觉口渴,一农夫适时奉上一杯茶,太祖爷感激之余,赐农夫县级待遇。一书生闻晓,心里极为不平,在古庙写下一对联: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翌年,太祖爷重游此庙,见到这副针对自己的对联,遂提笔写道: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今日立夏】
@花语茶香_黄老师:今日立夏俗话说,“立夏不饮茶,一夏苦难缠”,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性稍凉的绿茶和白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夏天气温高,人体丢失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还能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对于本身脾胃虚寒的朋友来说,也可选择淡淡地饮些红茶或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