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谎言一:云南普洱茶有大叶种和小叶种之分
一些商人为了掩盖自己茶叶的假冒伪劣问题,拿大叶种还是小叶种来做文章,甚至宣称,小叶种的也有普洱茶。按照普遍认同的普洱茶的定义,只有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才能加工成为普洱茶,才具有对人体更多益处的茶叶品质。
真相:小叶种做的茶饼根本不叫普洱茶。
谎言二:皇帝喝的宫廷普洱茶
真相:事实上生普洱茶怎么存都不会变成熟普洱茶,生茶存久了,只会变成老生茶,而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的工艺而制成,老生茶和熟茶他们只是在性质上有了一些重合点:不苦涩,汤色红浓。但时间并不能替代工艺,就好像大米放旧了只会变成陈米,而永远不会变成大米饭。
谎言四:乔木茶比灌木茶品质更好
但是,茶叶品质的最终形成还取决于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工艺和做工的问题,品质上相近的茶叶,因工艺的不同可能产生很大的差别;再一个就是不同茶区茶叶的香气和内质也是不同的,对比时也只能选择同一区域内,同一时间段的茶来比较,绝对不能拿勐海的台地春茶与普洱的大树秋茶相比,那是毫无意义的。
又陷入了时间、地点、茶区的无底洞中。任何比较都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在那里。不能笼统地讲一种茶不如另一种,这中间能够产生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如果哪个茶店老板一直在没来由地褒奖某类茶而去贬低其他茶的话,你就得多长个心眼儿,没准他想忽悠你!
谎言六:台地与老树的价格差别在品质上
真相:管他老树大树还是台地,喜欢就好。追求口感与健康之外的精神满足就买量稀少的老树茶、大树茶,只是这必须有个前提是,你得懂普洱;如果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那就选台地,毕竟工薪阶层是要靠节衣缩食过日子的。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所有的概念都是为区分出品质与价格的高低而设定的,这也就决定了茶商为了推销某一款茶而进行的“善意”误导。由于野生茶的数量实在有限,于是后来又发明了一种做法,把人工栽培的茶园进行野放。一般说来,野放茶比直接的栽培茶园具备更优品质的客观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真相:野生也好,野放也罢,还是那句话,概念的东西不重要,好茶是要用来喝的,适合才是好的。
从概念上讲,这句话没有问题,但多雨的云南要保证所有杀青后的原料都自然晒干,实在有些不太可能,很多茶青是经过烘干或蒸干的。因此,晒青毛茶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而一些茶叶在冲泡开始时会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儿,自然是在杀青和弄干的过程中串了烟所致。
普洱茶的存放将直接影响到茶叶的陈化。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只有干仓没有湿仓,湿仓是不法茶商急功近利而产生的,湿仓是一种人工催熟的过程,违背自然陈放规律,是不该被提倡的做法。而干净、通风的存放环境是普洱茶得以很好地转化的前提条件。
真相:普洱茶因其自身的特珠属性,在一定年限内可以做到越陈越香,但普洱茶不过是一种饮品,不是可以用来(或者不太适合)当成一种赚钱的工具来炒作。有人能通过收藏普洱小赚一笔,但这不代表普遍的普洱茶就可以当股票来买。
谎言十一·:普洱茶的身价长期与其价值不符,所以才会暴涨
品质优良的普洱茶长期以来一直在低位徘徊,如今已经开始回归到他的真正的价值。
真相:如同怀才不遇一样,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由价值决定,而是取决于供求关系。以往喝普洱茶的人少,市场供大于求,贱卖自然也属正常。如今普洱茶火了,少量稀缺的茶品卖个好价钱也在情理之中—价值不符不能成为身价暴涨的充分必要条件。
油盐酱醋茶,普洱茶只是一种普通的民用品,现在留下来的老茶,当初都是喝剩的东西,在战乱和困难年代,谁会有意识地精心呵护一饼茶叶呢?现在市场上存在很多这样以次充好的普洱茶,甚至很多地区销售的普洱茶是用报废的绿茶、红茶、乌龙茶来冒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