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山介绍 > 版纳茶区 >

易武普洱茶的步履传奇

时间:2016-06-02 17:51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妹妹浏览:
茶讲缘,无缘者不解茶语;普洱茶还追求境界,一个活着但骨头已经化成灰的人,到不了易武和倚邦。 雷平阳《普洱茶记》 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时起时伏,与时代大背景密切相关,它会给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带来相当的影响:当国内安定、国外太平,关卡不严、关税不重时,茶
普洱茶
讲缘,无缘者不解语;普洱茶还追求境界,一个活着但骨头已经化成灰的人,到不了易武和倚邦。
——雷平阳《普洱茶记
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时起时伏,与时代大背景密切相关,它会给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带来相当的影响:当国内安定、国外太平,关卡不严、关税不重时,茶叶好卖、茶价余利,则茶业兴旺;而当国内时势更替、政治动乱,影响商贸或农业生产时,或关卡严密、关税重重,茶商赚不了钱时,抑或国外环境不安宁,影响经济往来时,则茶业萧条,茶农生活困难。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境之内,战火四燎,但燃到西双版纳的战火,或许可以看作是云南现代普洱茶产业的开端。在这之前的年代里,古六大茶山曾经代表了云南普洱茶生产的最高水平,易武茶的盛荣如同除夕日满夜空绽放的烟花,炫目耀眼;但从此开始的近60年里,新的普洱茶加工方式兴起,新的六大茶山开始兴起,而易武,却未及华丽转身,易武茶被迫断代,这座贡茶古镇曾一度淡出历史舞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云南茶叶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开始出现变化。八年抗战,战火绵延、硝烟弥漫,云南人民在战乱中颠沛,古六大茶区内大量茶园荒芜,茶叶生产和经营受到重大打击,茶业停滞不前。1938年,为获取外汇支持抗战,中国茶叶总公司和云南省政府合资,成立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开辟新茶区,推广机械制茶。1940年,范和钧先生组建勐海茶厂(当时称作佛海茶厂)。以勐海茶厂为代表的勐海茶产业奠定了云南现代普洱茶产业的基础,但也从一开始就较为彻底脱离了传统手工制茶的生产方式。
 
在这个时期的易武,普洱茶贸易发展甚为坎坷。1937年抗战爆发,通往国外的商路被阻,茶叶销量大减,茶商们停止经营,许多茶号纷纷停业,茶农改行谋求其他生路,再加上当地农民运动的兴起,茶园大量荒芜,易武茶业逐渐走向衰落。对易武地区以茶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经济收入受到很大影响,易武经济随之开始下滑,城镇也慢慢开始没落。
 
到四十年代的战乱时期,易武的普洱茶生产基本停滞。抗战胜利后,“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缺茶”、但因战乱影响许久未吃到茶的西藏人民迫不及待地跋涉到易武驮茶,他们把易武那些囤积多年的粗茶、老茶甚至细碎的陈茶全部购走。1946年,易武有的茶庄又开始恢复起茶叶经营,茶农也恢复了一些茶园,香港市场上的茶价稍有恢复,易武茶又开始销往香港。
 
上世纪五十年代计划经济,茶叶被列为统购统销的产品,私人茶厂公私合营。此时的易武已只有一两家茶号在收购茶叶,1956年底至1957年农村纷纷成立了人民公社,六大茶山的私人茶庄被彻底解散。1958年,云南茶区所有的茶叶几乎都是用来制作绿茶红茶,传统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已经很少有人问津。
 
三百年的光辉岁月走来,终究还是避不开战乱的烽火,也躲不过政治历史的更替。因为战乱,易武茶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贡茶名下的盛荣,茶马古道上的陈香,连带易武茶几百年来成就的贡茶工艺,都逐渐沉没在历史的变化中,而自清朝始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样辉煌的茶业,这时在易武只能从那些留存的青石板路和一些茶厂的断壁残垣去想象了。
 
然,历经岁月沉淀的茶之香韵,早已与历史更替交融在一起。当时代脉络渐渐清晰明了时,易武茶也终于踏上了回归之路。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普洱茶的美名远扬,易武再度闻名天下,成为六大茶山的金字招牌,易武传奇再度回归。
 
九十年代之前的易武茶还一直处于沉寂状态。1970年的一场大火几乎烧掉了大半个易武,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易武政府建立了乡茶叶种植队,办起了乡茶叶初制所,带动群众护养、改造、管理老式茶园,制作传统七子饼茶。八十年代中期,因为茶价稍微起来点,又种植了些台地茶。但易武人并不指望靠茶能活得下来,忙着种口粮,有很多茶园被砍伐成农田,许多远一点的老茶园都荒芜了。
 
这种衰落状态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九十年代初,从易武的小作坊开始,用传统工艺生产青饼普洱茶(生茶)开始恢复流行,渐行至今。
1993年云南思茅举办了一场普洱茶国际茶文化研讨会,1994年台湾中华茶艺业联谊会会长吕礼臻同陈怀远、曾志贤等对茶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行二十多人进行了一场普洱茶寻根之旅,到易武考察古六大茶山。当时的乡长张毅接待了他们。张毅是少数仍了解古法制茶的传统易武茶人之一。他们还找到原来老的压茶石,也找到了一些制茶老师傅,向这些老茶人请教怎么做,于是易武贡茶工艺得以还原。正是这场机缘巧合的普洱寻根之旅,使得张毅与这群台湾人重新开启了易武传奇的回归时代。
 
1995年易武开始恢复私营制茶,1996年,易武的传统制茶工艺开始逐步复兴,有一两家茶商开始重新研究普洱茶的传统制作工艺。
1995年吕礼臻在台湾印制宣传了张毅所撰的《易武乡茶叶发展概况》,举办了普洱茶实物展,影响很大。此书宣传散发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国内沿海一带,引起相当的反响。接着,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奥地利、法国、美国等地都有相关的专家前来易武考察、买茶。六大茶山产的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中外客商的好评和喜爱,茶价从1993年前的1~2元左右/公斤,上升到35~36元/公斤,还不容易买到,大大增加了易武人的收入。
 
易武老街重新热闹起来,往来络绎不绝的茶商茶客再次启动了古镇沉睡已久的神经枢纽。2000年后,易武茶逐渐兴旺。从2004年起,这里的春茶价格一直高居不下,一些茶农家庭一年的茶叶收入可以达到十几万、几十万。即便是经过2007年的市场动荡,易武仍然是普洱茶商家收购原料的首选之地。周重林说,他记不清楚遇到过多少所谓朝圣者、访茶人、茶商,但始终记得他们说过的一句话:做茶人,如果不来易武,能做出什么好茶
 
现在的易武茶区内茶园分成三种类型:一是保存下来的没矮化的乔木型茶园;二是被矮化的老树茶园,生长在林中保持着较好的山野气韵,这部分量最大;三是新开辟的台地茶园。易武茶山是目前云南古茶山中保护最好、古茶园古茶树最多、产茶量最大的茶山之一。
 
穿行在易武古茶山之中,随处可见上百年的大叶种古茶树。2004年4月,勐海县政府邀请省内外茶业专家学者10余人考察易武、倚邦、曼洒、曼庄、革登等古茶山。易武茶山仍有古茶园7000余亩,面积和产量是其他四大茶山之和的数倍,显然是传统普洱茶重要的生产基地。
 
雷平阳说:一个活着但骨头已经化成灰的人,到不了易武和倚邦。在很多人的杯中、心里,普洱茶已成一种信仰。一杯清香透亮的茶汤,那些印记深刻而丰富的历史韵味会带给他们无限的茶道境界。附庸风雅或唯利为一之人,都进不了易武茶的境界,理解不了这传奇背后、众多人为之疯狂的心旅体验。易武茶润透时间的醍醐,它的回归,是众多茶人、茶迷长久夙愿的得以圆满,是以一颗虔敬之心去对待自然和岁月的恩泽。
 
晴时山绿天蓝,雨季雾白土润,阳光席卷古镇眼缝眯起,微风穿行庭院水汽升腾,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采茶人身影,入户每个房间溢出的普洱茶陈韵,都是易武满满的风情携着普洱茶沉沉的柔怀,在感念曾经的辉煌、憧憬以后的时光。
(责任编辑:一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易武古茶山 云南普洱茶 古六大茶山 茶产业发展 普洱茶陈韵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边缘行业的机会
普洱茶边缘行业的机会
如果是买来自己喝,在普洱茶年
如果是买来自己喝,在普洱茶年
普洱茶熟茶为何常常被忽视
普洱茶熟茶为何常常被忽视
普洱茶电商品牌之路 该何去何
普洱茶电商品牌之路 该何去何
普洱茶市场潜规则之“补货”
普洱茶市场潜规则之“补货”
国际茶业大会使普洱茶产业国际
国际茶业大会使普洱茶产业国际
5月将在普洱市思茅区举行“201
5月将在普洱市思茅区举行“201
普洱茶加工制作标准流程
普洱茶加工制作标准流程
普洱茶七子饼是什么
普洱茶七子饼是什么
茶价涨幅过大 部分茶商转营普
茶价涨幅过大 部分茶商转营普
中国普洱茶博物馆揭牌仪式在何
中国普洱茶博物馆揭牌仪式在何
电子商务助推传统普洱茶升级换
电子商务助推传统普洱茶升级换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