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虽贵如油,但也不宜过多
下雨时雨水会附着在茶叶表层,空气湿度增大使茶叶中的水份增加,如果选择在下雨时采茶就会把带有水滴的茶叶混采,下雨时采摘的茶叶会因为天气原因被捂到,出现叶片变红、叶梗会变黄的情况,而被捂到后的茶叶就已经成为了废料,是不能用来做普洱茶的。
气候多变的滇西南普洱茶产区,时而烟雨遍天,时而烈阳高照,采摘下来的茶叶受到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下雨时是不能够采茶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下雨时采茶的难度增大,茶地里到处都是雨水浸湿的泥土,会给采茶者带来行动上的麻烦。
春雨的降水量多少直接影响着一年内春茶的产量,适量的降水会给茶树起到滋养的作用,但是过多的降水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干旱年份:干旱就意味着更长的日照时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植物的生长也更加缓慢,对水份的需求也最大。
而茶树在干旱的年份就会出现芽头变少、新叶减产的情况,但是干旱带来的另外一种效果就是:因为日照时间延长,茶叶中的叶绿素减少,糖份随之增加,带来一个明显效果就是干旱年份的茶叶香气和甜度急剧增加,这绝非无稽之谈。
多雨年份:降水充沛的年份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同样明显,降水充沛带来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茶叶的生长速度更快,产量更高,茶叶中的水份增加,这种年份的茶叶直接影响了茶叶的整体口感,对茶叶后期存放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参照雨季的茶叶(夏季茶为例)生长周期快,茶叶中的水份充足,就意味着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减少,其次土壤水份增多,气温下降、日照强度减弱,茶叶光合作用、新陈代谢加速,不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积淀,这就是为什么夏茶内质较弱的原因。
下雨时间长不得不采怎么办?
下雨天采茶,可以分成几种情况,春季采摘茶叶的时候,阴雨绵绵,天气转变很快有时候半天雨,半天晴,几个小时下雨,几个小时出太阳都有,所以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产区采取的办法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小雨或者时晴时雨,大多数都地方都是继续采摘茶叶的,一些名产地,由于茶叶价格高,雇佣的采茶工,那情况是下暴雨都会采摘,采茶工带着雨衣上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提高了对工艺的要求
茶叶内含水分过多,影响炒制,对工艺要求更加高。旱季年份的茶叶本身的含水量是极低的,但是水份少不代表对工艺的要求就降低,炒制旱季的茶叶对炒茶师傅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它不仅仅只对炒茶师傅的技术有关,还于摊凉时间,火温、锅温的掌控有很大的关系。(这里篇幅有限不再赘述)雨水多的年份茶叶本身的含水量就高,需要的制茶温度也不一样,摊凉的时间也会更长。
因为雨季的茶叶中水份含量大,就算延长摊凉的时使得水份减少,但是在杀青时还是会喷腾出大量的水蒸气,这就给炒茶师傅增加了体力上的消耗,需要用更多的力气去翻炒。过多的水分会让茶青在发酵过程当中受影响,所以这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制茶大师才能掌握茶叶的火候。对此,制茶师傅们的大匠心和工艺要求相当关键,极高的制茶水平才能达到最佳品饮标准,制作出的茶味至纯、至柔、至美。
品质上的影响
制茶有一种步骤叫“走水”,让茶叶散发水分,茶叶细胞内的水分过度饱和,导致水分很难排出,影响到茶叶的香气和滋味,茶汤容易出现水味。陆羽《茶经》中就有说到,下雨天不采茶,雾气浓重的天气不采茶,总而言之,采茶季遇到下雨天就是一个大麻烦。
雨水采茶影响成茶质量,不采吧,错过茶叶嫩芽的最佳时期,芽头就会变成茶树叶。采吧,又受到以上所说的各种限制。所以,采茶季就是茶农们“看天吃饭”,天气关系到茶叶的品质,也影响茶农的收入与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