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之 现任大益集团董事长。
198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7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参与海南建省办特区若干重大政策之制定,以及洋浦开发区、海口保税区、海南证券市场建设等重大项目的规划与筹建;后赴海外从事金融与投资工作。
2004年,勐海茶厂完成全面改制
2006年5月,大益作为全程公益伙伴参与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并筹集千万元成立“大益爱心基金”,把大益千万爱心送到长征沿途的贫困地区;
2007年6月,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献上对祖国“最可爱的人”至高无上的敬意,中央电视台联合云南大益普洱茶业有限公司特别推出大型电视节目《祖国不会忘记》
2007年8月,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注册成立;
2007年9月,北京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及大益皇茶会会所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
2007年11月,大益一举中标中央电视台08年黄金时段广告资源,让“大益普洱茶”名扬天下,吴远之开创了茶业品牌推广的新纪元。
2007年12月,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正式成立;
2008年6月,“大益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11月,大益发起设立“中华爱茶日”,在勐海正式启动;
2010年11月,茶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户大益集团;
2010年11月,东莞大益茶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东莞市成立;
2011年,“大益”牌经国家商务部正式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2011年11月,大益集团韩国株式会社在釜山成立;
2011年11月,大型茶文化品牌活动——首届“大益嘉年华”在昆明举行;
2011年12月,“大益”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公布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2年11月,第二届“大益嘉年华”以“都市茶恋”为主题在广州举行。
2013年8月,大益新的品牌主题广告片在央视13套新闻频道、央视4套中文国际频道强势登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从“茶有益,茶有大益”到“好茶,自有大益 ”,再到现在的“茶有大益”。吴远之领导的大益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张,坐上了普洱茶企业的头把交椅。同时在大益集团“茶有大益”的宣传下,普洱茶在中国茶的地位也是直线攀升。普洱茶完成了复苏到兴盛的巨变,并且投资市场也显现规模。
那么在这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哪些话为业界共享呢?
新浪博客(2007年中秋媒体交流会暨“相约中秋,感受大益”活动上讲话)
主题:普洱茶的未来
关于对前段时间市场中的一些风波和起伏以及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些问题--比如,普洱茶市场怎么样了?它未来的发展又将可能怎样?它还有没有前途,它还能走多远?
我认为,对目前市场发展状况,大家要有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们要对消费者有信心。
大家知道,消费者是很理性的,同时也是很感性的。前不久市场出现一些波折后,很多企业说“我们能不能来发出一个声音,一起来做一些救市的活动”等等,想了很多办法,好像想急于向各界证明什么。消费者是理智的,同时也是感性的,要相信他们,他们一定会发现普洱茶的好,普洱茶的美,普洱茶的价值。
大家知道,普洱茶的兴起,不是中央下一号文件、二号文件。在清朝是皇帝老爷想要喝这茶,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们离不开普洱茶,所以造成了当年的普洱茶盛世。当时的盛况远甚今日,今天我们也有说“这是贡茶,这是......”其实,这远远不足以描绘当时的盛况。
最近几年普洱茶热潮的兴起不是由咱们云南人开始的,而是由沿海地区,特别是港、澳地区那些先富起来的华人以及追求生活品位的华人带动起来的。他们发现了普洱茶的价值,发现了普洱茶储存了一定时间后有特别的口感,因此,他们喜欢上了普洱,并且带动了普洱茶的品饮风潮。我感觉这些人,像台湾人、香港人以及大陆沿海一带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还是明智的。所以我可以跟大家讲,我们要有信心,我们要相信消费者,如果他爱喝茶的话,他就会发现,普洱茶与绿茶相比,它的优势在哪里;普洱茶与红茶相比,它的优势在哪里。现在很多人讲绿茶才三泡,我们普洱茶有多少多少泡--其实不用讲,消费者会自然了解。我特别坚信,我们云南得天独厚,有如此美好的产品,将来的市场是不可限量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消费者充满信心,他们会发现普洱茶的价值,他们会爱上普洱茶。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对云南省普洱茶生产厂家有信心。
其实,在座很多朋友都跟茶界有些交往,可能我们因为相互熟悉,会挑这厂挑那厂的毛病。我可以跟大家很负责任的讲,如果今天拉出全国前十名茶叶生产企业名单的话,前六名是咱们云南省的。无论是他们的品牌、资金、管理、团队,或者是他们的科研力量、市场策略,还是他们的进取精神,都不是其它省份茶叶企业可以比的。
外省的绿茶、花茶生产企业,如果销售额做到七八千万,利润做到五六百万,就属于非常了不起了。可以这样讲,我们云南省普洱茶企业的业绩在这之上的有好几家。尽管有人说我们勐海茶厂如何如何,但像我们这样有上百名大学生以及很多茶学专业人士的企业,在其它省份和城市的茶叶企业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云南省其它大厂在科研上、品牌推广建设上,都具备其它省份茶企或其它茶类厂商所不具备的实力。如果大家上网搜寻,或有机会走访其它省份的茶企,就会发现,能有云南茶企目前这种实力的非常少--包括红茶,包括绿茶,都非常之少。大家都知道名满天下的西湖龙井的年产量几百吨,家家户户做茶,但没有一个上规模的工厂。云南其它茶厂我去的比较少,但通过我的了解,通过和他们交往,知道他们的设施、设备、人才、市场的经营能力,都是相当优秀,所以我相信有这些好的茶厂,生产出的产品不会太差,将来在市场上都是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我有时和一些朋友开玩笑说:“哪天要是我们云南省的普洱茶生产厂家都去搞绿茶了,也够他们喝一辈子了。”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对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领导有信心,有足够的信心。
在云南省做茶应该是很幸福的了,从书记、省长到副书记、副省长,各级领导都把推广普洱茶做为自己的责任,把它当做云南名片认真、细致的推广。安溪铁观音的产地是安溪县,这个县是倾全力去发展茶叶生产的,他们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也做得不错,但它毕竟是一县之力。而我们是以全省之力去做的,这在全国茶区的政府里头是独此一家了。
前段时间,普洱茶行业在包括市场和原材料采购等多方面都出现过问题。这期间各地政府特别是西双版纳政府,采取了非常多的有效措施,及时的制止了很多外省非晒青茶和一些小叶种茶类的流入,做了相当不错和有效的工作,所以我感觉云南省政府和各级机构都对普洱茶事业的发展倾注了相当大的热情,而且是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像我们厂最近经过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云南省普洱茶加工工程中心,省里意向给了勐海茶厂津贴资金好几百万。这种事情,在其它省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觉得只要坚持下去,在这么开明的政府的支持下,这个行业一定会有大发。
第四个方面,我们要对宣传媒体有信心。
前段时间有些朋友对我讲,中央电视台不负责搞个什么节目,另外某个台也不负责播个什么节目。我说,其实你只是看到一个方面--央视也好,地方台也好,方方面面的媒体也好,说普洱茶好的占95%以上。在普洱茶热潮没有起来前谁介绍你们?在人家不了解普洱茶前,是哪些媒体介绍你们?当有人质疑普洱收藏价值时,是媒体解释。包括普洱茶各种功能的介绍,都是媒体给了相当多的支持、报道,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如果说现在市场上有一些不同声音,或者有一些媒体在某些时候对市场的变化有所反映,我觉得都很正常。在整个宣传导向中,大部分都是以支持新农村建设、以支持三农、支持国有品牌的发展和支持我们自己的产业发展为主题,大部分都是正面的。我们跟中央电视台合作,他们都是很支持的,非常正面的。他们是存在某些担心,但这些“担心”来源于不了解,他们在基本面上还是支持的,因为毕竟普洱茶事业是美好的事业。
茶是干净的、安全的、卫生的,它是非常好的东西。我可以跟同仁讲,对媒体要有信心,他们的关于普洱茶的报道大部分是正面的,包括中央媒体的报道都是非常支。
第五个方面,我们要对普洱茶目前的经销团队有信心。
有人说,只有做绿茶和铁观音生意的人转过来做普洱茶,没有做普洱茶生意的人转做绿茶或其他茶。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但代表大部分真实的情况。因为现在茶业行业的销售商家中,经营普洱茶的人应该是最强的那班人,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有足够的渠道去推广、发展普洱茶--我说的是与其它茶叶相比。大家都知道乌龙茶发展到今天,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每年销量大概是六万五千吨,而普洱茶才两三年时间,现在据说是十几万吨,两者发展速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对普洱茶的经销团队特别是有信心。
最后,我们要对云南省茶行业特别是普洱茶行业的方方面面参与者有信心。
云南省科研机构,还有茶文化方面的从业人员素质是比较高的。最近三年来我所接触的科研机构,从事茶文化工作的报纸、杂志、传媒的工作人员,我觉得以前的跟今日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在太强了。这个月13号,北京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揭幕,我们请了北京茶叶界的一些同仁进行了交流。他们都对普洱茶文化或普洱茶茶艺、茶道的发展表示出了相当的信心。基于这么多方方面面的信心,我觉得普洱茶应该要有自信,要有信心,市场前景非常好。
但目前出现的情况又是为什么?前面那么好,现在为什么会这样?我说两点我的看法:
第一,这个行业太年轻了。无论是从市场的厂商,还是从参与者、消费者等方方面面看,都太年轻了,才两年多一点儿。安溪铁观音发展了十几年,但从目前的市场份额和价值来看,已经没法和普洱茶相比了--但人家那可是已经搞了十几年了啊!福建茶商们,可真是跑遍了全球,跑遍了全国,挨家挨户不懈努力、不懈推广,才有安溪铁观音今天的成就。而咱普洱茶稍微幸运了点儿,两年就走完了人家十几年才走完的路。不过,因为年轻,大家就会看到很多方面还没形成共识,所以大家的看法就会有些不一致。市场上的反应,无论是收藏客,还是品茗的喜爱者,或者是经营者,都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形。大家想想看,两岁的小孩,他饿了就会哭,乐了就会笑,所以现在起一些大风大浪我觉得很正常。如果二十年后还出现这种情况,那就不应该,一个人长到二十岁还跟妈妈撒娇就不应该。
对于价格波动和市场的一些定位不清楚,太正常了。普洱茶在茶行业里是做得不错的,但整个儿相对于其它市场,包括证券市场,我们都是比较新的,在这里面出现一些问题和起伏是很正常的。
第二,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供需上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这是个人看法,不代表公司看法。目前的问题在于,品质比较差的一些普洱茶供应量一下子增大了,造成了市场上的无序,消费者丧失了信心。市场是在扩大,但扩大速度没有赶上产品供应的速度。我在北京有很多朋友,还有一些消费者,他们对普洱茶的认识都在很初级阶段,但在这个时候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五花八门的产品,所以他们一下子无所适从。现在很多人对普洱茶的看法是,从树上把叶子一摘,拿石头一压,就是普洱茶。其实,那样做你只是在卖原料,中间没有技术含量,没有独特的价值。如果总是卖原料,原料就只能卖原料价,我们就只能挣个辛苦钱。而优质的产品还是供不应求,还是不太多。如果供需结构能适应市场进行调整,那就应该对将来市场有信心。
对于普洱茶将来的发展方向,我认为从今年底或从08年开始,市场肯定将有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专业化”,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深刻,更加激烈--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将来普洱茶的消费情况,消费者喝哪类茶、喝哪种茶、喜欢哪种口味,我相信从2008年开始,将会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各个厂家将会有自己合适的市场定位。我觉得这是好事,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我的看法。前段时间有人问,“这是不是普洱茶的春天?”我的看法是,这绝对是春天!春天是什么?百花齐放!报道普洱茶的记者说,“是人都想到这个行业投资呀,建厂呀。”所以说,现在绝对是春天,难得的春天,两百多年来难得的春天!不过,春天对茶人来讲,收获的季节还没到来。但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迎来普洱茶收获的季节!
@新浪博客 2012年(大益企业文化就是16个字“坚持诚信、注重绩效、勇担责任、追求创新”)
吴远之:根据我的观察,作为企业如果真正能做到上述这四点,就应该算得上是卓越的企业了。
首先说“坚持诚信”。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什么是诚信?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神奇的。我们把“诚”字拆开来看,就是“言”与“成”,也就是要“说到做到”;“信”字拆开是“言”与“人”,就是“对人说的话”,是认真的、严肃的。基督教里有一条:“神对人说的话,就是信仰”,那么人对人说的话,就是诚信,所谓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对比一个“狱”字--狗对狗说话,说的不是人话,自然就要下地狱。西方还有一句名言:“promiseispromise”,承诺就是承诺,是不可能随便反悔的。所谓诚信就是要言行一致,说了就得算。
坚持诚信的结果就是获得信任--客户的信任,朋友的信任。今天大益市场的基石,很重要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客户对大益建立了非常牢固的信任,对我们收茶的质量、工艺的水准不会有任何的怀疑,这是靠我们坚持诚信所换来的。诚信要能坚持下去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放低姿态,放低身段,长期保持低调。我们在工作中要“少说、多做、多给”,不要过度承诺;给予别人的要多过你的承诺,这样才能让人感觉他所获得的价值超过他的期许。“低承诺,高成就”是维护诚信的最佳办法。
再说“注重绩效”。注重绩效就是要有具体可量化的指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第一份政府预算是国民党退踞台湾后所做的。很难想象,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竟然从来都没有做过象样的政府预算,因为封建中国是所谓“家天下”,只有“家”的算盘,没有“国”的预算。而数字化管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
有了数据就可以精准考核,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要熟练掌握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没有哪一家成功的大企业不推行“平衡积分卡”,没有哪一家成熟的企业不实行“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所以我们的管理者要充分运用好每一张绩效管理表格,因为我们要带兵,这是我们的工具。要记住数据是决定管理效益的基础。
第三是“勇担责任”。云南茶业要做大,必须有人而且是一伙人、一群人走出去,高效率地推广我们的茶。要在全国各地遇到我们的老乡,“火炉”武汉要去,遥远的沙漠也要去,如果有人向我提出申请去拉萨开发西藏市场,我会很赞赏。当年我们的前辈茶人范和钧、张石诚先生能够从繁华的大上海历尽艰辛来到勐海这个“瘴疠之地”(从当地民谣“要去橄榄坝,先把婆娘嫁”可以想见当时环境的险恶),我们今天更要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去实现先辈未竟的事业。温州人之所以从当年的家庭作坊到现在把生意做到全世界,就是因为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温州人在外闯荡,他们放弃风景如画的楠溪江边的悠闲生活,抛弃妻子远离故土,一年仅回一次家,在外住旅馆睡地板,一步步打拼才成就了今天的“可怕的温州人”。安溪铁观音如果不是靠几万安溪大军在全国各地开出一家一家的茶艺馆、连锁店,起早贪黑地苦心经营,又怎么可能创造一年5万吨的销量?杭州是“天堂”,而娃哈哈的老总一年有200多天在全国各地奔波。
当年为了开发市场,我们给各部委送样茶试饮,磨破脚板费尽口舌,看到谁都拉住苦口婆心地给他讲普洱茶,偌大北京几乎所有的部委我们都跑遍了。茶厂改制之初,面对的是一大摊问题,债务问题,少数民族问题,没有原料等等,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因为我们牢记肩上的责任。经过无数的努力,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一点点成绩,成果来之不易。这个产业已经发展到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走出去,走出去才有赢的可能!所以你们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因为你们代表的是这个产业。
责任的含义还有一点就是自己把自己的事做好,绝不埋怨上级、下级,决不把问题推给上下道工序。不能说因为别的部门如何如何,导致自己没有完成,这决不能成为理由。销售人员拿到产品就必须把它卖出去,不能说因为产品形式不满意、包装不满意所以卖不了,拿到饼就卖饼,拿到砖就卖砖,不折不扣去完成任务。你站在那里就是一座山,就要承担责任。
最后是“追求创新”。创新也是大益的本色。从创办之始,大益就植入了创新的基因。目前我们最重要的是营销创新,对大益来说,营销创新是所有创新之首。关键不在于把茶弄出什么新的模样,而是要找到更好的营销模式。我们既不能走家电的模式,也不能完全搬用快消品的做法,要有效地将销售渠道与品牌运作有机地结合,以数据库为基础,使客户价值最大化。如我们首创的保证金制度,开始推出的时候也遇到一些阻力,但结果证明这一做法是成功的,一些别的企业也开始模仿。创新有机会成本,但更有先发优势。
传播模式上也要创新,抄袭和模仿是没有用的,还要创造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云南、广东、华东的消费者都不会一样,只要能帮助客户解决所有的问题,自然就能俘获顾客的心。创新甚至还体现在一些日常工作的细节上,如每次上交的报告都有一些新的火花,新的思想,就是有质量有价值的报告。
因此,创新,尤其是营销创新将会成为我们决胜的关键。
@新浪财经(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与长江商学院联合主办“儒商论域2015”部分讲话)
主题:良知,价值重塑与企业家
吴远之讲到:
杜维明先生用“道、学、政”三位一体概括了儒家文化,是非常准确也非常容易理解的。“道”当然指儒家的核心理念和价值主张。“学”就是儒家的知识体系和学术传统。“政”指儒家思想在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方面的作用。三位一体在华夏民族两千年的历史这是主旋律。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审美情趣和宗教倾向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人的心智模式相当程度上是一种儒家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就由三个模块组成:第一,认知。人是好奇的,人有求知欲,人的求知欲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起点,中西方不太一样,西方一般走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过程。东方儒家对灵性上的关注更多一些,像王阳明先生主张的心学、格物致知、反思。第二,情绪。其实就是对爱、对恨的一种认知,或者对美和丑的认知。第三,信仰。事关灵魂,事关人和神的关系,所谓人生的巅峰体验。杜先生也讲,新儒学第三期是精神人文儒学。我想他的努力估计也是想从三个方面引领未来人们的价值导向,也可以归纳到心智模式和人格塑造的范畴。
我今天要讲的是儒家的心智模式对企业家做决策时的正面影响。当你知道了正面,你就会知道负面。第一个影响是儒家的天下视野。儒家的天下观对中国企业家制定战略的影响这是最大的。中国的企业家都有一个情结,世界500强情结。为什么?这是常年受儒家天下视野观念造成的。我自己对中国企业将来的发展全球化抱有极大信心。我们从小就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是什么,全球。中国的企业家特别具有全球观。我们现在改革开放多少年,现在全球性的公司很多了,包括马云先生、王石先生,还有华为,他们都是很伟大的企业家,他们是第一批成功的在这么复杂、这么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率先实现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这是很不容易的。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其实很小的企业,开一个小小的煎饼店都会想到为全世界服务,要去纳斯达克,这是正向的,是非常好的事情,我是要歌颂他们的。今天双11,它卖到一千亿难道不值得庆贺吗?当然第二个影响是儒家的影响就会使我们的企业家有那种资源整合的偏好。我们的出发点经常不是像西方基于客户需求,而是基于它手里的资源,有多少资源做多少事。第三个是混业经营的偏好。中国企业家喜欢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都要试试看,这其实没有对和错。我觉得混业更好,更符合中国国情。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的消费者当然要拿不同的产品去满足,组织模式、产品价值肯定不一样。
儒家心智模式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状元情结。在儒家社会里,状元是社会激励的一个标杆。现代经营企业都有数一数二原则,我们说韦尔奇经营GE的理念就是数一数二,数一数二就是状元。这个理念是企业经营非常重要的战略。状元情结还会影响第二个,中国企业做产品的时候喜欢打造爆品,要打造让消费者惊叫的产品。这当然是对的,不打造爆品,怎么互联网都没有用。
儒家心智模式的第三个要点是忧患意识。任正非任先生在中国是神了,大家津津乐道的不是他怎么样,而是他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儒家的基本标签。从孔夫子开始,天天“俱往矣”,忧患意识放在企业里非常好,在华为体现出来它有长期的战略准备,他非常担心明天如果不行的话怎么样,所以它有非常多的团队做一些正常企业不会做的探索领域。当然这个忧患意识还会带来企业文化气质的异化,会造成军队化、围墙化,这也是一个影响。
最后是义利纠结。做企业经常被人拷问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什么?说老实话,对于企业家来讲义和利是一回事,是一件事情。它完全不是割裂的。你问企业义和利怎么区分?这可能是学术问题。不是实际发生的情况。在企业界谁会问义和利。因为我们会做决定的。比如说德国默克公司的座右铭“医药本质是救人性命,利润随之滚滚而来”,义利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分析它是以前学者拿出来做哲学训练的,根本不是个实践的问题。
@新浪财经 (2015年正和岛新年论吴远之讲话摘录)
关于大益是不是属于农产品?
这个问题在十年前我们也在公司的品牌定位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是一个中国的茶企,茶是什么呢?茶叶的定位是什么?你定位清楚了,你的品牌就清晰了。中国古人对茶有两句话描述,这两句话描述是对茶的产品的定位,第一,就是,柴米油烟酱醋茶,柴是能源,米是粮食。还有也叫“琴棋书画诗曲茶”,他们一起成为中国人品位生活的必需品,所以这两句话出来之后我们就很清楚了,中国茶的产品,一个品牌,或者说大益的品牌。
我们就是这么一个定位:第一,我们要做出一极致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每天的不可或缺的这种需求。第二,我们同时要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上的一种满足,或者是说是一种审美上的一种满足。所以这两个一确定之后,我们大益在十年前就非常的清楚了,第一要把产品做到极致,第二我们为消费者体够审美的价值,从产品方面我们确实也是做到了行业的第一。
大益在在高端的茶市场我们到了占了8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有超过3000家的专卖店,零售差不多100亿,这是产品上的问题,在另外成立了大益茶道院,是在5年前成立的,是中国第一所为消费者提供美学培训的机构。到目前为止,已经培训了一万多茶道师。其实大益的发展没有那么大,它就是在一杯一杯的茶水中,没有优雅的茶会中审美的体验的过程中建立了企业的品牌。
面对未来,面对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特别是新常态,我觉得新常态不应该仅仅指经济发展的模式,企业发展不得模式,因也应该是一种新的生活的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经济发展多这机程度,也影响进入对美的享受的时代。
@茶VV网(2017年第15届东盟华商会专场推荐会“华商走进云南 云品走向世界”讲话)
我们要把大益普洱茶打造成为中国的奢侈品
他提出:“一个国家好不好,要看它的奢侈品多不多。而茶,自古就是一种‘奢侈品’。如今,我们要把大益普洱茶打造成为中国的奢侈品。奢侈品不意味着高价,它代表的是一种高品质,同时也是一种品味和生活格调的体现。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你愿意在某件事物上花费时间、精力、金钱,从而让那件事物成为了‘奢侈品’。大益普洱茶具备这样的气质,我们也希望能将其打造为中国响当当的奢侈品品牌。”
@鲁云(2017年鲁云走访吴远之文章摘录)
主题:大益的使命与气质
谈普洱茶,大益是一座绕不开的高峰——无论你喜欢与否,它都在那里,神一样存在着。
从某个角度说,品读大益是读懂普洱茶行业并正本清源的必须。大益作为行业标杆企业,其一举一动都是茶产业的风向标。丁酉之春观大益,这个近八十年的茶企正处在“涅槃期”:有新生也有隐忧,有紧迫也有从容。这一切,都折射在“掌门人”吴远之身上。
1.关于“大益茶庭”
吴远之:大益茶庭项目自2012年大益就开始着手准备,今后将是大益的主流模式,计划未来十年在全球开一万家茶庭,布点到世界各大城市,并相信茶除了在家里、写字楼里喝,还可以在茶庭里喝。大益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先把这套商业系统吃透,剩下的就是如何“复制”了。大益茶庭作为中国时尚茶饮的代名词,目前来寻求合作的商家不计其数。大益茶庭的总部专门设在“魔都”上海,预计今年在全国新开设18家店,均直营不加盟。坐落在勐海这个僻远小县的大益茶庭,一天销售最高竟然有一百多万,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找上门来的旅游散客。
2.关于“2015年大益销售遭遇‘滑铁卢’”
吴远之坦陈,这既来自互联网的挑战,也是故意为之,合起来是一个事儿——大益通过主动压缩销售甚至关闭门店适应网购的挑战,“断腕”谋转型。今年的大益经销商会议,主题就是“融合共赢”,声称要“告别任性时代,开拓理性繁荣”。“我们坚定不移转型,大益会推出‘宝盒计划’,指导经销商互联网化”。
3.关于“网购”
吴远之说:“之前对网购冲击很担心,但大益没有因此垮下去。大益之所以没垮下去,源自三方面的出击。传统销售发力不说;总部在北京的数据中心,获得了两亿多的线上销售收入;而大益茶庭的开疆拓土,也将更为广覆盖普洱茶消费人群。如果抓住了传统消费人群、线上消费人群和时尚消费人群,大益就不必对未来市场过于担心。经过“背水一战”,大益去年的经销商赚钱了,但挑战还远没有结束。生意经其实也不复杂,吴远之认为,根据需要和环境做好一个企业该做的就是了,正如改制后大益一直努力的那样。除了市场的挑战,吴远之最大的担忧来自人才。“优秀的人才做茶叶的不多,更何况,大益地处边疆,招人就更困难”,吴远之说。为此,大益在北京设立大数据中心;在广州,有它的营销中心;上海是大益茶庭的总部。”
4.关于“大益和英国立顿红茶的竞争”
一个立顿打败中国茶企,这是中华茶人的“共痛点”,大益从未把立顿当作竞争对手。立顿是一个家高效的快销茶饮公司,在性质上和大益有所不同。不过长远看,作为中国茶叶龙头企业,大益和立顿在国际市场上的对决迟早不可避免——目前在很多领域,中国产业也都在打响“遭遇战”,茶也概莫能外。有了生物制茶技术,大益和立顿的对垒面,毫无疑问是在增加。立顿的崛起伴随着当年“日不落帝国”的海外市场扩张,有很强的时代特性;而一种茶口味的形成和产业的普及,也需要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