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禅茶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3-12-02来源:净心茶语 作者:佚名浏览: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
禅茶与八正道
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 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有句话说:“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八正道的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世间的八正道,即是正确生活的一种标准。二是出世间的八正道,是修习智慧解脱道之修行者所应遵行的生活标准。因此可以这么说,八正道是任何修学佛法之佛弟子皆应完成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态度,唯有依八正道才能真正净化修行者的身心。它是一条通过德行(戒)、理性(慧)与精神净化(禅定)而走向体证世间及实相的路径。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为八正道。
 
1、正见:正确的知识和见解就是正见,反之为邪见。世俗生活中的正见是指一些正确经验所积累的知识、善良的心肠,理性恪守的情操,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而产生的一种分辨体系,有一定的相对性。出世间的正见指依教义保持慧照分明,见理正确。但根本上讲,出世间正见则只有在明心见性后的人才会真正拥有,只有通过修习正确的禅定及放下一切杂念与染着后才能生起。
2 、正思维:没有贪、嗔、痴等烦恼的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的过程和状态,所以正思维又称为正欲或正志,也只有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比如脑海里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等,都是正思维的表现。出世间的正思维则指依佛学义理作想作观,利于我们断惑证真。 在品茶时,应该暂时放下世间名利、是非人我,以一颗谦虚的心、无染的心来品茶
3 、正语:不撒谎,不花言巧语,不搬弄是非,不发表引起两者间的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不粗恶口骂人,不苛刻、酷毒之讽刺,不作无意义之空谈。等等就是正语。所谓直心为道场,修行人须光明磊落、坦荡荡、和蔼可亲地说话做事。出世间正语要求较严,不专心修道四处游说、行咒术、算卜、仰观星宿等言辞即是没做到正语。 品茶时当然不可论及东家长西家短的是非以及谈论与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无关的事情。
4、正业:不违法,不侵害一切众生利益的行为和职业等就是正业。修道时修无漏慧,住于清净梵行之中,在行住坐卧中正念而住也为正业。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从事赌、淫、盗、猎、宰屠、毒品、军火买卖等都为邪业。而且这个盗很广义,我们占小便宜,甚致偷税漏税都是盗。因此,凡不属于我们的利益我们硬要占为己有都为盗。 禅茶人当然要坚守正业。
5 、正命:以合法不损害众生利益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乃至不贩卖众生、军火、杀生器具、毒品或嫖赌等行为或行业都为正命的一种体现。若是出家人,则是如法修行,如法求衣服、饮食、坐卧具、病缘医药,不贪图供养等为正命。
6 、正精进:如法认真地修行等都为正精进。反之为邪精进。佛门将木鱼视为法器之一,认为鱼昼夜都不合眼,因此用木制成鱼形,以敲击木鱼警戒僧众昼夜思道,努力修行,这就是正精进的表现。 吃茶就老老实实吃茶,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一门深入。
7、正念: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来说,即是忆念正法,生出信持正法的念头,念经、念佛、念佛咒等都为正念,否则即是失去了正念。在高层次修法中,哪怕有不行善和犯恶的心念也为失去正念。 时时刻刻不离禅茶之“平常心”。
8 、正定:日常生活中,信守正念,不为外境诱惑而沉论、迷失也为正定。对于修行而言,对境无心即是正定,正确的禅定是我们转识成智的有力保障(由定发慧)。外道气功也修禅定,有的则很可能是邪定(易走弯路或走火入魔)。修习正定者才有开启大智慧的无上果报。
 
禅茶与清净心
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也就是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有了清净心,则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之以忍,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忧悲事来能平之以稳…… 品茶就是需要清净心,禅茶首先要“静”然后再进入“净”;“静”者歇却狂心,“净”者一尘不染。
经常听到佛教的朋友们说发心,一般所说的发心,不外乎出点钱出点力,这是发小的心。经典上说发菩提心,什么是发菩提心?大彻大悟而成佛,这是真发心。发菩提心又叫发大悲心,真开悟了,才可以无我,才可以牺牲自我度一切众生。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行用,菩提心是大悲心的体,那么,菩提心的相呢?就是‘圆觉经’所讲的清净心。诸大菩萨虽然大大慈大悲中,自性却是清清净净。菩提者觉悟也,悟了道,得了清净心,才进入大慈大悲菩萨道。
 
禅茶与六和敬
禅茶的“和”就是六和敬,六和敬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1、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大家在一起品茶修行,必须做到互相包容。
2、口和无诤: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要说爱语、柔软语、正语、真实语、实义语。把握说话五原则:
① 仔细聆听,想了再说;
② 语音清楚,语词恰当;
③ 语气温和,态度诚恳;
④ 内容丰富,幽默风趣;
⑤ 不说他过,紧守秘密。
大家在一起品茶,必须要做到语业清净,即说话的语气,要谦和礼貌,悦耳可爱,不宜恶口粗声,引人不快,以致发生争吵的事件。
3、意和同悦:心是一切行为、语言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语言,进而形成什么样的世界。佛弟子端心正意,一心正念。以戒定慧三学调伏自心,以出离心解脱烦恼,以菩提心自利利他,以六度心和四无量心广度众生。日用平常保持精进心、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大慈大悲心、大智心、大愿心、平等心、同理心、光明心、自在心、空心、信心、柔软心、清净心、通达心。面对一切人事物时,于内心作意欣乐:广大意乐、长时意乐、欢喜意乐、荷恩意乐、大志意乐、纯善意乐。大家在一起品茶,必须要做到意业清净,即要有善良的用意,坦白的胸怀,有值得欢心快意的事,要大家一起分享,不要为求个人的欢乐而不顾大众的欢乐,或把个人的快乐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之上。
4、戒和同修:戒是无上菩提本,百善戒为先。戒是定慧二学的根本,无戒则定慧彷佛盖在沙滩上的高楼,容易倒坍。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戒律乃是维持教团的柱石,目的都是在消极止恶和积极行善,只有遵守了禅茶的仪规才能更好的进入“禅茶一味”的境界。
5、见和同解:知见决定一个人或团体的走向与成败,佛教最重正知正见。但随着佛教二千五百余年的发展,不同宗派传承发展出各自的知见,佛弟子宜全盘了解,不应北传讥南传为小乘,南传否定北传为非佛说,密教斥显教为不究竟,应该互相包容。而作为禅茶文化的研究大家都应该抱着一个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目的。
6、利和同均:大家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财利和法利。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必须要大家平均分配,平等享受,不因厚此薄彼,使之发生利害冲突,或养成营私肥己的恶习,不能使教财成为公产,致引起争权夺利的纠纷,会影响到教团的破产。不仅大家一起品尝禅茶甘露而且还要分享禅茶带给大家的法喜。[2]
 
禅茶与雅
正确,合乎规范是名为雅;情趣高尚、超凡脱俗、意趣深远、正而不邪都是“雅”;富贵不矜、贫贱不卑、出淤泥不染、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是谓高雅。
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雅”对中国茶文化影响最深。
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茶承禅意,禅存茶中,把茶的内在精神体验用语言和艺术表现出来就是“雅”,而“雅”所蕴涵的茶的无限“真谛”是需要“吃茶去”才能体验的。而作为“禅茶一味”的禅茶必须是传统的茶之雅与对佛法的领悟的有机结合。
禅茶之旨趣就是籍“雅”来体悟佛法之空性。宇宙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自身在内它的本体都是四大所成,即地、水、火、风这四大所成,在禅茶茶道中四大均有所表,即茶具表地大,沏茶之水表水大,给茶水加温之热力表火大,行茶道之动作或品茶表风大。禅茶虽然是“空”,但禅茶含万法。这里所指的“性空”的“性”不是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物性,而是指一种不依条件(缘)的独立存在的“自性”(自体),“自性”的含义是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人们只要冷静反复推论思考就会领会,不依任何条件的绝对的独立存在的“自性”是根本没有的。佛法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各种条件(缘)而生,任何事物都是“缘生则生”、“缘阙则阙”,即产生该事物的条件具备了,该事物就产生而存在,条件不具备,就不能产生。缘生的事物不能离缘而存在,这就叫作“无自性”,即“性空”。
佛法讲“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们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除身心的束缚,获得解脱和自在。能积极进取、淡泊名利、乐于助人、不图回报,既利于社会,又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些人因不了解“有”的空性本质,过分执着“有”,把“有”当作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这是一种贪欲的人生,一个人对“有”看得太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那么他就会烦恼痛苦。佛法就用“四大皆空”、“万有性空”来破除他们对世间假“有”的常见。世间还有一些人,他们虽能看出“有”的虚幻实质,但因不了解缘起事物的作用不空,相续不空,认为世界一切万物既然是虚幻的,那么生存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们中有的人不顾家庭伦理、社会道德,放纵自己、为所欲为;还有的人则是消极厌世、颓废悲观。这两种人生态度才是虚无主义。佛法就以“性空妙有”、“相续不空”来破除他们执着“空”的断见。
佛法是用“四大皆空”来破除迷界的旧执着——盲目贪婪、极端自私的人生态度,用“相续不空”来建立悟界的新观念——积极奉献、造福人类的人生观。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喝茶  普洱  茶具  茶道  品茶  泡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抹茶是不是磨碎的绿茶呢
抹茶是不是磨碎的绿茶呢
非遗大师茶礼献茶文化发烧友
非遗大师茶礼献茶文化发烧友
不要见到好茶就总想买
不要见到好茶就总想买
与茶一起偷得浮生半日闲
与茶一起偷得浮生半日闲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六)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六)
普洱茶行业重点新闻之价格篇
普洱茶行业重点新闻之价格篇
春节早到会对普洱茶市场有哪些
春节早到会对普洱茶市场有哪些
记住这15种情况喝茶得小心
记住这15种情况喝茶得小心
9个关键词带你解读武夷岩茶的
9个关键词带你解读武夷岩茶的
一壶茶轻煮人生
一壶茶轻煮人生
喝茶时发出“哧溜”声 其实评
喝茶时发出“哧溜”声 其实评
新手购买普洱茶应该具备的“五
新手购买普洱茶应该具备的“五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