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饮茶之乐,在于自得

时间:2020-07-24 11:54来源:荣宝斋文化发展 作者:佚名浏览:
饮茶之乐,在于自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将饮茶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必要选择。在工作闲暇之余,择一幽静清雅之处,沏一清茶,或自斟自饮,自得其乐,或邀三五密友,闲谈高论,意得清新,别有逸趣。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品茶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大众喜爱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习惯。茶叶制作和饮用方式的变迁更是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神话时代“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而解之。”主要作为一种药材;到周朝时作为一种食材,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又到秦汉时改“吃茶”为“喝茶”,并开始制作茶饼;直到唐朝时,煎茶法和茶圣陆羽的出现,使得饮茶之道逐渐开始成为一种艺术,流行于高层人士之中。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到了宋朝,茶叶已经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点茶与斗茶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时尚之一,并与品香、插花、挂画同列当时文人的“四大雅事”。
 
到元明清三代,茶叶制作方式逐渐以炒制散茶冲泡为主,并改进、简化了茶具的类别与形制。如今,我们饮用的茶类及使用的茶具便大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体系的。
 
古人饮茶注重六境: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其核心都在把握一个“品”字,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故有“饮茶三得”之说:得趣、得神、得味。
 
一曰得趣,饮茶可清心静意,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情趣。
 
宋代词道大家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详细记叙了她与丈夫赵明诚品茶行令助学的趣事佳话:“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博书泼茶,甘心老是乡矣!饮茶若此,可谓得其趣。
 
二曰得神,《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意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
 
唐代诗人卢仝嗜茶成癖,他的“七碗茶诗”被人千载传唱。 后流传到日本,并深深影响了日本的茶道。诗曰: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饮茶若此,可谓得其神矣!
 
三曰得味,宋代有一条饮茶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平生极好茶,品茶无数,对各种茶叶的形状和味道了如指掌,闭着眼睛品茶都能说出茶叶的产地,甚至是几时采摘的茶叶
 
同时汪士慎有一个特殊癖好,煮茶的水只取三种:山泉、雪水和花须水。饮茶若此,正可谓已得其味。
 
当然,当下的饮茶习惯与方式,相较古代已有了很大不同。喜欢饮茶的你大可不必拘泥形式,按照自身的喜好选择茶叶、器具、用水、环境等等,搭建属于自己的饮茶仪式感。
 
在笔者看来,饮茶之乐,在于自得。
 
唯其自得,自可得其趣、得其神、得其味!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采摘的茶叶 饮茶习惯 茶叶制作 喝茶 茶树 好茶 茶叶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保护胃的绝佳选择——科学饮茶
保护胃的绝佳选择——科学饮茶
云南少数民族是这样饮茶的
云南少数民族是这样饮茶的
为何喝茶可以应对焦虑?揭开饮
为何喝茶可以应对焦虑?揭开饮
长期饮茶对肾脏的益处:医学角
长期饮茶对肾脏的益处:医学角
饮茶有助于降低患痴呆风险
饮茶有助于降低患痴呆风险
茶与健康:饮茶对心血管疾病的
茶与健康:饮茶对心血管疾病的
红茶与绿茶的四大区别
红茶与绿茶的四大区别
普洱茶醒茶的前提
普洱茶醒茶的前提
香竹箐普洱茶:千年的触摸
香竹箐普洱茶:千年的触摸
相同品质普洱新茶中散茶与紧压
相同品质普洱新茶中散茶与紧压
茶感和口感对等吗
茶感和口感对等吗
融峰普洱茶——传自易武野林的
融峰普洱茶——传自易武野林的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