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版图上,名叫灵峰寺的寺院很多,有很多座都历经了千年的岁月洗礼,其中以浙江省安吉县的灵峰寺尤为著名,但在这里我想告诉你的却是福建省周宁县的灵峰禅寺,因为这座寺院坐落在我的故土家园里,是我童年的乐园,在这里我找寻、感悟到了佛教的极致,那便是佛教“空”的智慧思想。
家乡的灵峰寺是我和许许多多镇上年龄相仿的孩子们童年的乐园,在人的一生中,最单纯、快乐的时光大多在年少时吧,所以有许许多多童年的欢乐在记忆中被印上了刻骨铭心的烙印,承载欢乐的地方同样也让人难以忘怀。我曾经在写过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年少时与古寺有关的快乐:“家乡的那座千年古寺,是我和许多小伙伴儿时的乐园。小时候,每年一到 六月初一,我们总会不辞辛苦,徒步到古寺中去看热闹。因为当时年龄尚小,所以对佛不感兴趣,但我们知道,每年的这一天,古寺中总会游客、香客云集,高朋满座,热闹非凡。在那样的季节里,小山村甜美的水果,还可以把我们肚子里的小馋虫喂饱饱的……所以我们热爱古寺,热爱那里喧嚣过后带给我们的无限回味,和永不孤寂的感觉。儿时,在吃穿住行上,远不如今日的富足,但当时那种快乐的时光却是现在再也找不回来了。”
成年之后,我已经记不清曾经拜访过家乡的这座千年古寺多少次,但我深刻感受到的是每一次在灵峰寺里,我的内心都会感触颇深但又静如止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2002年一位在深圳电视台工作的同学回来,他想拍一部记录片,主题是那些生活在红尘俗世之外的僧尼们如何欢度中国最为喜庆的传统节日春节。那一年灵峰禅寺的香火已经远不如当年,许多的僧人都不愿呆在那里了,在古寺里寄居的更多是那些有着凄凉背景的孤寡老人和他们收留的被人遗弃女婴和一些智障少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看到寺里生活的这些人们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欢欢喜喜的忙里忙外,他们把寺院收拾的干干净净,把简单的斋饭做的美味可口,把我们这些客人招待的无微不至……那个春节,我被灵峰禅寺里的那些人们那份热爱生活的态度深深打动,被他们在困苦生活中,依然积极追求生活的本真、善良、美好的举动深深感动。他们让我明白,我们更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好好生活,乐观向上……
当时光跨越了十年以后,当我从涉世之初的懵懂一步步走过来,工作、生活的阅历也不断丰富之后,我总会想起家乡的灵峰寺带给我的这份刻骨铭心的感动来。令我料想不到的是,有一天我居然带着书写灵峰寺的任务再次走进我心中的这座千年古寺,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这一次当我走进灵峰寺的时候,伫立在这座历经千年沧桑变迁的灵峰禅寺前。我感觉到了一份久违的禅意,感觉到了一份俗世之外的温暖,感觉到了一份悠远的宁静从心中升腾起来……但是,在那份宁静的背后,我喜悦的感觉到这座经常出现在我梦中的古寺即将迎来又一个新的春天。于是此刻的我,多么喜悦的希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并且走进我心中的这座千年古寺,让古寺的佛光与禅意撒播在与古寺有缘的每个人心间。
千年古寺灵峰寺旧名灵显寺,在明万历时因寿宁县知事杨先春匾其寺为“灵峰”后,遂改今名。古寺坐落于周宁县纯池镇禾溪、桃坑两村之间翠竹成叠、环境幽雅的灵显山,为周宁、寿宁、政和三县间的主要千年古刹,被列为闽东首批开放的重点寺庙之一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寺创建于宋淳化元年(990年),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在嘉靖二十五年寿宁知县张鹤年曾为此寺建坊题匾“丹华胜境”,不幸的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一场无情大火使古寺毁于一炬。而在1945年始纯池般若寺法师品春应禾溪、桃坑村民之请,募缘重建了这座古寺,使古寺面貌焕然一新,新建的寺院占地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匀称,气势恢宏。寺院四周环境清幽,冈峦耸翠,林果飘香。有五百罗汉回堂、韦陀把天门、双凤守水口、双蛇斗金龟、双鱼戏水等自然景观。
灵峰寺引人入胜的除了这些佛教景观,我想更多的还是当年灵峰寺住持的佛教智慧。如今每当畅游在灵峰寺里,想起当年灵峰寺的那些热闹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已经圆寂的品春法师来,因为当年灵峰寺的鼎盛香火与品春法师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品春法师一生遵循“爱教必先爱国,爱国不忘爱教。”解放初,即主动把灵峰寺历年收入积存的140余担稻谷献给政府;“抗美援朝”期间,也踊跃捐款购买飞机;土地改革后,一贯坚持自食其力,并在农禅并重中做出突出贡献,在文革的特殊日子里,佛教活动受到限制,他仍带动全寺僧尼节衣缩食,搞好的正常的维护工作;在任灵峰寺主持期间,他还十分关心县内其他佛寺的建设,先后率领其徒重建了多年失修的弥陀庵、白云庵、崇圣庵、般若寺、兴福庵、瑞龙寺等寺院,并十分重视做好传灯人才的培养,法师虽然识字不多,却刻苦学习佛学经典,以恪守戒律付诸行动,不论住寺或外出他寺,均能身教言传佛教真谛,使得聆听他说教的僧尼、居士遍及诸多县市。在1987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为古寺题写匾额“灵峰禅寺”; 1990年,灵峰禅寺举行建寺千年庆典,数以万计的游人香客云集寺中,热闹非凡。在品春法师任住持期间,灵峰寺多次被省佛教协会评为先进单位,台湾岛佛教团体曾四次组团前来参拜,而品春法师的高洁道行,也深得党政部门、佛教界和社会善信的一致尊重和敬仰。
如今当我再次站在古寺的一角蓝天之下,聆听到品春法师的弟子已经归来,准备再次兴盛古寺。当我再次品读一座寺院千年的兴废沧桑,品读一位僧人对佛学与古寺的倾心热爱,一生追随。刹那间,我感觉到一种叫做信仰的光芒,穿越过千年的时空,折射进了我的心里。有诗云:“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佛法、寺院、僧人,他们都在红尘俗世之外,似风般空灵。可是他们却将一种信念植根在了人们的心里,那就是禅的意境:“静下心,没有杂念的时候,你会看到自己空空的意境。
在这空空的意境下,我想起佛教的基本教义是:“诸恶莫行,诸善奉行,是为佛法;坏事别做,善事必做,就是佛教。”品春法师的一生,把佛教的教义阐释的淋漓尽致,而灵峰寺也因了法师的努力兴盛了许久,虽然这些年古寺在品春法师圆寂之后,曾经一度冷清了下来,但在每次重游灵峰寺的时光里,我总会深深感受到:法师给灵峰寺留下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永恒,也许是作为游客的我,心中那丝丝缓缓溢出的宁静;也许更是灵峰寺那悠悠远远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