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佛法存于茶汤

时间:2018-10-10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茶禅一味、茶禅一体是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也是茶文化和禅文化合二为一的集中体现在其自身的孕育、形成及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茶文化的真正形成及其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茶与茶道,能作为领悟人生系一大苦聚集的理路,以和

  “禅一味”、“禅一体”是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也是茶文化和禅文化合二为一的集中体现在其自身的孕育、形成及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茶文化的真正形成及其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茶与茶道,能作为领悟人生系一大苦聚集的理路,以“和静怡真”,以“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之道,从“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中体会生活的平凡、感悟宇宙的奥秘、人生的哲理。从品茗的身心放松中,体悟到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本文摘编自上海佛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易明的论文《茶、禅与“茶禅一味”境界刍议》。

  “茶禅一味”之三昧:“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以禅之悟,茶之雅的融合,消释众生之迷、之俗。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更有禅师将禅茶一味总结为“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溶入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

  心静茶至,茶至灵来。灵来神往,道现其中。善饮心茶者,最得茶灵三昧。此乃饮茶之上上境。

  古代《茶诗》云:“虽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茶禅之道的精神,体现了大乘佛教悲智双运、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真谛。每一个人,都是一片茶叶。只有投入沸水,将小我提升为大我,将大我转化为无我,才能留下一份经久弥醇的余香。

  茶道精神的“和、敬、清、寂”,以出世的品格标举着普世的道德:为人平和、处世恭敬、品质清洁、身心静寂,这是传统的儒、道、释最高的修身养性的境界,通过茶道禅道,在现代生活中的典型运用,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一个范本。

  “茶”字的字型是“草木之中有一人”,即人在自然之中。“人非有品不能闲”。只有有品之人,才能放下身心,融入自然。“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红缕梦》中妙玉论饮茶品茗,其妙处正在于“品”。饮酒为“醉乡”,品茶为“醒乡”。从“醉乡”中觉醒过来,进入清纯的“醒乡”,才能体验人生,品味人生。

  “佛法存于茶汤”,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一杯茶中感受到禅意,吃茶吃茶,将我们的身心安住于当下,同时终日吃茶不沾一滴水,洒脱无执,即可将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化为永恒,“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就是“茶禅一味”的三昧。

  茶,清净茶;心,平常心。以平常心品清净茶,以清净茶养平常心。佛法、禅机,人生的妙谛,尽在区区的杯茶之中了。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文化  中国茶  茶叶  饮茶  茶道  品茶  茶味  转化  茶香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汤鱼丸的做法
普洱茶汤鱼丸的做法
普洱茶汤色的描述
普洱茶汤色的描述
茶在沖泡过程中的变化:茶汤色
茶在沖泡过程中的变化:茶汤色
茶在沖泡过程中的变化:茶汤香
茶在沖泡过程中的变化:茶汤香
茶在沖泡过程中的变化:茶汤滋
茶在沖泡过程中的变化:茶汤滋
浅谈茶汤滋味的复杂性
浅谈茶汤滋味的复杂性
如何在茶汤中作出图案
如何在茶汤中作出图案
教你如何鉴定茶汤
教你如何鉴定茶汤
茶汤之颜色
茶汤之颜色
口感研究:茶汤鲜昧从何而来
口感研究:茶汤鲜昧从何而来
爱上普洱,爱上那一抹琥珀色的
爱上普洱,爱上那一抹琥珀色的
我国提出以茶汤农残水平为依据
我国提出以茶汤农残水平为依据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