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佛法存於茶汤

时间:2018-11-22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饮茶离不开茶汤,谈论茶道同样离不开茶汤。茶汤是茶叶冲瀹后的茶水,茶与水相交融,水即是茶,茶即是水,两者不即不离,密不可分,因此称作茶汤. 日本的珠光禅师说:佛法存於茶汤,已证茶汤真谛。中国的赵州和尚接引学僧时,往往只说吃茶去,独得茶汤三昧。此时此处的茶

 

    离不开茶汤,谈论茶道同样离不开茶汤茶汤茶叶冲瀹后的茶水,茶与水相交融,水即是茶,茶即是水,两者不即不离,密不可分,因此称作“茶汤”.
    日本的珠光禅师说:“佛法存於茶汤”,已证茶汤真谛。中国的赵州和尚接引学僧时,往往只说“吃茶去”,独得茶汤三昧。此时此处的茶汤已超越了茶品、水品、茶器、冲瀹方法等物质层面,直达心源,直面真我,直接体现茶道精髓。简而言之,茶道就是茶汤之道。
    茶汤的光泽、香气、滋味、气韵称作茶汤四相。
    茶汤滋味有甘苦,有轻重,有浓淡,有厚薄,有老嫩软硬之别,有滑利艰涩之辩。对汤味的要求:入口轻,触舌软,过喉嫩,口角滑,后味甘。轻、甘、滑、软、嫩、厚,称为茶汤六味。另外,茶汤还有九德、九香、八雅、七情、四气等。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茶汤的特征虽然繁复,但基本上可归结为“茶汤四相”和“茶汤六味”,即从茶汤的“相”和“味”上推行探究,以期洞达茶汤真谛。
    佛陀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将“我、人、众生、寿者”称为“四相”,并说:“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又说偈语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所有相包括了尘世间的一切种相,也包括茶汤四相。可见,从禅的角度来理解,茶汤四相是虚妄的,不真实的,属於生灭法,因为终归要趋於寂灭。一盏茶汤饮用完后,它的“相”就不存在了,归於寂灭。
    茶汤六味也是如此。一盏茶汤饮用完后,我们对茶汤的体味会逐渐淡化,最终趋于寂灭。
    这是件很令人迷惑的事情:茶汤明明有色泽、香气、滋味、气韵四相,怎么能说是虚妄的呢?而且可能还不止这四相,应该有八万四千种相。不同的人品饮茶汤,所得到的感受都会不同,这是产生茶汤相的根本原因。
    茶汤六味也是如此。可能还不止轻、甘、滑、嫩、软、厚这六味,应该有八万四千种滋味,不同人的品饮茶汤,所得到的感受都会不同。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论述汤的“相”和“滋味”呢?或者说如何理解我们眼前的这一盏茶汤呢?我们觉得还是应该从佛教典籍中来寻求答案。
    佛陀在《妙法莲花经.药草喻品第五》中说:“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常寂灭相,终归於空。”这个说法太神奇了,使我们顿时从茶汤的四相、六味中解脱出来,领悟茶汤真谛。这里所说的“一相一味”,也就是寂灭相、禅悦味。
    所以茶汤虽然有“四相”的区分,其实只有一相:寂灭相。
    我们认为,之所以有茶汤四相的说法,是因为我们内心执著和区别的结果,也就是《金刚经》中说的“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种分别心。首先,品饮茶汤的是我们自己,而非他人;其次,不同的人品饮茶汤,得到的感受都会不同,这就是茶汤的众生相;还有一个根本目的,就是我们品饮茶汤,为的是修养心性,以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就是寿者相。可见我们以往品饮茶汤,其实都是在茶汤四相的生死轮回中纠缠,了无止息,不能得自在。如果我们能够除掉“我、人、众生、寿者”这根本四相,那么茶汤四相也就不存在了,此时只有一相:寂灭相。
    佛陀在《唯摩诘所说经方便品第二》中赞叹唯摩诘居士说:“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这里所说的饮食,扩展开来讲,也包括茶汤品饮。所以茶汤的滋味虽然有“六味”之多,其实只有一味:禅悦之味。
    茶汤入口后,或甘苦,或浓淡,或轻重,或厚薄,不一而足。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内心执著和区别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彻底抛弃“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以恭敬心、平等心、喜悦心以及清静心来品饮眼前这一碗茶汤,其实只有一种滋味:禅悦味。此时茶味即是禅味,禅味即是茶味,茶禅互参,禅茶不二,这才是真正的“茶禅一味”,也就是茶汤的禅悦之味。
    所以我们以为,用“一相一味”能更好地论述茶汤的特征和我们品饮茶汤后的感受。
    “一”,在这里不仅仅是量词,也代表时间、空间乃至世界的实相等。我们常说的“一时”、“一合相”、“万法归一”、“道生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吾道以一贯之”等的“一”,就是这个意思。正如佛陀在《妙法莲花经》偈言中所说:“佛以此喻,方便开示。种种言辞,演说一法。于佛智慧,如海一。
我雨法雨,充满世间。一味之法,力修行。如彼丛林,药草诸树。其大小,渐增茂好。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诸世间,普得具足。渐次修行,皆得道果。”可以这样认为,从禅法和茶法的角度来理解,“一”就是实相,就是根本,就是我们自性真如在茶汤中的体现。
    那么,茶汤的“一相一味”是否就是茶汤的真谛、或者说究竟呢?
    对此,我们依然心存疑惑,因此想借著今天这样的殊胜因缘,将我们的疑惑说出来,并求证于在座的诸方大德和同道,以期探求茶汤真谛。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汤滋味  茶叶  饮茶  茶道  生茶  茶味  吃茶  茶汤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通个对比叶底和茶汤辨别陈茶的
通个对比叶底和茶汤辨别陈茶的
冲泡多少道的茶汤才算“尾水”
冲泡多少道的茶汤才算“尾水”
不同的器具及注水方式冲泡对普
不同的器具及注水方式冲泡对普
红茶汤色常用评语
红茶汤色常用评语
普洱茶汤里面出现黑杂质是什么
普洱茶汤里面出现黑杂质是什么
品茶如何观茶汤辨茶质呢?
品茶如何观茶汤辨茶质呢?
何以普洱茶汤会出现浑浊现象呢
何以普洱茶汤会出现浑浊现象呢
普洱茶茶汤的“水路”品感介绍
普洱茶茶汤的“水路”品感介绍
普洱茶茶汤糯滑感好的6个因素
普洱茶茶汤糯滑感好的6个因素
到底是那些原因会导致冲泡的茶
到底是那些原因会导致冲泡的茶
茶汤的颜色看出说不出怎么办呢
茶汤的颜色看出说不出怎么办呢
到底茶汤里究竟是什么因素会让
到底茶汤里究竟是什么因素会让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