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茶叶与佛教

时间:2014-11-26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教义和僧徒生活的需要,茶叶与佛教之间很快就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根据佛教的规制,在饮食上,僧人要遵守不饮酒、非时食(过午不食)和戒荤食素等戒律。佛教重视坐禅修行。坐禅讲究专注一境,静坐思维,而且必须跏跌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教义和僧徒生活的需要,茶叶与佛教之间很快就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根据佛教的规制,在饮食上,僧人要遵守不饮酒、非时食(过午不食)和戒荤食素等戒律。佛教重视坐禅修行。坐禅讲究专注一境,静坐思维,而且必须跏跌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更不能卧床睡眠,通常坐禅达九十天之久。长时间的坐禅会使人产生疲倦和睡眠的欲望,为此,需要一种既符合佛教戒律,又可以消除坐禅产生的疲劳和作为午后不食之补充的饮料。这样,具有提神益思、驱除睡魔、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茶叶便成为僧徒们最理想的饮料。
    
    佛教徒饮茶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时代。《晋书·艺术传》记载,僧徒单道开在后赵的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昭德寺内坐禅修行,他不畏寒暑,昼夜不卧,“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中国古代有将茶叶掺和果料香料一同饮用的习惯。“茶苏”是一种将茶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叶尚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
    
    唐宋以后,佛教中的禅宗得到迅速发展。禅宗强调以坐禅的方式,彻悟自己的心性,所以,禅宗寺院十分讲究饮茶。《封氏闻见记》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由于禅宗的大力提倡,不仅寺院僧人饮茶成风,而且促进了北方民间饮茶习惯的进一步普及。一些僧人嗜好饮茶,竟至“唯茶是求”的地步。唐大中三年(849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二十岁。宣皇问服何药而至此。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宋钱易《南部新书》)。宋代禅僧饮茶已经十分普遍。道原《景德传灯录》中说及吃茶的地方就有六七十次之多。其中有:“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的记载。温州瑞鹿寺的本先禅师,“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礼拜,归下去打睡了,起来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上堂吃饭了盥漱,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此时,饮茶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饮茶习惯  茶的历史  普洱茶  普洱  功效  好茶  茶叶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叶中的甜味是什么决定的
茶叶中的甜味是什么决定的
众生似茶叶沸水沏好茶
众生似茶叶沸水沏好茶
冲泡茶叶时盖碗和紫砂壶如何抉
冲泡茶叶时盖碗和紫砂壶如何抉
科普解析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科普解析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如何学习茶叶的香气类型
如何学习茶叶的香气类型
世界各国茶叶组织商讨“国际茶
世界各国茶叶组织商讨“国际茶
什么是茶叶发酵
什么是茶叶发酵
我想收藏点茶叶放个几十年收藏
我想收藏点茶叶放个几十年收藏
2016年茶叶产业发展特点与2017
2016年茶叶产业发展特点与2017
茶树花真面目:竟然是茶叶的天
茶树花真面目:竟然是茶叶的天
揭秘世界最大茶叶拍卖市场内幕
揭秘世界最大茶叶拍卖市场内幕
鲜叶采摘:每一片茶叶都是追逐
鲜叶采摘:每一片茶叶都是追逐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