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千古礼仪之邦,茶的礼仪世代相传。不仅宫廷官府、平民百姓极为重视,连跳出尘世之外的佛门也不例外。佛门茶礼多表现于敬佛、佛事和敬客之时。
汉族寺院中,尤其是禅院,大都设有祖师堂。一般祖师堂所供的祖师有三位,一位是本宗创始人,如禅宗的达摩、慈恩宗的玄奘等;一位是对本宗的创立建有重大功德的僧人,如天台宗的智顗、禅宗的怀海等;还有一位则是本寺院的建立者。王景琳的《中国古代寺院生活》较为洋细地介绍达摩祖师忌日前一天,即十月初四日就开始的禅院祭祖礼俗:
祭祖礼仪形式比较简单,无昨烧香、跪拜、供茶、诵经等,但却要反复地、一次次地进行。当日晚课之后,钟头撞响大钟三声,众僧集于祖师堂,首先由住持向祖师土香、行礼、供茶、接着众僧向祖师行三跪拜礼,并跟着维那念诵、做回向。第一遍祭祖就算结束了。第二遍祭祖在东钟鸣响之后举行,这一次主要是到祖师堂诵经做法享,全寺僧众及仆役同到达摩像前参拜。第三遍祭祖是在第二天,即十月初五早课后,钟头将再次鸣响大钟三声,于是众僧再回到祖师堂,还是先由住持上香、上汤、上粥、上茶,维那则唱三次“奈麻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众僧齐和三次,又一次唱诵起《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接诵《变食咒》十四遍,《甘露咒》、《普供咒》各三遍。最后由维那将达摩祖师创立本宗的丰功伟绩叙说一番,全寺僧众向祖师三拜,祭祖仪式即告结来。到来年的十月初四日、初五日,只需如此重演一遥,就算是对祖师的祭祀。
可见,在祭祖礼仪形式的四个环节中,“供茶”是其中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寺院祭灶时,供品除了水果、素食外,还要敬献香茶。茶叶在寺院礼佛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茶不仅在僧人们的修行过程中有助于坐禅、谈佛,从茶中去体悟禅机,而且具有融洽寺内僧众关系,联络上下僧众感情,促进各方僧众合作的神奇妙用。尤其在一年一次的“大请职”期间,一道道茶状,一次次茶会,更能体现茶在礼俗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中国古代寺院生活》对此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我们不妨复述一遍:
当新的两序职事僧确定之后,住持要设茶会请新旧两序职事僧与会,借以对卸任的职事僧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与新的职事僧通力合作,还要为之“鸣鼓讲茶礼”。次日早晨,住持要特请新上任的两序第一职位,也是寺院中除住持外地位最高的僧人—首座饮茶。住持请新首座饮茶,有特定的礼仪形式,一般事先由住持侍者写好茶状,其作用相当于请人赴席的请柬,书写格式大致是:
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新命首座。聊旌陈贺之仪。所请诸知事,大众同垂光伴
今月X日侍司某敏白
新首座接到茶状,按照习惯,应先拜请住持,然后由住持亲自送其入座,并为之执盏点茶。
首座受过住持茶礼后,次早也要邀请寺内其他职事僧及僧众饮茶。不过,新首座请僧众饮茶,事先要征得住持批准,否则便有笼络人心之嫌。首座请茶也要写茶状,并派人交与茶头,张贴在僧堂之前,然后挂起点茶牌,待僧众齐集云堂,新首座也要亲自为众人一一执盏点茶。
禅门清规还把日常饮茶和待客方法都加以规范,元代德辉禅师所着的《百丈清规》对出入茶寮的礼仪、“头首”在僧堂点茶的过程都有详细记载。虽然寺院中来客必上茶,但因客人身份不同,茶也有档次高低之分,如何上茶,上什么茶,都是颇有讲究的。
据《蛮瓯志)记载:觉林院的僧侣,“待客人惊雷笑(中等茶),自奉以置带草(下等茶),供佛以紫茸香(上等香)。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各地寺院的通例,一般普通宾客到寺院,都是由知客迎进客堂上普通之茶;倘若客人有所施舍,再进一步请入茶堂品茶;倘来客很有地位或是寺院的大施主,往往都由知客引进方丈由住持陪同饮茶,这是寺院中以茶待客的最高礼节,这道茶多是寺院中最好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