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安吉,喜欢茶的人都会想到安吉白茶,起初我也不例外,但因为对那个县城未曾谋面,道听途说总是不够真切,朋友常说我是个怪人,总喜欢关注些偏冷门的东西。那么好吧,这次我也当回“正常人”,不过不是说白茶,而是安吉的另一个名字——“中国竹乡”。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没少看武侠小说、武侠电视剧,经常出现的对决战场上总在一片姣绿之中,刀光剑影、竹叶斑驳伴随狂风许许;不然就是主角化腐朽为神奇的以竹为刀,视竹为剑,让人觉得开天辟地都不在话下。而除此之外,其实从古至今,竹就受到民间百姓和文人雅士的喜爱,除了人们思想上对梅兰竹菊的高度人文赞赏,与竹自然具有翠青的色彩、光滑的肌理也有很大的关系。李贺曾说: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
竹的曼妙之姿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最吸引人目光的不是日光之下、清水之上的潋滟简影,而是一如既往的谦和坚毅,这不仅仅是一种人文精神,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存在为人们编织了一种生活。
《竹谱详录》中详细描绘了我国三百多种竹,而安吉则是一部生机勃勃的活竹谱。竹本身具有细致的纹理,听当地的老人说,一根竹可以劈成12层篾,用以编织当地特有的生活用具,且为了环保,这些用具都不会进行喷漆的工序,以本色示人,亦为健康。绿的色系有很多种,竹也一样,就像竹构成了绿的海洋,而不同的生长环境也造就了这片海域中不同的“水”,柔似大海抚慰人心,也壮如山巅俯瞰世间。
我是做茶的人,或者准确点说我只是一个单纯喜欢茶的人。看得最多用的也最多的就是竹则与茶匙,连竹编茶叶罐似乎都很少用到。在安吉待的那段时日,朋友家的老人是竹编的传统手工艺人,与我聊了不少,那位爷爷热心的告诉我其实竹编产品是竹中韧性的最好体现,不同颜色的篾有不同的效果和作用,同样的一类成品,在竹编这种效应中,“对称”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但安吉竹编制品中,几何图形却经常出现,圆形、椭圆、方形等等,生活中最简单的形状,构造出最复杂的手工编织品。老人操着当地话讲了许久,过了一会看见我似懂非懂的样子,就把让朋友拉来在旁边当起了“翻译”。
漫步在县城里,琳琅满目的竹编制品让人应接不暇,商家看我是个外地人,给我小小的科普了下。刚制好的竹编成品大多青绿色,时间久了或者保存不好受到潮气与灰尘的影响,就会逐渐变成不美观的灰色。以前不懂这些的时候总觉得外面卖的东西不像真的,现在又想想,也不尽然全是假的吧。
我们不能像电影里的武侠高手一样以竹为剑,指点江山,拓拔敌对国家。但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寄托在这根微小却坚韧的竹之中,对于爱美的人而言,或许提一个竹编小包;对于爱茶的人而言,可以摆放一个竹编茶罐;于君子而言,就摆一盆竹吧,让它慢慢的生长。或许与竹制品接触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想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类的豪情壮志,但总归,这份浅淡的精神会在身边慢慢变大。
生活中总在讨论,到底什么才是美?去一下安吉竹林,就会知道“用即是美”。人类生活在钢铁城市中,我们需要的美不能只具备观赏的性能,更应该具备的是实用性。我们需要生活,如果只是单纯的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而不能用手去摸,这种美也是会增添些许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