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

时间:2020-01-08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微笑,遂有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南北朝时由达摩传来中国。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其事近诞,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义。嗣后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微笑,遂有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南北朝时由达摩传来中国。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其事近诞,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义。嗣后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演至唐代,而禅文化兴起。
 
   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许多名茶,最初出于禅僧之手得益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
 
   出家僧众自古习文、诵经、品茗,佛文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文化。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佛为众生,茶蕴万象;佛度俗人,茶净苍生,一佛一茶,如水光山影,自然相生。佛教初入中国时,国人多视之为神仙方术一类。当时僧人多修习小乘禅法,且严格遵循过午不食的戒规。为了补足午后的营养,提神益思,驱除禅修中的昏沉,同时也为了养生,迫切需要一种秘方或带有药用功能的饮料。而正是这种需要,两千年来,使茶与佛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熹早年崇佛,常与五夫开普寺住持圆悟大师一起品茶论禅,体验茶禅一味,建立了深厚感情,成为忘年之交。朱熹后来又以茶悟道,以茶悟儒:“物之甘者,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盖理天下之至严,行之各得其分,则至和。”
 
   日本僧人荣西禅师在其著作《吃茶养生记》的序中说:“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文化  茶树  茶道  品茶  吃茶  品茗  茶礼  养生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第二届茶文化图书展
第二届茶文化图书展
禅茶文化与寺院佛教
禅茶文化与寺院佛教
一杯茶里的世界和“漫天花雨”
一杯茶里的世界和“漫天花雨”
家是茶文化的缘起之所
家是茶文化的缘起之所
建盏:宋朝茶文化的主角
建盏:宋朝茶文化的主角
茶宠一种茶文化信仰
茶宠一种茶文化信仰
“传播黑茶文化”为主题的黑茶
“传播黑茶文化”为主题的黑茶
茶文化的现状和发展
茶文化的现状和发展
2017第十九届湖南茶文化节
2017第十九届湖南茶文化节
安溪茶文化惊艳海丝茶王争霸赛
安溪茶文化惊艳海丝茶王争霸赛
紫砂艺术与茶文化的融合
紫砂艺术与茶文化的融合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候茶文化的酝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候茶文化的酝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