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茶味和禅味

时间:2024-01-12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佛门有一句禅语:茶禅一味。 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便成为佛家信徒的最佳饮品。 据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岸寺有降魔禅大兴禅教,学禅务不寐,又不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佛门有一句禅语:茶禅一味。
 
   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便成为佛家信徒的最佳饮品。
 
   据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岸寺有降魔禅大兴禅教,学禅务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相仿效,遂成风俗。”许多僧人嗜好饮茶,竟至“惟茶是求”的地步。古代诗人陆容有诗咏道:“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佛教对饮茶的重视,使饮茶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寺院内设有“茶堂”,是禅僧讨论教义、招待施主和品茗之处;法堂内的“茶鼓”,是召集僧人饮茶所击之鼓;寺院设有“茶头”,负责煮茶献茶;寺院门前有数名“施茶僧”,施惠茶水。僧人对我国茶艺的发展也起过重要作用,他们最初吸取民间方法将茶叶、香料、果料同桂、姜等一起煮饮,称为“茶苏”。到了宋代,余杭还举行过“茶宴”和“斗茶”活动,并且发明了把茶叶嫩芽研成粉末,用开水冲泡的“点茶法”。
 
   随着饮茶之风的兴起,许多品茶大师出自寺院。唐代陆羽曾是僧人,嗜茶且精于茶道,后被誉为“茶圣”,所撰《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茶与佛事有着历史的渊源。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这时恰好是茶树开始在中国广为栽培的时候;佛教盛于唐代,与饮茶习俗遍及中国几乎同步。从地点看,南方的高山峻岭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最适宜茶树生长,同时,高山密林远在红尘之外,是追求“远避尘世,静宜诵颂”的佛教建寺庙的理想之处。
 
   纵观茶史,各种名茶经历了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的漫长过程,首开茶树培植先河的是寺院的僧人。浙江天台山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素有“佛天雨露,帝王仙浆”之誉的名茶“天台云雾”就首创于僧人之手;四川雅安的蒙山茶,相传是西汉蒙山甘露寺禅师吴理直所栽,称为“仙茶”;庐山云雾茶是晋代名僧慧远在东林寺所植;福建武夷山出产的名茶“武夷岩茶”,以寺院采制的最为得法,僧人们根据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分别制成“寿星眉”、“莲子心”、“凤尾龙须”三种名茶;武夷山天观寺所产大红袍,也是寺院名茶;江苏洞庭东山碧螺春茶,是北宋洞庭东山水月院山僧所植并制。
 
   以茶道闻名于世的日本,原来并不产茶。在唐代,日本留学僧从中国广州明惠禅寺、宁波天童寺把名茶籽带回日本,种在了梵释寺等寺院。弘仁六年(公元815年),嵯峨天皇到梵释寺品茶,十分高兴,下令推广茶树种植。从此,中国茶叶在日本扎下了根。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庐山云雾茶  采摘的茶叶  武夷岩茶  饮茶习俗  中国茶叶  碧螺春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沉浸在茶味的思绪里
沉浸在茶味的思绪里
茶味的变幻及体验
茶味的变幻及体验
放下才喝懂真茶味
放下才喝懂真茶味
多年之后的贺松巴达普洱茶味道
多年之后的贺松巴达普洱茶味道
主观、客观两方面解析为什么不
主观、客观两方面解析为什么不
喝了这多年茶原来茶味是从这里
喝了这多年茶原来茶味是从这里
茶味原来从这里来
茶味原来从这里来
金枫普洱茶味若秋风妙哉
金枫普洱茶味若秋风妙哉
真生活才有真茶味
真生活才有真茶味
悠悠禅音 淡淡茶味
悠悠禅音 淡淡茶味
喝茶:始于茶香 陷于茶味 忠于
喝茶:始于茶香 陷于茶味 忠于
茶味的真相一文弄懂
茶味的真相一文弄懂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