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禅茶相依 澄和明净

时间:2018-07-27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中国种植饮用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早与寺院僧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僧家戒律甚多,就饮食来说,戒荤、戒酒,惟不戒茶。有语云:有酒成仙,无酒成佛。佛追求随缘,无我,是出世,是因果,与酒的狂放、张扬、愤世嫉俗格格不入。佛家讲平和,这与茶的清雅、淡泊、澄


       中国种植饮用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早与寺院僧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僧家戒律甚多,就饮食来说,戒荤、戒酒,惟不戒茶。有语云:“有酒成仙,无酒成佛”。佛追求随缘,无我,是出世,是因果,与酒的狂放、张扬、愤世嫉俗格格不入。佛家讲平和,这与茶的清雅、淡泊、澄明极是相和。

  佛家有早晚念课的规矩,比俗生自然要守时辛苦得多,早晚诵经,静修禅礼,使心态平和,自甘寂寞,一心侍佛,普度众生。除了清灯黄卷、晨钟暮鼓、清风明月,还需有茶醒脑提神,以达到诵--诵经、记--记佛家经典、修--修炼禅悟、持--约束修行,遵佛家规范。

  佛教传入东方后,这种外来信仰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方面,是洋为中用的成功典范。其间除了儒家文化中的修齐治平,特别是修的观念与之相合外,也正因苦难、沉重的中国民间,始终在寻找-种思想寄托,一种在苦难的现实煎熬中的人们寻求的平衡和自处。于是有了道。道是一种刚性应对,也有积极的不合作之意。而佛则更多的是在清贫、在苦难中寻求一种平衡和妥协,是一种柔性应对,这于强权之下的中国芸芸众生似乎更为需要。

  柔性的妥协文化,更多的是面对自我,面对内心。即使是面对客观,也是与客观的相对平衡,它的积极进取是一种普度。普度也只是一种教义的普遍认同和心灵调适,没有太多除暴安良、变革现状的成份,要说有,也只寄希望于因果轮回。我有一首题香积寺的诗,企图阐解佛家的教义,但未必尽其意。诗曰:“聚善可普度,香积是佛缘,得生皆因果,无欲自超然。”

  佛家以茶为伴,于是茶文化在庙堂、在民间发展的同时,也在寺院发展起来,寺院得文化的近水楼台与传播的先机,或者说占有文化传播的平台,于是更有其倡导性,对于在寺的出家人,在家的居士,以及这些僧俗辐射的广大社会人群,无疑是一种示范。于是在茶道茶文化的实践与学术阐发方面,也就有了行领作用。寺院茶文化在古代中国虽比不上庙堂,比不上士大夫及文人雅士,但却也是重要的一翼。

  民间的劳苦大众,对于茶,形而下的方面多,注重解渴、消暑、祛病,主要在物质实用方面。而寺院除了这些形而下的需求,还有形而上的精神层面,形成观念形态的文化范畴。

  佛家修炼的清静无为、澄和明净,与茶的品性相向,精神层面是和谐投契的。于是“茶禅一味”才能成为-种概括,茶和禅是同一的,茶道即佛道。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文化  茶道  历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不同的茶用紫砂壶泡可以预防一
不同的茶用紫砂壶泡可以预防一
紫砂壶上茶山能提升价值吗
紫砂壶上茶山能提升价值吗
茶为什么会涩呢?
茶为什么会涩呢?
泡茶的茶具
泡茶的茶具
喝茶的茶具
喝茶的茶具
红茶重久泡 黑茶重洗茶
红茶重久泡 黑茶重洗茶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
泡茶要讲究的方面
泡茶要讲究的方面
绿茶之湘波绿
绿茶之湘波绿
区分普洱生茶和熟茶
区分普洱生茶和熟茶
宋朝之前无茶壶
宋朝之前无茶壶
消费者如何通过品牌认知普洱茶
消费者如何通过品牌认知普洱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