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仁炟法师访谈:禅茶一味水天相接

时间:2016-08-27 15:39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小仙浏览:
佛教文化:仁炟法师您好,请问您怎样看待佛教与茶文化的关系? 法师:我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禅借茶道显,茶倚禅生香。这就是佛教的禅与茶的关系。茶文化离不开佛教的禅文化,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佛教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发现和饮用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长盛不
普洱茶
佛教文化:仁炟法师您好,请问您怎样看待佛教与茶文化的关系?
法师:我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禅借茶道显,倚禅生香。”这就是佛教的禅与的关系。文化离不开佛教的禅文化,“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佛教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发现和饮用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长盛不衰、传遍全球。但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茶文化还需要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说起佛教与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早在公元前52年西汉年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从此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因此他被尊称为“茶祖”。到了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便在蒙顶山剃度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他被后人尊称为甘露禅师。
到了晋朝,据《晋书·艺术传》和后世编写的《梁高僧专》所载,都提到东晋僧人单道开在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坐禅修行,经常饮用一种将茶、姜、桂、桔、枣等合煮,名曰“茶苏”的饮料。这是早期关于僧人饮茶的正式记载。另外呢,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也对中国的茶文化有很大贡献。《庐山乃志》中记载:“晋朝以来,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植。”相传慧远将野生的庐山云雾茶改造为家生茶,他经常以自种自制的茶款待陶渊明等好友。
 
唐朝禅宗大兴,佛教对茶文化的影响就更大了。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这样描述:“茶,南人好饮之,北人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昔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由此可见,北方的饮茶习惯是借着禅宗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茶叶的南北贸易也随之迅速兴旺起来,茶叶从南方产地源源北上,“舟车相继、所在山积”。禅宗对茶的推广作用,是相当大的。
佛教对茶文化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种茶,古代多数名茶都与佛门有关。佛教寺院多在云雾缭绕的深山幽谷,雨量充沛,土层深厚,最适宜茶树生长。尤其是禅宗,倡导“农禅结合”自给自足的修行方式,寺院栽茶、制茶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崇山峻岭原有大量野生茶树,为僧人开辟新茶园创造了条件,所以素有“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高山出好茶”的谚语。最早的茶园,也大多在寺院旁,稍晚才出现民间茶园。
僧人种茶、采茶、制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很多茶中珍品,均有僧人创制,流传至今。例如四川蒙山茶,相传为汉代甘露普慧禅师亲手所植,有“仙茶”之誉;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宋元以来,该茶以寺院所制最为得法,因此当地多以僧人为茶师;江苏洞庭山水月院僧人擅长制茶,出产以寺院命名的“水月茶”,即今有名的碧螺春茶;普陀山的普茶、黄山的云雾茶、大理的威通茶、天台万年寺的罗汉供茶、杭州法镜寺的香林茶等,也都是僧人创制、流传而出的珍品。此外,浙江云和县惠明寺的“惠明茶”具有色泽绿润,久饮香气不绝的特点。它曾以优异的质量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
 
唐朝有两位大师对中国的禅文化和茶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位是禅文化大师赵州和尚从谂(shěn)禅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他八十几岁还坚持行脚参学,足迹遍布河北、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后来在赵州驻锡观音院,弘扬禅法达40年,僧俗共仰,为丛林楷模,人称“赵州古佛”。赵州和尚有一个著名的公案“吃茶去”——从谂和尚问一位刚到观音院参访的僧人:“曾到过这里么?”那僧答:“曾来过。”从谂和尚说:“吃茶去。”从谂和尚又问另一位僧人:“曾到过这里么?”答:“没到过。”从谂和尚还是说:“吃茶去。”当时在场的观音院院主不解其意,问赵州从谂和尚:“为什么曾到过这里的叫吃茶去,不曾到的也叫吃茶去?”从谂和尚大呼:“院主!”院主回答:“在!”从谂和尚说:“你不会老僧意,吃茶去!”他为什么这样回答,大家一起参!
另外一位是茶文化大师陆羽,他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自小是孤儿,呱呱落地便被弃于湖边,被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捡回寺院暂为收养。12岁时他离开寺院,28岁后长住湖州标山一带,交了个和尚朋友,就是诗僧皎然。陆羽自幼跟随智积禅师,积公煮得一手好茶,陆羽从他那里学得了茶艺之术,并迷上了这门技艺。在他48岁时在湖州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着《茶经》。这部书的完成与他长期在茶区生活有关,但更主要得益于佛门经历。《茶经》主要是对中国僧人种茶、制茶、烹茶、饮茶生活经验的总结。
唐宋之际,儒释道三教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发展,唐朝对“三教”始终采取了兼收并容的方针。宋代著名临济宗禅师圆悟克勤,在湖南夹山完成“禅门第一书”《碧岩录》的撰写,并悟出禅茶一味之道。从他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饮茶和禅宗修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僧人从最初以饮茶醒脑、提神坐禅,发展到开辟茶园种茶、采茶、制茶,直至以茶助道,品茶参禅、禅修茶道、禅茶一味。
 
唐朝中后期和宋朝,这种结合更加紧密,几乎“寺寺种茶,无僧不茶”。禅院中专设“茶寮”,以供众僧吃茶;专门煎茶的僧人,称为“茶头”。丛林规则,每天要在佛前、祖前、灵前供茶。新住持晋山时,也有点茶的仪式;甚至有以茶为筵的“茶会”。除此之外,佛教还有茶供、茶榜、茶堂、茶鼓、施茶僧、戒腊茶、化茶、茶礼、普茶等专有名词,足见茶已成为佛教寺院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茶供:用来供佛的茶。寺院茶,一般用途有三:供佛、待客、自奉。僧人待客用中等茶,自己饮用用下等茶,供佛用上等茶。
茶榜:亦即关于茶的告示。煎汤点茶是丛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般的茶会无需张贴茶榜。重要茶会,如普茶之前,寺院将张贴茶榜,告知大众。
茶堂:寺院内设有“茶堂”,是专供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
茶鼓:法堂内的“茶鼓”是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
施茶僧: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为过往的行人施惠茶水。
戒腊茶:僧众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次序饮茶,称作“戒腊茶”。
化茶:化缘乞食得来的茶。
茶礼:又叫“茶银”,最初是指茶的礼品。后来演化,“礼品”统称为“茶礼”。而民间有些地方,则把“茶礼”具体化为“聘礼”。
普茶:寺院重大的礼节性茶会,称为普茶。一般在四时节庆,或者聘请监院、首座,迎请新方丈等重大场合,寺院都会举行普茶大会。普茶会上,谈佛经、论茶道、赋诗词,把佛教修行、饮茶谈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
 
自此后的一千余年,佛教虽历经兴衰,但僧人以奉茶为待客之道,却从未改变。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品茶之风始于寺院,盛行于寺院。唐宋之后,禅宗大盛,品茶之风也更加普及,饮茶已经成为各阶层人们生活以及待客的一部分。而佛教的博大精深与慈悲济世,禅的离言绝相,之深、之美、之妙,不仅丰富、发展了茶文化,同时自成一体,形成独特的禅茶文化,吸引文人雅士、士绅贤达,广及社会大众,追随、学习。
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种植,是中国茶对外传播的最早记录。后又有日僧南浦昭明将中国茶道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中国茶传入英国,于是乎有了伦敦“下午茶”;传至欧美,竟有所谓“基督禅”者;1780年茶树引种到印度,茶叶出口贸易变成印度的重要经济来源,印度红茶和奶茶(Chai)至今闻名世界,茶成为被印度各阶层广为接受的饮品。一千多年来,茶禅文化走出国门,在海外与当地文化相互交融,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佛教寺院的茶礼、茶风,传播到社会,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和重要活动中。从茶的种植、采制,到饮茶习俗的形成和对外传播,以及流传千古的禅诗茶偈、禅音茶韵等,佛教引领着茶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佛教文化:佛教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能够对社会起到什么作用?
法师:提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的使命和内涵。《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是不分家的,“礼乐”并重,相辅相成。从古至今,我们的老祖宗就非常重视礼乐,礼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夏商时期,古代先贤制礼作乐;到了周朝就更重视乐舞修养了,周公专门制定了礼乐制度,以此教化人民遵守道德伦理、维护社会秩序的人伦和谐,周王室及贵族子弟在20岁左右必须全面掌握各种礼仪乐舞。春秋时代,孔子反复强调“礼、乐”的重要性:在大的方面,礼乐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兴衰、稳固和谐;从小处看,礼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眼界和心胸开朗,同时规范个人行[微博]为,更加知礼,重仁义道德、温文尔雅、谦恭礼让。在儒家文化中,盛大典雅的礼乐仪式并不只是为了取悦耳目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通过礼乐引领人心向善。《乐记》中这样说:“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道出了音乐在身心修养乃至国家管理各方面的教化功能。“礼乐文化”有提升道德、完善自我的作用。
现在我们再回到佛教音乐话题上来。梵呗是佛教传统音乐的代表,梵是清净,而呗则是咏颂。《长阿含经》中提到梵呗有五种清净:“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据《法苑珠琳》的记载,梵呗“清而不弱,雄而不猛,流而不越,凝而不滞,趣发只鹫之风,韵结霄汉之气,远听则汪洋以峻雅,近属则从容以和肃,此其大致也。”透过唱诵、吟咏梵呗,不但能摄受人心、净化心灵,还能止断外缘、息却妄心,开启智慧、提升品格、健全人格。梵呗与儒家所提倡的《韶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教音乐以诗词赞偈或佛教文化为基础而创作,体现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蕴含着济世利人的精神。虽无说教,但其以德为本的音乐形式,传递给听者的是心灵的净化、真诚善良典雅的熏陶和自在与解脱。
 
深圳正觉文化公司于2013年12月和2014年4月分别在深圳和济南举办的“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是公益文化活动,主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奉献真诚善良典雅作品。他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系列新禅乐作品。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作曲风格或空灵自在,或舒畅豪迈,或平静柔和,既有中国古典音乐的高贵典雅,也在西方音乐、民间音乐和通俗音乐中吸取部分元素;作词来源于仁炟在朝礼九华山期间写作的禅诗,包括十二首禅茶组诗,力求全面展现禅茶文化“正、清、和、雅”的精神和“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内涵;演奏的乐器也更加丰富,既有中国传统乐器古琴,又有经典的西洋乐器小提琴;表现方式也包括器乐演奏、吟咏、歌唱、舞蹈等多种方式。仅仅是歌唱,就包括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方式,更为现代人所喜闻乐见。以女声合唱《举杯对月》为例,使用西洋乐器伴奏,音乐若有若无,歌唱者分多个声部,层层叠叠的和声,清澈、优美、空灵,被观众誉为“天籁之音”,仿佛是在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聆听这样的音乐,令人内心平静、安宁、愉悦和放松,有利于纾解生活和工作压力,可以净化人心,提升自己,对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积极作用。
音乐会上,正觉禅茶心苑的禅修茶道表演也受到关注。以禅乐和禅茶文化为基础开展的禅修茶道,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禅修,对于颐养心神、缓解疲劳、恢复健康,也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有不少人通过参加禅修茶道的演练,一两个月,内在气质和外在精神面貌,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些人的亚健康状态消失了,恢复了精力和体力。愉悦、豁达的心情,也令家庭和谐,同事之间友好和睦。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上,众多艺术家们透过音乐、禅诗、茶韵等表现形式,向大众介绍禅茶音乐和佛教艺术,让人们在欣赏中体悟“禅与生活”。“禅与心灵的交响茶与音乐的激荡”,禅茶音乐会以原创性、高品质、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传递安定祥和、爱心善行的正能量,从演职人员的久久回味、现场观众的留恋忘返,以及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报纸、电视、网络等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转载中,可见其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
 
佛教文化:在这个时代,您认为禅茶文化与社会需要的切合点在哪里?
法师:当今而言,人们的道德与文明程度明显地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成为现代化发展的短板。社会需要好的文化载体,能够传承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众道德素养,净化人心、安定社会、传递正能量。禅茶音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上佳载体。
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征程上,中国佛教可谓天降大任,任重道远……”佛教是崇尚智慧的宗教。佛教的核心精髓是禅,而茶与禅诗、禅乐都是禅的上佳载体。
前面我们说过,大多数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劳碌疲惫,而且容易被外面的物质世界和内心的欲望所牵引,因此产生烦恼和压力,不自觉地处于一种精神紧张和身体的亚健康状态,这种焦虑状态可能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睦、同事和其他人际交往的和谐。禅茶音乐的出现,就像一剂清凉的药方,让大家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适当放慢脚步,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泡一杯茶,听听禅茶音乐,全然放松,去除焦虑,调整自己,这是一个净化身心和“充电”的过程,有助于更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茶德、茶道,参禅参心、品茶品人。以音乐、诗词、禅修、茶道为载体的禅茶文化,传递的是和谐、安宁、健康、愉悦,传播的是慈悲和智慧。禅茶音乐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让社会更加安定、祥和。
佛教文化:您希望这样形式的音乐文化、禅茶文化,在社会中起到什么作用?您的预期和希望是什么?
法师:仁炟希望,这种形式的禅茶音乐文化,能够起到弘扬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希望禅茶音乐文化,能够让大家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增长正能量。让人们认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禅茶音乐文化作品涌现,用多种元素和表现形式诠释禅茶文化,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予以丰富和发展。
希望有更多人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目前禅茶音乐会在国内巡演。禅茶音乐会的演出、筹备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支持。
希望禅茶音乐会能够走向世界,让世界上更多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增进世界和平。
禅茶音乐会是一种尝试。仁炟作为词作者,做了一点该做的事情,也是抛砖引玉之举。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禅茶文化工作中来,创作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提升道德修养,净化人心,安定社会,共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繁荣。
 
佛教文化:在这两次音乐会中,您感触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法师:2013年12月和2014年4月分别在深圳和济南举行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仁炟感触最深的是观众们的踊跃程度。没想到他们对禅茶文化那么喜欢。
深圳禅茶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举行,音乐厅共503个座位,报名人数一千多人。
济南禅茶音乐会,在山东剧院举行,总共864个座位,报名人数两三千人。座无虚席,很多人没有票,也在山东剧院门外徘徊。演出开始后,义工发了100多个小坐垫,让他们坐在楼梯上。虽然没有座椅,他们也非常欢喜。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多岁的娃娃,无不聚精会神地观看。
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以及中国香港、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的领导、嘉宾、观众、演职人员逾千人,都非常喜欢,没有中途退场的。
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包括演职人员久久不舍得离开,合影留念,兴高采烈地分享、回味。
山东的各个媒体,报纸,电视台,各级领导,媒体记者,也都非常关注禅茶音乐会,对于音乐会的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山东电视台在2014年4月15日晚上的新闻联播中,用九个大幅画面播报了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在山东剧院演出的新闻。
 
大众对于禅茶音乐会的喜爱程度,超出仁炟的想象。
禅茶音乐会结束了,仁炟心中只有“感恩”。感恩每一次机会,感恩各级领导的支持,感恩每一位演职人员和义工菩萨的奉献,感恩各个媒体的关心与支持。
弘扬禅茶文化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和修行的过程,磨炼自己的心志,也得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缘起性空,诸行无常。在目前这个时空点上,我们做了该做的事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用平静的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做这个事情,不因赞叹称誉而洋洋自得,也不因挑剔和讥讽而垂头丧气。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尽心而做,随缘而为,自然而然,法尔如是。
最后,以禅诗《觉了》共勉:“西边月没,东方日出。花开花落,法性一如。”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庐山云雾茶 武夷岩茶 印度红茶 饮茶习惯 饮茶习俗 中国茶道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如果你喜欢喝茶一定要去了解这
如果你喜欢喝茶一定要去了解这
武夷岩茶之生津表现
武夷岩茶之生津表现
茶之道茶知道
茶之道茶知道
美食是一杯茶的前奏
美食是一杯茶的前奏
新的一年至少要懂得品茶
新的一年至少要懂得品茶
愿在茶的温柔里从容不惊地老去
愿在茶的温柔里从容不惊地老去
美洲大陆的人们都有什么饮茶习
美洲大陆的人们都有什么饮茶习
全世界各国人民都爱饮什么茶
全世界各国人民都爱饮什么茶
云雾镇2016年度茶叶种植工作有
云雾镇2016年度茶叶种植工作有
细数茶圈里的“道德绑架”
细数茶圈里的“道德绑架”
闲时常常喝茶 忘机处处即禅
闲时常常喝茶 忘机处处即禅
如何在冬日里把一泡茶的优势发
如何在冬日里把一泡茶的优势发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