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道文化 >

孔子教你学茶道 从15岁讲到70岁

时间:2023-12-08 11:43来源: 茶的故事 作者:杯小茶浏览:
俗话说:“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人生亦是如此,从懵懂的青少年到成熟的中年,就像茶汤一样,才慢慢渐入佳境。那么五道、六道、七道茶呢?就如同中年迈入老年,虽然渐渐淡下来了,却是越来越平和,越来越从容,淡中有味,值得细细品味。
普洱茶
俗话说:“头道水,二道,三道四道是精华”。
人生亦是如此,从懵懂的青少年到成熟的中年,就像茶汤一样,才慢慢渐入佳境。
那么五道、六道、七道茶呢?就如同中年迈入老年,虽然渐渐淡下来了,却是越来越平和,越来越从容,淡中有味,值得细细品味。
 
孔子的《论语》,就深刻地解读了人生这一茶,该如何喝、如何品。
第一道:“志于学”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茶道”从“志于学”开始,是我们学习孔子思想的第一道。孔子从15岁便立志学业,他主张“先难而后获,先苦而后甘”,这是第一道吃苦的茶,没有开始的“苦茶”,就没有以后的“甘茗”,年轻志于学时不吃苦努力,老大只能徒伤悲。
  
第二道:“而立茶”
孔子曰:三十而立
孔子并且告诫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学了诗书,懂得礼仪,才能立身言事。茶道是一种文化,请人品茗是一种礼仪,人到30岁成就事业并能以茶会友,广结贤达,在社会上立身处事。大家品尝过这道“而立茶”,便可深深感悟三十载人生时甘苦相间的滋味。
 
第三道:“不惑茶”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
光阴似箭,转眼十年,人到了四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不会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各位喝了这道茶后,既能明目,又可养心,就会对人生,对社会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四道:“天命茶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说人到五十,就该懂得世事发展都有它的客观规律,都是老天的安排。正如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各位喝下这道茶,就可乐天知命,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抓住机遇,心想事成。
 
第五道:“耳顺茶”
孔子曰:六十而耳顺
孔子说人到六十,什么样的话都可以听得进,而且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把世间的一切都看得清淡如水,不再追求虚名。这道茶喝下去,一定会使各位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耳顺茶”就像人生一样,四道过后,虽然已茶淡味薄,但却清韵犹存,余味无穷。
 
第六道:“不逾矩”
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到七十,无论怎么自由想象和随心所欲,都不会超越规矩。这是孔子一生治学的深切感悟,也是他对人生的总结。如果我们大家都遵循他的治学思想,我们就会从孔夫子那里寻找到智慧。这正是“名人茶道,孔孟遗踪;德侔天地,道贯古今”!
 
小时候,盼望成为大人,以为可以享受更多的权利和自由。长大以后,才发现,这一份自由是以责任为代价的。这杯茶,苦涩而懵懂。
长大后,却害怕变老,担心自己还没做完想做的事,就老得太匆匆。其实,何必要害怕变老,追逐梦想无论什么年纪都不会迟。这杯茶,醇厚而甘甜。
老了以后,问问自己,是否可以放下多年的遗憾,是否可以从容接受一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活得很精彩。这杯茶,不浓,却回味无穷。
漫漫人生一壶茶,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味道。
人生百味,味味皆美。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茶道 品茗 茶汤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什么是茶道
什么是茶道
茶道无边
茶道无边
茶道的真谛
茶道的真谛
茶品即人品 茶道即人道
茶品即人品 茶道即人道
茶道技巧与自然美
茶道技巧与自然美
茶道乃修身养性之道
茶道乃修身养性之道
当生活禅遇见茶道
当生活禅遇见茶道
道教对茶道的深刻影响
道教对茶道的深刻影响
宋旦的茶道经典格言
宋旦的茶道经典格言
品茶道之真
品茶道之真
虚静之美的中国茶道
虚静之美的中国茶道
修如来禅的“坐禅”茶道
修如来禅的“坐禅”茶道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