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研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因选择茶艺音乐之缘由,我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专门的关注。终于,在诸多的丝竹之中,我认识了古琴。在未识古琴之前,我常常把古筝之乐混同于古琴,后来才发现我的认识是多么的浅陋。古琴与古筝差别是太大了。不仅是琴形完全不同,琴声更是有天壤之别。带着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崇敬与景仰,我在2003年托学生从扬州购置了一架古琴,欲学习弹琴之法。无奈当时无锡没有老师教学,又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去外地学琴。后来又是读研、写作,一下子学琴之事就被耽搁了下来。
今秋,食品文化硕士毕业,教学工作较少,便给自己放了大假。心也闲适,在壶上茶烟袅袅、引发思悟的时日里,灵感一来,想起了以前我曾经下过决心学琴之事。于是,上网一搜:无锡已经有古琴研究会了,2006年11月26日成立。还找到了琴会的会长,他也广收学生。几次电话往来,我在2007年11月8日正式成了一名学琴者,加入了无锡古琴研究会,成为一名会员。古琴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被寻常百姓知晓的十分有限:一个非常寂寞的琴,一个文化内涵极其深邃的琴,一个很不时尚的琴,一个很不落伍的琴。
学琴已有多日。在日日练琴与思索之中,我越来越能体味到古琴身上诸多的魅力。尤其是琴道之中所蕴涵着的“自然观”与中国茶道中的“自然观”竟然是如此的相通相合。弹琴要求静心,正襟危坐,心手闲适。人与琴和、指与弦和,弹琴之手指的运动犹如“手指的舞蹈”。指法之中,一切都是自然的,指法的承转之中,一切又是那么的适心,没有多余的动作,也没有别扭的动作,弹琴是顺随自然之道的,弹琴之后,内心是快乐的,精神是满足的,心情是舒畅的。古琴大家吴兆基先生曾说,弹琴是用“气”弹,而非“力”弹,细细思来颇有味道。也许就是因为顺应了自然大道,历来的琴家多是长寿者。我的老师吴炯先生说,他常常于冬季夜深在阳台弹琴,身上并未着厚衣,然弹多曲,竟也能全身有微汗,我思之可能是因先生弹琴已气脉通达,人与琴相合所至吧。
中国茶道讲究简约、怡畅、旷达、自然。中国茶艺也是自然怡畅,如行云流水而不拘泥于过多的繁文缛节。虽然各类茶的泡法丰富多彩,加上不同的茶具、茶俗,泡法千姿百态,学习者也难以穷尽。但我总想,无论茶艺的动作如何设计,如何变化,其围绕中国茶道的核心是不变的,茶艺的过程与结果应是艺茶者心情舒畅的吃茶、思悟、静心、修养。泡茶动作的简约不是随便,茶艺中要处处体现出人性的关怀,对茶友的真诚与惜缘,对茶、茶具的爱惜与尊重。自自然然地泡茶,而不要让观者“作呕”:当下有些过于艺术化的茶艺表演,已经失去了弘扬茶文化的本义;而仅仅只会动作娴熟地泡茶而不知用心体悟茶道之理者也不在少数,这一切都需要茶艺从业者用心面对。尊重茶,泡好每一杯茶,惜水,惜茶,惜光阴。
学琴的时日在渐渐地增长,我对琴道与茶道的思索也在不断地增长,自然的弹琴和自然的泡茶,一定会让一颗久居在都市里不自然的心,柔软和自然起来,一切都将随着我们继承远古流传下来的文化血脉而不断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