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道文化 >

茶里的美与禅

时间:2018-11-29 15:39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文士与僧侣的密切入并彼此影响是魏晋以来就形成的风气传统。高僧作诗,名士逃禅,僧侣世俗化与士大夫文人僧侣化的风气世代相袭。僧侣以诗悟禅和文士以禅入诗,往往意味着自身人格形象的完善。自晋到宋代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东坡、陆游


    文士与僧侣的密切入并彼此影响是魏晋以来就形成的风气传统。高僧作诗,名士逃禅,僧侣世俗化与士大夫文人僧侣化的风气世代相袭。僧侣以诗悟禅和文士以禅入诗,往往意味着自身人格形象的完善。自晋到宋代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东坡、陆游等大名家无不受益于禅宗,也无不爱
  
  清风拂过松枝千篇一竹梢,泉溪水流在乱石上跳跃,茶炉里的红炭着茶烟升腾起暖和的舞蹈。茶香则把人的思绪引向空灵的悠远,这便是禅意了。如是是在茶亭中行茶,那么竹杓的舀水声,瓦釜中水的鸣唱,花瓶中寓意诚挚的插花和洁净优美的茶具,空气中弥漫着的茶香或檀香的气息,把眼、耳、口、鼻的观感集中在一起,这就是在浮躁城市中的一方净土,一片禅境的空间。人们用心去构造一切,用心去品味这一切,就压缩了与历史时空的距离,超脱于尘寰喧嚣于一刻,让我们的身心冷静又睿智的思考过去未来,得到的是自信与振奋。
  
  请你审视一下泡过的茶叶吧。宛若人生结束它奉献出一切,让别人健康、愉悦、向上,茶叶在茶的世界里无碍地涅 圆寂了。
  
  中国本土道家中的“无”与外来又经融会了佛家的“空”,两种观念的交流、最完美、最高境界。然而它又是“无”与“空”的。在禅家看来,“静”与“清”这两个字是可以作为表达的。韩国把禅与茶高度概括为“清和礼乐”;日本把禅与茶归为“和敬清寂”四个字就反映了茶道精神中的审美内涵。道家的“清静自在”,佛家的“般若清静”,儒家的“清心寡欲”,清的审美意识和“无”与“空”一样丰富。深奥的玄淡称“清淡”;论人的气质品格是“清者贵,浊者下”;还有“木清则仁、火清则礼、金清则义、水清则智、土清则思。”作为茶,集五清为一身,在茶室中与清新的音乐,清气的书画,清净的茶道具,清而礼的言谈都达到养心务必先清心的环境要求。无论茶室内外,在茶中修心,在修心中喝茶。因为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意识。眼下,原本东方民族主导的人文科学,西方民族重自然科学的大区域已被现代的通讯传播手段瓦解。人们在多元的文化中失去了精神的信仰支撑和心理平衡。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东方的茶,这虽是一碗由茶叶浸泡出来的汤水,然而它又是已杯容纳了东方文化精髓的东西,已不是一杯有固定价值的解渴的饮料了。当我们以清醒的思维去净滤这杯茶汤的时候,它就像一口贮满了禅思的深井,清而不浮,静而不滞,淡而不薄,能汲取多少,全在个人。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喝茶 茶叶 茶具 茶道 历史 茶香 茶汤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正确品鉴普洱茶,先学会这五个
正确品鉴普洱茶,先学会这五个
普洱茶里的烟火味是什么原因?
普洱茶里的烟火味是什么原因?
据说有的普洱茶慢慢就不好喝了
据说有的普洱茶慢慢就不好喝了
为什么要醒茶呢?如何泡出一壶
为什么要醒茶呢?如何泡出一壶
非专业收藏家怎么储存好普洱茶
非专业收藏家怎么储存好普洱茶
普洱茶投资分析:论“现象级”
普洱茶投资分析:论“现象级”
普洱茶汤上面有飘着一层油物,
普洱茶汤上面有飘着一层油物,
普洱茶等级是如何划分的?普洱
普洱茶等级是如何划分的?普洱
茶叶是否过期怎么判断,光看保
茶叶是否过期怎么判断,光看保
投茶量影响口感 普洱茶泡茶时
投茶量影响口感 普洱茶泡茶时
泡茶前为什么要“温杯烫壶”,
泡茶前为什么要“温杯烫壶”,
去掉老茶、山头、古树,普洱茶
去掉老茶、山头、古树,普洱茶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