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戾家”。——这是宋代流行的谚语。出自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
点茶,即品茶,重味觉之美;焚香,重嗅觉之美;挂画,重视觉之美;插花,重视觉、触觉之美;这四般闲事,是宋代文人所推崇的美学艺术生活原则,并称“生活四艺”。对这“生活四艺”,文人主张“不宜戾家”。所谓“戾家”,相对于行家里手,泛指业余爱好者。而“四般闲事,不宜戾家”,意指“烧香点茶挂画插花”,作为一种文人生活中的艺术修养,不适合委托别人打理的。只有文人们自己亲力亲为,才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风雅韵味。
有趣的是,挂画,最早是以“品茶挂画”方式出现的。唐代饮茶之风,大行朝野民间。被誉为唐代茶圣的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为使《茶经》全书一目了然,陆羽教人用素绢写出《十之图》悬挂,把有关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制茶方法、煮茶方法、饮茶方法等内容分别写出来,张挂在座位旁边,这样随时都可以看在眼里了。陆羽的《十之图》只是张挂与饮茶知识相关的书法作品图,是饮茶挂画的前身,而饮茶挂画的流行则是从宋代茶肆里开始的,引起这一潮流的是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宋代诗人陈师道在《后山丛谈》中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宋太祖赵匡胤将后蜀宫中画图赐于北宋京城汴梁(今开封)东门外的茶肆,认为把图画挂在茶肆能与民众一起观赏。
宋太祖赐茶肆画图,这可是绝好的名人广告效应,茶肆自然不遗余力地大肆渲染,借张挂皇帝所赐画图来招揽顾客。于是,茶馆张挂名人字画之习俗开始流行。宋人耐得翁在《都城记胜》就记述了南宋京城临安茶馆的挂画:“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北宋汴京)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这说明,当时不仅茶肆张挂字画招揽顾客装点门面,就连酒肆药铺等也效仿挂画风潮。
茶肆酒肆商铺等挂画,既可招揽生意,又可营造休闲情趣,深得文人雅士的赞赏,并写过不少诗词赞美此饮茶挂画的雅兴。比如,宋代诗人文同说“惟于试茶并看画”。在文人的推崇下,民间对挂画风潮,当然也“人竞趋之”。随之还出现了专门为高门大院提供服务的挂画之人“涉儿”(手作人),以及挂画机构“排办局”。不过,文人雅士品茶挂画,大体是用不着“手作人”,他们本身就是琴棋书画皆通者。
比之唐代纯粹悬挂与饮茶知识相关的书法作品图,宋代的挂画,不仅有书法,还有画作的滚动卷轴,而且不同的挂画,配搭也不尽相同,还要随季节配画悬挂,比如说,春夏,悬挂层峦耸翠的山水;秋冬,悬挂别有情趣的红炉萦窗素月,等等。由此可见,挂画如何挂、什么场景挂什么画都是很有讲究的,所以说“不宜戾家”,就算有时候自己无法亲力亲为,但对于宋代文人雅士来说,他们至少也会培养一个熟练的仆人来专门负责挂画。
宋代文人士大夫推崇清远淡泊的审美心态,而在庭院厅堂挂画,一方面方便主客欣赏,一方面也直接表达了屋主人恬淡静远的审美理想和文人情怀。诚如北宋画家郭熙所言:“不下堂筵,坐穷泉壑”——不用走出屋外,山水本意已全部了然在心。而挂画恰好提供了这么一种恬淡静远的意境。所以,沿袭至今,在客厅卧室挂画依然是一种永不落幕的潮流风气。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