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道文化 >

武夷禅茶道

时间:2018-06-27 10:22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武夷山之茶业,创始于山中僧侣仙道之流。茶与佛,因缘深长。查有史以来,寺院僧家,禅多茗饮,有释门必有佛茶,客来不屑问丹井,惟爱佛茶煮石泉。 《宋朝事实类苑》书载:建州山水奇秀,岩壑幽胜,士人多创佛刹,落落相望。唐朝以来,武夷山有一百零八寺,恰合茶寿,兴
 
   武夷山之业,创始于山中僧侣仙道之流。与佛,因缘深长。查有史以来,寺院僧家,禅多茗饮,有释门必有佛,“客来不屑问丹井,惟爱佛茶煮石泉”。
   《宋朝事实类苑》书载:“建州山水奇秀,岩壑幽胜,士人多创佛刹,落落相望。”唐朝以来,武夷山有一百零八寺,恰合“茶寿”,兴建在三十六峰七十二岩的峰麓岩巅。山中寺院林立,殿宇鳞次,松柏苍翠,清流潺潺。“六六奇峰摘灵芽,三三秀水烹龙团。”是峰皆有寺,是岩皆产茶。
   金佛茶源于古代寺庵院观的“供佛茶”。唐代天游观的“洞宾茶”,宋代白云庵的“金佛茶”、慧苑寺的“铁罗汉”,元代止止庵的“白鸡冠”、冲佑观的“石乳”,明代天心寺的“半天鹤(腰)”,清代磊石庵的“水金龟”和天心寺闻名海内外的“大红袍”等,无不出自僧侣仙道之流,先后为武夷山的佛茶。佛茶自问世以来,从药用、品饮、斗茶而推向社会,成为独树一帜的名茶。
   武夷山寺庙多于新茶采制后,设茶宴与文人、信士、僧众结佛缘。聚饮同时论佛谈玄。唐武元衡《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诗云:“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唐宋以降,茶会仍保持“饮”、“谈”的传统。据《朱文公文集》记载:朱熹青年时代,在五夫里常赴开善寺茶会。住持和尚圆悟号旨庵,平时闲下常设茶宴,约朱熹赴会品茶吟诗、谈经论佛。后来圆悟圆寂时,朱熹写了唁诗:“一别人间万事空,焚香瀹茗恨相逢。不须更活三生石,紫翠参天十二峰。”清金农《石淙院与禅人茶话》诗云:“虚空同瞑坐,竖拂老禅师。一夕庄严经,三生茗果期。”
   佛门僧院,常常是佛乐声声,隐隐传出诵经念佛之音,香烟袅袅,不时飘来细细茶香。在幽静、雅致、清寂、古朴的禅堂里,“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寺院僧尼用茶供佛、敬师、献宾客,供自己与善友品饮。谈经论佛,修心养性,形成了庄严肃穆的茶礼,也就是佛茶献客结缘行善的特殊茶道
   武夷禅茶道是以茶为饮,道为序;茶道指品茶的形式、方法、功能、意境以及由此而伴生的有关礼仪和修养。所谓茶道乃饮茶之道,悟养心之道,得茶之精神。借皎然对饮茶之妙趣出神入化的描述:“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洗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武夷山禅茶道,蕴含着“三三凝道语、六六悟禅机”的法语,安排了三味三十六道品饮程序,供宾客信士欣赏和品尝。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大红袍 饮茶 茶道 春茶 品茶 茶香 茶礼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的琴道和茶道
中国的琴道和茶道
茶道是最佳的养生之道
茶道是最佳的养生之道
茶道之争:中日茶道谁优谁劣
茶道之争:中日茶道谁优谁劣
倒茶同茶道
倒茶同茶道
茶道侘寂之美
茶道侘寂之美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源于中国的茶道艺术被这个国家
源于中国的茶道艺术被这个国家
"泉山云顶不负茶不负茶道
"泉山云顶不负茶不负茶道
茶道修行的八字箴言
茶道修行的八字箴言
中国茶道文化:禅茶仪轨
中国茶道文化:禅茶仪轨
邱晨访谈录:须知茶道之本不过
邱晨访谈录:须知茶道之本不过
日本“七五三茶会”实现全民茶
日本“七五三茶会”实现全民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