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道文化 >

茶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

时间:2019-01-08 17:02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的故乡,中国人饮茶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启示而形成了绚烂的多姿多彩茶文化。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宽泛,如茶道、茶艺、茶书、茶德、茶俗、茶宴、茶会、茶馆、茶诗、茶画、茶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的故乡,中国人饮茶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启示而形成了绚烂的多姿多彩茶文化。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宽泛,如茶道茶艺书、德、俗、茶宴、茶会、茶馆、茶诗、茶画、茶歌、茶舞等。那么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呢?它与中国儒释道文化的关系又是什么呢?笔者先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茶之性——静
    茶叶常年生长在寂静的山坡上,静乃茶之本性。茶的这种本性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强调的静不谋而合,而大受人们推崇。
 
    儒家是以“静”为本,强调以虚静之态作为人与自然万物沟通的渠道。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审美观就是主张“闲和、严静、趣远”的高逸境界;理学家程颢也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指出:“茶之为物”其品性和功效之一就是“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即冲淡闲洁的茶性和高雅的神韵会将人导入“静”的境界。儒家的艺术观也就由此而注入到了茶道的精神中去了。
 
    道家把“静”看做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静虚则明,明则通。比如《老子》中说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也说: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境也。水静能映照万物,精神进入虚静的状态就能洞察一切。因此,道家特别重视“入静”,将它视为一种功夫、一种修养,并将这种虚静与茶叶自然属性中的“静”相融,将道家的思想融入到茶事活动中去。
 
    佛学中的“静”也有重要的地位。“禅”字的本意译成汉文就是“静虑”,禅宗就是讲究通过静虑的方式来追求顿悟,即以静坐的方式排除一切杂念,专心致志地冥思苦想,直到某一瞬间领悟到佛法的真谛。高僧净空法师曾经指出:“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就是恢复我们本有的大智大觉而已,要怎么才能恢复呢?一定要定,你要把心静下来,要定下来,才能够恢复。”而人们在品茗的过程中所追求的恰恰是这种融佛家于一体的空灵静寂的禅境。
 
    茶之魂——和
    “和”是品茶的灵魂,是茶社会功能的核心内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茶敬客、以茶定亲、以茶睦邻、以茶赠友、以茶联谊、以茶求爱、以茶祭祀的传统。这种“和”的传统做法与儒释道强调的 “和”是一致的。
 
    “中和”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部分。“中”是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和”是指不同事物或者对立事物的和谐统一,儒家强调中和、和谐、和平、和易、和缓、和煦、和畅、和光、和好、和解、和美、和睦、和气、和洽、和善、和顺、和悦等。
 
    “和”也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老子《道德经》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法天顺地”,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去,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和美境界。道家在发现茶叶药用价值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茶叶的平和特性,具有导和、致和的功能,于是道家之道也就与品茗之道和谐地融在了一起。
 
    “和”在佛家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佛学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倡导和诚处世的理论,劝导世人和睦相处、和诚相爱。佛门饮茶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汉晋时期许多寺庙就开始种茶、饮茶。僧人们发现茶性平和、冲淡,具有令人清心寡欲、杂念不生等诸多特点,与禅宗的哲学思想有相通之处,有助于他们坐禅悟道。
 
    茶之韵——雅
    雅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在“静”、“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气质,所呈现的一种神韵。
 
    雅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雅的本意包括高尚、文明、美好、规范、正确的内容。儒家的许多著作经常喜欢取名为雅,也喜欢用雅来形容人和事物,如将文人称为雅士,将高尚的情意称为雅意,将高雅的兴趣称为雅兴,因此也将品茗艺术称为雅尚。《大观茶论》就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说“以茶可雅志”。儒家发现茶道正是“雅志”的一种理想途径,以茶之雅来培育人志之雅,使茶性与人性相契合,使茶道与人道相交融。
 
    道家和佛家也讲雅,道家的“清”和佛家的“静”呈现的风韵都与雅密切相连。道家通过“心斋”、“坐忘”来修身养性,佛家则通过“入定”和“静虑”来修身养性,茶则通过茶艺的实践活动来修身养性,这些修身养性的过程也正是雅的形成过程。可见,儒释道之雅与茶之雅是惊人一致的。
 
    如果说,可口可乐是欧美文化的象征,那么茶文化则是东方文明的一朵奇葩,它凝结着中国人的基本人性,是一种来自幽深历史的中庸、含蓄、温绵和柔韧,它把泱泱大国的文明和智慧集于一叶、溶于一杯,润泽着世世代代龙的传人。它是佛、是道、是儒,是书、是诗、是画,它的神秘、幽智、空灵、淡定、含蓄和执着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中国茶 功效 茶叶 饮茶 茶道 茶艺 品茶 历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2014第五届中国(温州)茶文化
2014第五届中国(温州)茶文化
第四届中国(洛阳)国际茶业茶文
第四届中国(洛阳)国际茶业茶文
2014第11届山东国际茶文化博览
2014第11届山东国际茶文化博览
2014年佛山茶文化博览会
2014年佛山茶文化博览会
014第十三届湖南茶业茶文化博
014第十三届湖南茶业茶文化博
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茶文化与紫
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茶文化与紫
2014第五届浙江台州国际茶文化
2014第五届浙江台州国际茶文化
明清时期我国茶文化简介
明清时期我国茶文化简介
为何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
为何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
陈正荣推广易武贡茶文化的使者
陈正荣推广易武贡茶文化的使者
茶树原产地创造灿烂茶文化
茶树原产地创造灿烂茶文化
独特的茶文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
独特的茶文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