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道文化 >

茶道四规的形成与日本社会生活的关系

时间:2015-07-02 15:59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中国是茶的故乡,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的原产地。传说远古时代,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唐代陆羽著《茶经》,对茶叶的历史、产地、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和技术做了系统详实的阐述,首倡品饮艺术,将饮茶与儒家、道家、佛家三教精神融为一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
普洱茶
 
   中国是的故乡,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的原产地。传说远古时代,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唐代陆羽著《茶经》,对茶叶历史、产地、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和技术做了系统详实的阐述,首倡品饮艺术,将饮茶与儒家、道家、佛家三教精神融为一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境界,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追求“味”与“心”的最高享受,把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备的综合性茶学著作,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茶神。
   茶,作为天然饮品,分布广,品种多;茶道,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渗透深,影响远——茶的清香、淡雅、平和、宁静,滋润了国人几千年,人们以茶会友、以茶待客,进而以茶敬祖、以茶明志。可以自豪地说,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从日本的茶道四规及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即可得到明证。
 
   茶道四规的含义
   从唐代(618—907)开始,伴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960—1279年),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一直到明代(1368—1644年),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静、
   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苛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即被尊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茶道四规的形成与日本社会生活的关系
   茶道四规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即使以陆羽《茶经》问世为限,从饮茶习俗传入日本到千利休总结“茶道四规”,也经历了七、八个世纪的磨合。其间,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字上。“佗”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佗”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审美意识引进到“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而“和敬”这一伦理观念,是唐物占有热时期中衍生的道德观念。自镰仓以来,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特别是茶具、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辉。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轻视倭物茶会。热心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反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认为本国产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养。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从这些规则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中蕴含着很多来自艺术、哲学和道德伦理的因素。茶道将精神修养融于生活情趣之中,通过茶会的形式,宾主配合,在幽雅恬静的环境中,以用餐、点茶、鉴赏茶具、谈心等形式陶冶情操,培养朴实无华、自然大方、洁身自好的完美意识和品格;同时,它也使人们在审慎的茶道礼法中养成循规蹈矩和认真的、无条件的履行社会职责,服从社会公德的习惯。因此,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视为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
   长期的积淀,形成了以“和、敬、清、寂”四字为核心内涵的日本茶道,饮茶也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一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饮茶习俗 茶文化 普洱茶 普洱 茶树 功效 茶叶 饮茶 茶具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道入门之如何挑选茶具
茶道入门之如何挑选茶具
中华茶道美学
中华茶道美学
中国佛教的茶道
中国佛教的茶道
茶道六君子的介绍
茶道六君子的介绍
茶道中的悟道乐趣
茶道中的悟道乐趣
唐宋时期的煎茶道
唐宋时期的煎茶道
中国茶道之禅宗茶道
中国茶道之禅宗茶道
茶道与儒家的礼义
茶道与儒家的礼义
茶道与禅道的融合
茶道与禅道的融合
中国茶道“四谛”
中国茶道“四谛”
日本茶道茶事礼仪
日本茶道茶事礼仪
带你看茶道然后专心喝茶
带你看茶道然后专心喝茶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