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道文化 >

茶道的特性

时间:2019-01-17 17:24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茶道的最后一个特性是落,落即落处,落到真正的家乡,指茶的究竟处。那是一个说也难以说清楚的地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也无法用笔写出来。 前面说的脱俗,多少有些分别和执著,即要舍弃世间,想要脱俗这样的想法。弃迷得悟,不做凡夫要做佛,不向外求,觉悟自身这样的

   茶道的最后一个特性是“落”,落即落处,落到真正的家乡,指的究竟处。那是一个说也难以说清楚的地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也无法用笔写出来。
   前面说的脱俗,多少有些分别和执著,即要舍弃世间,想要脱俗这样的想法。弃迷得悟,不做凡夫要做佛,不向外求,觉悟自身这样的想法,多少带着不能解释的分别心,也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到了茶道的落处,便完全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了。
   禅宗虽然有“本来无一物”之说,但这“无一物”中有无尽的宝藏,那也是无以言说的。还有赵州的无字,也不是有无之无的无,悟透了这个无字,一切便会显现。一切所为都成了游戏三昧,所做非做,都是佛行。这一点也是不能解释清楚的。
   临济禅师说:“勿嫌底法”。弘法大师也在《十住心论》第一中针对诸法说:“焉舍焉取”。这样的事情是对悟道的人说的,未悟的人若是听了,会有出乎意料的误解。
   在这样的茶道里,一切都是道。在其中,一直没有分别地脱俗,最后一定能到达落处。由此,彻底达到茶三昧的境界,所做非做,全都是对茶道的实现。如果人没有达到这个落处,便不真实,便虚假。只是模仿真实的东西,即使在梦中,也不会明白那个“落处”!
   佛陀舍弃王宫,舍弃妻子,舍弃一切,去求真正的道。但是,那道还是有弃恶取善,舍迷得悟,断烦恼证菩提,离生死人涅槃这样的取舍,有分别之心。这颗心,还是我之心,是我这躯体所有之心。
   从这个自我,这个身心脱落,悟出道元禅师所说的:“身心脱落,脱落身心”的境界,什么也没有。虽说什么都没有,但这没有处什么都有。觉悟了这样的心,真正地“惟我独尊”,这才是世尊的成道。禅宗称此为舍去一次身心,大死一番。将这身心落去千尺谷底。然后,从此大活,回过头来,自由自在地生,这就叫“佛”。
就像至道无难禅师(1603—1676)对着释迦悟道后的画像所说的:“但叫身心死后生,方可称佛名。”在这句诗中,有深深的“落”的妙处。与此相同,茶道不悟出这个落处的妙处,也不能称其为茶道。在世间能够称得上“嗜茶三昧”的高人,即使亲自使用名贵茶器来做大名茶,也不会对此起执著的佗心、清寂心、闲静心,便是这珍贵的“落”的大活的体现。任手做任手不做,任脚去行任脚去归,一切不离茶之道,那便是真正的“落”的神秘归宿。这样的茶人实在少有。茶圣千利休、佗茶人宗旦这样彻悟茶道精神的人,其落处之心极为罕见。
   什么也不能交换的这神秘之“落”,是茶道的第四个特性。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道 茶人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道三要点
茶道三要点
茶道讲究五境之美
茶道讲究五境之美
重温茶道精神
重温茶道精神
日本茶道美学文化
日本茶道美学文化
中欧文化沙龙在三和茶道馆举行
中欧文化沙龙在三和茶道馆举行
茶人修茶道
茶人修茶道
品茶讲究因而有“茶道”
品茶讲究因而有“茶道”
中国茶艺师在静冈学习日本茶道
中国茶艺师在静冈学习日本茶道
木村宗慎茶道
木村宗慎茶道
以茶道为圆心 茶艺为半径
以茶道为圆心 茶艺为半径
茶道六君子与茶道配件
茶道六君子与茶道配件
生活犹如戏剧 茶道深入人心
生活犹如戏剧 茶道深入人心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