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道文化 >

日本茶道为何要改跪姿为坐姿

时间:2019-05-29 14:24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自从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茶叶,茶道在日本逐渐兴起。这项集礼节和思想为一体的古老艺术被视为最富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直到如今,中国太极茶道流派还在多数古代茶道演绎中,保留这种坐姿或跪姿。由于太极茶道多数是男性弟子,特别是在它总部,无论管家和普通茶博士
 
   自从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茶叶茶道在日本逐渐兴起。这项集礼节和思想为一体的古老艺术被视为最富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直到如今,中国太极茶道流派还在多数古代茶道演绎中,保留这种坐姿或跪姿。由于太极道多数是男性弟子,特别是在它总部,无论管家和普通博士,一律都是男性。跪坐习惯就基本不存在了。
 
   然而,在日本,茶道如今正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据英国《泰晤士报》10日报道,为了消除表演茶道带来的副作用——腿痛,茶道大师们决定将茶道表演的传统姿势“跪坐”改为“盘腿坐”。
 
   “跪坐”不舒服
 
   日本茶道对表演者有严格的要求。按照传统规矩,茶道表演者在整个表演过程都要保持“跪坐”的姿势,臀部须贴在脚后跟上。
 
   “跪坐”也称为“正坐”。茶道大师认为,茶道表演者之所以采取“跪坐”的姿势,是为了对客人表示尊敬。同时,“跪坐”也有助于表演者集中精力。
 
   然而,医学专家认为,“跪坐”并不是健康的坐姿,因为长期“跪坐”会导致腿部血液循环不畅和脚部抽筋。正因为如此,对于日本年轻人、老年人和许多外国人而言,表演茶道的“跪坐”姿势使他们如坐针毡。
 
   日本最着名的茶道学校——里千家茶艺馆的第16代传人四津千苏(音译)说:“跪坐”已经成为日本茶道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我要设计一种更适合现代人表演茶道的新坐姿。
 
   出陈推新
 
   四津千告诉《泰晤士报》记者,在日本,目前有两部分人对“跪坐”不适。一部分是身体关节老化的老年人;另一部分是摒弃传统榻榻密(日本人铺在室内地板上的稻草垫)、更喜欢西式餐桌椅的日本年轻一代。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和年轻人喜好轻松随意的特点,里千家茶艺馆的大师们将允许学员们采用“盘腿坐”的表演坐姿,以代替令他们不舒服的“跪坐”。
 
里千家茶艺馆发言人说:“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已经不习惯‘跪坐’了,因此我们决定改变传统的茶道坐姿。”
 
   坐姿改良
 
   日本茶道规则繁多。光茶道师接待客人的准备工作,就很有讲究,主要概括为“七则”:准备好茶具;炭火合适,火力大小以刚好能烧开水为佳;茶水要冬暖夏凉;室内摆放鲜花;时间以早为宜;为客人准备雨具;一切为客人着想。
 
   另外,表演者们要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小到舀水用的长柄勺和搅拌茶水的竹刷,都要妥善准备。
 
   虽然里千家茶艺馆的“坐姿改良”看似只对传统茶道规则进行了很小的调整,但按照一些日本媒体的说法,此举可谓日本茶道史上的重大变革。
 
   自从16世纪,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音译)居士建立里千家茶艺馆以来,传统茶道规则改变很少。
 
   最近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在1872年。那时,大量外国人涌入日本,他们不习惯“跪坐”的茶道坐姿。于是,里千家茶艺馆的第11代传人就发明了“立式”茶道。表演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把茶具放在桌子上表演。现在日本接待国宾时,表演者还经常采用这种姿势。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好茶 茶叶 茶具 茶道 茶艺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大红袍紫砂壶为何如此“温润”
大红袍紫砂壶为何如此“温润”
为何名家紫砂壶被大量的仿制
为何名家紫砂壶被大量的仿制
紫砂壶为何越养越暗淡无光
紫砂壶为何越养越暗淡无光
普洱老茶为何比新茶更值钱
普洱老茶为何比新茶更值钱
为何春季茶受追捧
为何春季茶受追捧
宜兴紫砂壶泥料究竟为何物
宜兴紫砂壶泥料究竟为何物
为何茶叶具备如此丰富的香气
为何茶叶具备如此丰富的香气
老普洱茶的滋味为何这般多变
老普洱茶的滋味为何这般多变
普洱茶价格差距为何这么大
普洱茶价格差距为何这么大
为何同是铁观音却是同根不同命
为何同是铁观音却是同根不同命
为何不宜饮用凉掉的茶汤
为何不宜饮用凉掉的茶汤
大红袍泥料紫砂壶为何如此“温
大红袍泥料紫砂壶为何如此“温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