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道文化 >

茶道四谛

时间:2023-09-04 16:39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日本茶道的实践者,用他们辛勤的实践活动将饮茶这一极其日常性的行为规范提炼为参究佛法、修行得道的艺术活动,日本茶道吸引了几乎所有的日本民族精英参与到其行列中来,她在无形中调动了日本民族本身的艺术创作欲和创作潜能,使日本民族文化放射出了最亮丽的光彩,日本
普洱茶
 
   日本茶道的实践者,用他们辛勤的实践活动将饮茶这一极其日常性的行为规范提炼为参究佛法、修行得道的艺术活动,日本道吸引了几乎所有的日本民族精英参与到其行列中来,她在无形中调动了日本民族本身的艺术创作欲和创作潜能,使日本民族文化放射出了最亮丽的光彩,日本道被称作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与结晶,而她在思想上的特征也被称作是最具有日本特征的一部分。和、敬、清、寂,被看作是道的法则与伦理规范,是日本茶道最重要的思想理念,所以它被称为“茶道四谛”。
 
   1:和
 
   茶道四谛中的“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嗅觉上的和,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具体来说,一只好的茶碗不在于它的外形如何,而在于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时是否不觉得冰凉、扎手、太重或太轻。茶室里的香气味一定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茶室内,窗子是分布在茶室内的和美之源,经白色宣纸过滤而透进茶室的光线总是轻柔的,诱人冥想。风从茶室外老松树的叶缝中吹过,与炉子上茶釜的煮水声音相附和,这和谐的环境之美与参与者和悦的人格之美奏出一曲和的美曲。
 
   在茶道形成初期的封建时代,虽然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在小小的茶室里各个阶层的人都是无差别的。在这里一切世俗的贵贱都随风而去,平民与贵族促膝而谈,这同时也是禅的精神。从禅的角度来看,人与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以和为贵”“以和为本”的意境亦是禅宗直指人心所依托的氛围。禅宗吸收了“和”的概念,主张用淡泊无为,“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的清静本心去体验、了悟“我心即佛”的般若真谛,从而达到“佛我一如”的“和”境。茶道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调和人际关系“以心传心”的人工渠道,茶道所极力渲染的氛围,是摒弃世人纷争,追求平和、静谧的“和”境,其庭园设计、茶室布局、礼仪程序、礼节规范,都别具匠心地突出“和”的氛围,特别是一张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把人与人的距离凝缩到咫尺之间,更加突出了心心相印、以茶会友的情境。
 
   2 :敬
 
   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茶室中原有为贵宾设置的“贵人入口”,后改为不论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小入口”,所有的客人都必须从小入口钻进来。如果有武士佩刀,必须将刀放在茶室外,进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这一创意彻底地体现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
 
   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曾说:“此首最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妒忌能手、蔑视新手,最最违道,须清教于上者、提携下者。”这里的“自高自大”和“固执己见”,用禅的话说就是“自我主心”与“我执”,这是禅宗力主排弃的完全意识化的自我和执着的自我。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领悟了“敬”的禅意,才能“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识。
 
   3 :清
 
   清即清洁,有时也指整齐,是受到日本人民极大推崇的修养要素。当然,茶道四谛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们要随时泼洒清水,在迎接贵客之前,茶人们要用抹布擦净茶庭里的树叶和石头,茶室里不用说是一尘不染的,连烧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尘,茶人就是这样通过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的。
 
   茶道经典《南方录》说:“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实现清净无垢的净上,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茶道四谛中的“清”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又是佛理的体现,她用独特的文化式样表现出了“物我合一”的禅境。
 
   4: 寂
 
   作为茶道四谛的第四个构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在这个概念上,禅与茶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它还在佛典中被用作“死”、“涅槃”、“无”的意思。在茶道中,这个词又与“贫寡”“至纯”“孤绝”的意思相近,即当修禅者或是茶人完成了对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无的世界,这里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死”虽然是令俗人伤心的,但谁能否定死对于生来说更富于原始性、归属性,比生占用的时间更悠长呢?死是绝对的,而生是相对的。死亦被称作“无”的世界,“无”又是产生“有”的本源,佛教的轮回思想给了人们再生的希望。“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有山有水有楼台”,“无”在艺术领域里被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源头和出发点。当茶人们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所有的思想束缚之后,一样样新的艺术品、艺术表现形式就会应运而生。
 
   如前所述,茶道四谛中的“和”主要是指主人与客人的和合,没有隔膜;“敬”是相互之间尊敬的感情;“清”是必须保持心灵的清净无垢;“寂”要求茶人忘却一切,去创造新的艺术天地。四谛的根本在于“寂”,它可以被表现为佛教中心的涅槃、寂静、空寂、寂灭,在积极意义上是“无”,即“主体的无”。由此可见,和敬清寂四谛是以“寂”为根源,以“寂”为最高层次而体现的法则,也可以说四谛归结于“寂”这一谛。
 
   日本茶道不仅是日本文化的结晶与代表,而且也是东方文化的精华。日本茶道对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难解的文化现象,因为茶道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在形式上如此,在思想层面上亦然。而茶道“四谛”——和、敬、清、寂,可以说是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从这四个字中我们可以初窥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更可以从中体会到日本人所推崇和理解的文化理念。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饮茶 茶道 匠心 茶人 茶汤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从日常饮茶到茶道的层次升华
从日常饮茶到茶道的层次升华
茶道是培养通才的教育
茶道是培养通才的教育
古茶道上晋商车辙今仍存
古茶道上晋商车辙今仍存
普洱茶有茶道思想吗
普洱茶有茶道思想吗
茶道犹如人生之道
茶道犹如人生之道
精致又讲究的日本茶道
精致又讲究的日本茶道
茶道大师尽情演绎“茶王”爱随
茶道大师尽情演绎“茶王”爱随
中国茶道生活之道
中国茶道生活之道
茶和茶道的区别要怎样用心的去
茶和茶道的区别要怎样用心的去
一杯年味茶道尽来路与归途
一杯年味茶道尽来路与归途
万里茶道终不负、宜昌代表委员
万里茶道终不负、宜昌代表委员
中国茶道历史起源
中国茶道历史起源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