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
《俱舍论》卷十六中说:“于他财物,恶欲名贪。”通俗地说,对于名、利,对于财物,对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对于由五蕴和合之众生之体,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欲望,都可称为贪。《成唯识论》卷六中则说:“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有”和“有具”是指三界众生以及众生赖以生存的各种条件。并认为贪着这种心理能障碍无贪,并且因其执着于由五蕴和合的众生之体,导致生命处于不断的生死回中,长受三界流转之苦,所以说以生苦为业。
喝茶能否除贪?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摘自《太上老君常清静经》。所以喝茶有清神、静心、喝茶,澄心遣欲自得其妙。
喝茶如何忌贪?
一忌贪好茶。经济之兴带来茶事之兴,也带来茶文化之兴,这本是好事。但茶商之兴以利为前提,价格不同便使茶有了好坏。一味贪好、贪贵、贪稀有之茶非喝茶本意。茶缘以缘为由,喝当下之茶,喝坐中之茶,无分别,甚至无茶即茶,茶在心中。
二忌贪时间。随着茶事之兴,茶馆多了起来,因环境之妙流连忘返。长时间喝茶对身体危害极大,特别是经常一泡接一泡的不同的茶下胃,物极必反,久而久之必大病焉。而那些子时仍活动于大小茶事的茶人,更是阴阳颠倒,以茶在透支健康,更违茶之本意。
三忌贪滥喝。喝茶应分季节、分时令、分方法、分体征,不同情况喝不同茶,科学饮茶这样才能使茶之作用淋漓发挥,一味滥喝百害无一益。尤其对哪些常喝茶又不了解自己体征(温寒热)的人,滥喝久病。
所以,茶事有俗雅,澄心而不做俗雅想。茶品有上下,净念而去除攀缘心。故能常清静,常自在,故可始入茶之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