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茶道的概念源于唐代释皎然的“三饮便得道”,其茶道的含义还是“饮茶而得道”的合成。与释皎然一脉相承的卢仝“七碗茶歌”,也表明茶道是品茶到“得道”时的心理感受。而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记载的常伯熊茶道是具广泛观赏美与文化艺术性的饮茶活动。
历史发展至今,有学者认为:“何谓茶道?茶道是一门文化艺能,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与教化的手段。简单说来,就是茶中有道,以茶行道。”也有学者认为不宜给茶道下定义,否则容易失去茶道的神秘感。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如果有人问他什么是茶道,他将说“吃茶去!”。有的学者认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有的专家则称“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而我个人则认为“是在更深层次品茶中,去领略这一古老的文化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茶道不应该是一种表演,是主与客有相当饮茶经验,对茶事整个过程在精神上有更多的细节要求,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如:闽南厦门的功夫茶。从一开始准备的烧水(注:对水质的要求以后增加相关文章)、煮杯,然后把茶叶注入茶荷,进行观茶、闻茶、赏茶,品茗茶事的过程中,主客互动、用心体会;用心感受。在品茗中充分享受整个流程的每一细节,从而得到修心养性,陶冶情操
茶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类型的。茶道有修行类茶道、风雅类茶道、茶艺类茶道、技进类茶道等区别。对任何单一类型的茶道进行茶道释义,其概念都是片面的,只有从中寻找出具规律性的、共识性的、典型的、本质的东西,才能比较完整地阐述茶道的概念。笔者认为把茶道的概念阐述为“以饮茶活动为形式,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满足”,比较符合茶道的精神思想。约定俗成的茶道活动都是“以饮茶活动为形式”,而不是种茶、制茶、对茶中内在成分的研究等活动。“饮茶活动”还包含了茶、茶器具、水的准备,饮茶场地的选择与布置,沏茶与品茶等过程,是各类茶道活动具共识性与规律性的事物。“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满足”是各类茶道的本质,茶道活动的目的侧重于获得精神需求满足,是一种境界。喝茶、品茶、茶艺则侧重于物质需求的满足,这是茶道与喝茶、品茶、茶艺三者最明显的区别.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