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修道是借助饮茶活动以修行悟道,此道指道德、规律、真理、本源、生命本体、终极实在等。
唐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云:“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作为中华茶道的倡导者、开拓者,认为通过饮茶可以涤昏寐、清心神、得道、全真。
中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脍炙人口,“七碗茶”流传千古,“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卢仝细致地描写了饮茶的身心感受和心灵境界,特别是五碗茶肌骨俱清,六碗茶通仙灵,七碗茶得道成仙、羽化飞升。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序记:“至若茶之为物,……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之。”“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茶禀清、和、淡、洁、韵、静之性,饮茶能致清导和、熏陶德化,籍茶而修德。
明代朱权《茶谱》序曰:“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乃与客清谈欸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籍饮茶而探虚玄大道,参天地造化,清心出尘,一瓯通仙,终而得道。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记:“壶小如胡桃,杯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饮茶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饮茶是养生、修心的津梁,是求道、证道的门径。一言以蔽之,饮茶可资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