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茶的茶马古道,在今日遗迹仍然存在,茶膏却在这中国这一片美丽肥沃的土壤上蓬勃生长,茶膏的制作工艺在唐朝的《国史补》中略有记载,记录了当时贡茶的十几个品种,而茶膏就在其中。但是那是只是一个开始,还没有真正的成熟。
茶膏的真正成熟是在宋,当时以文治国的政策的影响,文人爱茶,在当时成为一种风靡现象,朝野内外“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帝王的名人效应也影响了手下的百姓,茶业在那个时代发展空前的繁荣。甚至形成了一整套的采摘,烘制,造型,包装,运输,等成熟细致的生产销售体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制茶工艺在明代的时候由于帝王的私语要求将茶膏,茶饼都改为“散形茶”。沿袭了近千年的制茶膏的工艺就这样慢慢的不见了踪迹,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
到了清朝,茶膏再一次觉醒。值得庆幸的是在云南那里还保留着唐宋时候的制茶工艺,也渐渐的将这种工艺进行改进和传承。再一次,她又成为了贡茶,进入了皇家院落,在这里成为最高贵的住户,乾隆皇帝将茶膏相赠的外国使节这种情况只出现过三次,足见她的珍贵。
茶膏在这样的传承和发展中,茶膏在中国手工业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漫漫的长路上,她一直在等一个转身,一个回眸。在历史的瞬间我们抓住了茶膏的手,她也在向我们诉说她经历的每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责任编辑:茶小仙)